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收录全国及广东十年间医院管理发表的文献量、全国10大城市医院管理的文献量排名和广东内21个省市级医院发表医院管理文献量排名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 标签: 医院管理研究 文献计量学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省110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三级医院均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3年全年共报告17211件,平均每家医院报告156.5件,每万名出院患者报告39.4件;不同类别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度有差异,院内跌倒、给药错误、院内压疮的监测上报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8.2%、97.2%、94.5%;对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监测上报率最低(74.5%);综合医院的患者压疮、跌倒、自杀发生率高于专科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较足的医院压疮、跌倒致伤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我省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已初步建立;各医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有较大差异;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信息系统,多举措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5类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广东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该调查在全省12个地市14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社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以及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等5类危险因素流行率及聚集性,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8354人纳入分析,男性占42.8%(3574人),女性占57.2%(4780人),60岁及以上占31.6%(2643人)。调查对象中25.1%(1922/7669)具有1种危险因素,42.1%(3225/7669)具有2种危险因素,28.0%(2145/7669)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数量与年龄(P〈0.05)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P〈0.05)呈负相关。男性、丧偶/离婚/分居状态居民、从事农林类生产人员具有更多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广东18岁及以上居民5类危险因素广泛流行,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加强居民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综合干预。

  • 标签: 慢性病 危险因素 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16—2019年委托广东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2016—2019年分别监测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53 674、2 563、5 001、16 687、22 272和2 087人次,超过调查水平(1.25 mSv)的分别有76、6、18、28、133和2人次,非真实剂量者分别占67.1%、100%、55.6%、82.1%、76.7%和100%。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周期剂量当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0.37、0.39、0.67、0.35、0.54和0.30 mSv,周期剂量当量均值分别为0.07、0.06、0.11、0.06、0.07和0.05 mSv。对各组人员周期剂量当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39~-2.681, P<0.001)。结论考虑超过目前调查水平数据的高不真实性和人工成本的因素,建议近似地将0.40 mSv/3个月作为目前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将0.70 mSv/3个月作为目前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

