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颅CT检查中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扫描中心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剂量降低率的影响。方法视头部模体外耳孔为等中心,开启ODM并通过调整床高分别在外耳孔及其上下2、4、6 cm为扫描中心时进行CT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颅顶至颅底。每次扫描双眼表面各放置3个热释光剂量计(TLD),计算平均值作为眼晶状体辐射剂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每次扫描后关闭ODM进行重复扫描,计算各扫描中心下ODM对剂量值的降低率。在开启ODM的各组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评估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各扫描中心,CTDIvol和DLP相对等中心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2.46%、2.43%;眼晶状体剂量随扫描中心上移(即检查床下降)而增大,等中心上方6 cm为扫描中心,眼晶状体剂量相对等中心增加了39.02%,等中心下方6 cm为扫描中心相对减少了35.91%。各组扫描中心下,ODM对CTDIvol和DLP的降低率分别为7.95%~8.61%、7.91%~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为18.09%~26.14%,等中心下方4 cm为扫描中心时降低率最高,等中心次之(2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3,P<0.05)。随扫描中心上移,眼晶状体区域SD不断减小,SNR不断升高,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39.79;脑实质区域SD、SNR分别为6.85~7.96、3.08~4.19,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44.79。结论头颅CT检查中应用ODM技术时,扫描中心偏差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影响ODM对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因此,在头颅CT扫描推荐将外耳孔作为扫描中心。

  • 标签: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扫描中心 CT检查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 标签: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 鼻窦 眼晶状体 辐射防护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对降低乳腺器官剂量的作用。方法模体研究采用PBU-2成人胸部拟人模体,使用临床胸部扫描参数,均开启智能毫安调制(Smart mA),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对胸部模体进行3组扫描:(1)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2)ODM part组,在乳腺区域开启ODM;(3)ODM all组,全扫描范围开启OD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于右侧乳腺区域前方固定位置放置长杆电离室,测量乳腺皮肤剂量值D;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子(FOM)。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胸部CT平扫的72例女性患者,分为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和ODM part组(乳腺区域使用ODM),均为36例。记录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并计算图像CNR、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3组模体图像CNR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临床研究中2组患者间CTDIvol、DLP、CNR、噪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模体研究中,ODM off、ODM part和ODM all组扫描剂量依次下降,CTDIvol分别为(6.90±0.02)、(6.26±0.02)、(5.99±0.02)mGy,乳腺皮肤剂量D为(9.17±1.01)、(8.01±0.92)、(7.58±0.87)mGy;软组织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32,P =0.006)。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FOM均在部分开启ODM时最大。临床研究中,与ODM off组比较,ODM part组CTDIvol下降16.12%,DLP下降1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t=2.604,P =0.011;DLP:t=3.293,P =0.002);图像CNR、噪声及2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CT扫描中使用ODM技术可在保持较高影像质量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乳腺辐射剂量。

  • 标签: 乳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贝尔麻醉的效果,探求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124例中层得分别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block,SB),调制穴位脉冲电针刺激(acupointpulseelectro-acupuncture,APE),以上二者联合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周期。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三种方法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结论:SGB和调制穴位脉冲电针刺激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显著。

  • 标签: 双针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穴位调制脉冲电针 贝尔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心得,以提高护理效率。方法总结30例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并发症护理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专科特色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椎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椎体增强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对可耐受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Richards压缩螺钉内固定治疗,本组伤后1W内手术者62例,4 小  结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就应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例分析 压缩螺钉 治疗股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角均低于对照组,而损失椎体高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功能性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疗效
  • 简介: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非手术治疗中,过伸牵引整复法临床上比较常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控制,结合麻醉后使病人痛苦大为减少,作者近年应用该法治疗50例,总体感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伸牵引法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个体,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书面式教育,建立随访记录表等措施,对186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结果97.2%患者能在伤后4周~6周达到锻炼要求,98.9%患者坚持卧床8周~12周,90.2%的患者能坚持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结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获得相关知识,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对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效果及优势。方法本次实验中,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6月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80例。将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各40名,A组患者采用中医骨科护理;B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A组的至于效果与B组差异明显,且p<0.05;A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且P<0.05,差异明显。结论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依存性 护理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效果及优势。方法本次实验中,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6月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80例。将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各40名,A组患者采用中医骨科护理;B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A组的至于效果与B组差异明显,且p<0.05;A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且P<0.05,差异明显。结论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依存性 护理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最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护理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效果及优势。方法:本次实验中,抽取我院 2017 年 11月— 2019年 6月的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依存性 护理优势
  • 简介:摘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引发压疮、便秘、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特色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从中医辨证理论出发,在按摩针灸及中药治疗中加强护理措施,配合情志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医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给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干预效果。结果5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后,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94%(47/50),随访半年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骨折 压缩性骨折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