  • 标签: 广东省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 调查水平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2021年度上报广东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数据,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标本来源、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ET 5.6 软件对2020年 10月至2021年9月(此数据段是按照广东细菌耐药监测网要求而定)本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8.5%(1750/2555),革兰阳性菌占31.5% (805/2555)。排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26株,占28.4%)、肺炎克雷伯菌(265株,占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258株,占10.1%)、铜绿假单胞菌(151株,5.9%)、和粪肠球菌(94株,占 3.7%)。其中重点科室ICU分离菌株数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74株,占 24.3%)、大肠埃希菌(35株,占11.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3株,占10.9%)、鲍曼不动杆菌(23株,7.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占 7.2%)。标本类型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尿液(731株,占28.6%)、痰标本(579株,占 22.7%)、其他(464株,占18.2%)、血液(384株,占15.0%)和脓液(264株,占10.3%)。 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 49株(49/258,19.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154/214,72.0%),未发现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 0%和2.6%。%,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2.8%和16.2%。非脑脊液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1.2%。未发现有青霉素耐药的β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前3位 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726株(41.5%)、265株(15.1%)和151株(8.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位0.8%和0.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 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黏菌素B、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大多数监测药物耐药率超过30.0%,亚胺培南和 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为30.1%。结论 通过分析2021年度耐药监测数据,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标本来源、细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 标签: 广东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广东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7~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全省按人均收入水平分四层共抽取12个县、24个调查村,每个村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查1~59岁居民约1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样本中抗-HCV和抗-HEVIgG.结果共调查3684人,丙型肝炎标化流行率为2.25%,戊型肝炎为7.29%.珠江三角洲是丙型和戊型肝炎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分别平均为3.39%和7.31%.丙型肝炎流行率城市(0.97%)低于农村(2.49%);各年龄组的流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戊型肝炎流行率城市(6.67%)和农村(5.2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广东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率较十年前略有上升,建议今后加强对其监测的力度,使防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肝炎 丙型 肝炎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剂量水平和眼晶状体异常现况,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广东粤中和粤东地区60家医院的1 501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眼晶状体吸收剂量(DL)和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眼晶状体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眼晶状体吸收剂量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4.86(2.99, 7.90)mGy,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剂量M分别为5.14和3.94 mGy;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2.95、3.51、5.06 mGy;放射治疗、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职业类别的剂量M分别为4.05、4.84、5.39、6.71 mGy;护士、医师、技师岗位的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48、5.03、5.03 mGy。不同性别、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职业类别、岗位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6.72,H=389.64、511.17、70.29、53.29、49.06、39.89,P<0.05)。研究对象眼晶状体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22.45%(337/1 501),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为8.19%(123/1 501)。皮质密度增高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医疗机构级别、DL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366.36、313.77、15.18、21.61、92.13,P<0.05)。眼晶状体浑浊检出率随着年龄、放射工龄、医疗机构级别、剂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χ2=69.64、67.65、67.65、37.37,P<0.05),随着接触放射起始年龄增加呈线性递减趋势(χ2=4.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皮质密度增高的影响因素(χ2=165.98,P<0.05),年龄增加发生皮质密度增高的风险增高(OR=1.33,95%CI: 1.27~1.39)。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χ2=25.78、4.99、6.88,P<0.05)。年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OR=1.17,95%CI: 1.10~1.24);放射工龄增加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增高(OR=1.06,95%CI: 1.01~1.1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发生眼晶状体浑浊的风险高于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与核医学(OR=2.59,95%CI: 1.27~5.25)。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异常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放射工龄、职业类别均是眼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眼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汕尾地区6~19岁在校学生的患龋率、龋均及龋失补构成比,为汕尾地区龋病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汕尾城区共纳入7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海丰县共纳入5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共对5 110名6~19岁在校学生(男生2 620人,女生2 470人)进行龋病检查及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9岁组乳牙患龋率高达88.54%,龋均为(4.79±3.47),且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9岁、10~12岁、13~15岁及16~19岁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0.13%、41.41%、61.56%和65.98%,龋均分别为(0.16±0.55)、(0.85±1.30)、(1.77±2.16)和(2.29±2.24);由此可见,恒牙患龋率及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各年龄组女生患龋率及龋均均显著高于男生(均P<0.05)。6~9岁及10~12岁组乳牙龋的充填构成比极低,仅为1.22%和2.76%。6~9岁、10~12岁、13~15岁及16~19岁组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8.03%、29.90%、38.01%和47.86%,提示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汕尾地区6~12岁学生乳牙及6~19岁学生恒牙患龋率和龋均较高,而充填构成比较低,需增加该地口腔卫生公共资源,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学生患龋率。

  • 标签: 学生 龋病 汕尾地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情况。方法数据来源于广东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了2014至2019年广东出生的474 459例早产单活胎,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36 622例,总体发病率为7.72%。2014至2019年每年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分别为8.00%(6 209/77 636)、8.03%(5 854/72 933)、7.28%(6 395/87 815)、7.81%(6 308/80 817)、7.59%(6 055/79 757)、7.68%(5 801/75 501),珠三角地区的发病率最低,为7.42%(21 564/290 651),粤东地区发病率最高,为8.85%(4 967/56 117)。结论广东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广东内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二胎政策可能是影响早产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因素。

  • 标签: 早产小于胎龄儿 发病率 变化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老年人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于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通过面对面访问,对广东4家医院55—80岁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新发病例及性别、年龄(±3岁)配对的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一般情况、近2年日常活动、健康相关行为和骨折家族史等。采用单、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和髋骨骨折的关系,多因素分析校正了年龄、BMI、教育程度、父母骨折史、吸烟饮酒史、服用钙和复合维生素和绝经年限(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726对,其中男性177对,女性549对。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分别为(70.9±6.9)和(71.0±7.0)岁(P〉0.05);病例组近2年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和体育锻炼能耗(分别39.5和0.91MET×h/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3.4和1.60MET×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及体育锻炼能耗最高组人群与最低组相比,患骨折风险较低(OR分别为0.38和0.47),参加体育锻炼者患骨折的风险较不参加者低(OR=0.53)。分层分析显示,高体力活动仅在女性中表现为保护作用,其中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及体育锻炼能耗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患骨折风险较低(OR分别为0.40和0.47),参加体育锻炼者患骨折的风险较不参加者低(OR=0.51)。结论体力活动总量越高和体育锻炼越多,广州市中老年女性髋骨骨折的风险越低。

  • 标签: 骨折 体力活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对高危人员的性病防治一直是其中重要环节。我们调查了广东及广州市部分劳(妇)教所对被收容劳教的女性人员的性病防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性病防治 教女 情况调查 广东省 女教 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2011-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通过广东疫苗月报告系统收集同期全省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发生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广东共报告AEF1个案9753例(报告发生率为89.77/100万剂次),男、女性分别5945、3808例;以≤1岁、2~7岁人群为主,分别占65.75%(6413/9753)、32.29%(3149/9753)。一般反应6211例(63.68%,6211/9753),其平均报告发生率为57.17/100万剂次,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2969例(30.44%,2969/9753),平均报告发生率为27.33/100万剂次,以过敏性皮疹(2399例)、卡介苗淋巴结炎(137例)和血管性水肿(125例)为主,共占89.63%(2661/2969),其中严重异常反应193例(1.98%,193/9753),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79/100万剂次,以过敏性休克(5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和过敏性紫癜(16例)为主,共占48.19%(93/193)。87.41%(8525/9753)AEF1个案发生在接种后当天或第2天,治愈和好转占97.75%(9534/9753)。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92.49%(2746/2969)由疾控机构调查组作出,89.59%(2660/2969)由县级机构作出。结论广东AEFI监测敏感度较高,AFEI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和接种后当天或第2天,预后良好。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广东台山市肾结石发病的饮食、生活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评估各危险因素在肾结石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肾结石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病例和对照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询问调查。共调查了150名病例和120名对照。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入分析的危险因素有25个,按P<0.05,a=0.05水准,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初筛后确定15个可疑危险因素,然后又对15个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广东台山市肾结石发生的独立的11个饮食、生活危险因素依次为是否饮酒、每天的平均饮水量(ml/天)、是否喜欢口味重的咸食、是否喜欢甜食、家庭食用油、豆类食品、禽蛋肉海鲜类食品、熏或淹制食品类、精神紧张度、是否经常参加健身运动、是否吸烟等。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本次研究与肾结石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5个,各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是日饮水量、禽蛋肉海鲜类食品、疏果杂粮摄入量、是否喜欢口味重的成食、是否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结论尿石症发病主要受饮食习惯和营养因素影响,个人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和尿石症家族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膳食结构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饮水应在3000mL以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减缓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泌尿结石的发病。

  • 标签: 尿石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1 891份鼻咽拭子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卡方检验与Bonferronni两两比较法对不同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1 891份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样本有810例,总检出率42.78%;感染以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鼻病毒(Rhinovirus, RhV)、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为主。在年龄分布中,"<5岁"组与"5~岁"组病原体检出率偏高。不同症状的患者病原体检测,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 MPV)在肺炎患者检出率相对较高;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 FLuA)、PIV、CoV、RhV在非肺炎患者检出率较高;FLuA与腺病毒(Adenovirus, ADV)在高热与超高热组的检出率相对较高;CoV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在中度发热组的检出率相对较高;PIV在咳嗽患者检出率相对较高。多个病毒流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普遍在冬春季检出率较高;在不同年份,不同的病毒检出率有较强规律性。结论PIV、RhV、CoV为广东近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标签: 发热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监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目的采用2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6个地区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力图找到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和相对准确的基数估计方法。方法按照地理位置在广东选取位于东、中、西、北部地区各选取1-2个吸毒者较多地市,对戒毒所内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对各地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并与各地公安登记在册吸毒人数及上一年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数相比较。结果茂名电白、揭阳揭东、河源市、中山市、云浮罗定和肇庆四会6个地区乘数法4种估计结果(最低值,最高值)分别为:(4883,9669)、(598,676)、(3360,4206)、(7908,16920)、(1375,5248)、(657,1321)人,分别是该地公安机关登记在册数的(0.8,1.5)、(1.5,1.7)、(1.7,2.1)、(0.7,1.4)、(0.3,1.3)、(1.5,3.0)倍;6个地区捕获-再捕获法2种估计结果(最低值,最高值)分别为:(4918,5048)、(1259,1259)、(4033,4735)、(9921,10976)、(1995,2134)、(1355,1355)人,分别是该地公安机关登记在册数的(0.8,0.8)、(3.1,3.1)、(2.0,2.4)、(0.8,0.9)、(0.5,0.5)、(3.1,3.1)倍。结论相对于捕获-再捕获法的估计值与公安登记在册数的倍数,简易乘数法的估计值与公安登记在册数的倍数在地区间差异较为稳定,各地区可在资源缺乏情况下考虑参考相邻地区的相应倍数乘以当地吸毒人群在册登记数或上一年戒毒所戒毒人数,估计当地吸毒人群规模,或直接采取简易乘数法进行估计。

  • 标签: 吸毒人群 海洛因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本文分析了广东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水损害的原因,通过对降雨量大,极端天气多,交通量大,超载车辆多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来减少广东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水损害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江门市2010-2016年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及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测定PPNG菌株。结果:7年间共监测326株淋球菌,检出PPNG106株(32.5%)、TRNG156株(47.9%);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2.9%、87.7%和97.2%。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未检出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率及PPNG、TRNG流行率变化均不明显(2值分别为0.00、0.42、0.00,P值均>0.05);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变化明显(2=6.25,P<0.05)。环丙沙星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4.9%~100%),变化不明显(2=0.75,P>0.05)。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77.5%~100%)且变化明显(2=9.91,P<0.01)。结论:江门市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 耐药监测 PPNG TRNG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居民对凉茶的认知情况、饮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居民正确饮用凉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现居住于广州市和肇庆市的居民,用社区街头拦截和入户面对面调查方式对抽中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等,对凉茶属性、主要成分的认知,凉茶的饮用状况及饮用习惯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凉茶饮用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54名居民,其中广州1005人(占46.7%),肇庆1149人(53.3%)。男性957人(占44.4%),女性1197人(55.6%);以12—19岁组人数最多(522人,占24.2%);籍贯以广东为主(1781人,占82.7%)。调查对象中98.7%(2127/2154)知道1种及以上的凉茶,49.2%(1047/2127)认为凉茶属于中草药。43.7%(942/2154)知道6种及以上凉茶成分。99.1%(2108/2127)知道任1种凉茶的调查对象曾喝过1种或以上凉茶,其中,有799人(37.6%,799/2127)具有较为固定的凉茶饮用习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39岁(OR=1.47)、40—49岁(OR=1.58)、t〉50岁(OR=1.70),籍贯为广东(OR=2.92),现居广州(OR=2.97),知道凉茶成分的种类1~5种(OR:2.28)及t〉6种以上者(OR=3.40)具有饮用凉茶习惯的可能性更大(P〈0.05或P〈0.01)。结论凉茶在广东2城市居民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年龄、籍贯、现居地和对凉茶成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凉茶饮用行为的因素,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宣教及干预,以促进凉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标签: 凉茶 居民 认知 因素分析 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