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输电线路进行运行检修一化管理,对提高其运行看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持电网稳定供电的重要措施。确定运行检修一化管理方向与要点,基于输电线路检修工作中现存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原因来采取措施进行查漏补缺,确保一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执行,消除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各类隐患。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化管理措施,以供参阅。

  • 标签: 输电线路 运行检修 一体化 管理措施
  • 简介:通过探究样品溶解及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样品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硫酸助溶,在盐酸介质中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直接测定矿石中锑的方法,其方法检出限为1.32μg/g,测定下限为5.28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经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验证表明,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是现有矿石中锑测定方法的有效补充。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矿石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运用机械技术的水平持续进步,加入城镇农村的电网改造计划的用电人群的数量剧增,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成为了首要任务,相关工作人员也承载了巨大的压力。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都让企业对电网系统中的所有环节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电网的稳定运行与电力的安全输送密切相关,因此,加强输电线路运检一化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 标签: 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运检一体化 管理
  • 简介:分别用半经验的AM1,PM3及MNDO方法研究了富勒烯衍生物C70S的12种可能异构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S原子加成在4种6-6键上的稳定构型中,非赤道带6-6键加成的三个异构为闭环结构,赤道带6-6键加成的一个异构为开环结构;S原子加成在4种6-5键上均可产生开环和闭环两种稳定构型.加成在6-5双键的异构其闭环构型更稳定,加成在6-5单键的异构其开环构型更稳定.闭环异构中S原子加成在碳球极处6-6键上的构型1,2最稳定,开环异构中S原子加成在赤道带6-6键上的构型8最稳定.

  • 标签: C70S 异构体 结构 稳定性 理论研究 AML
  • 简介:摘要PLC是为了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融为一的控制装置。因PLC控制可靠性高、体积小和编程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接线少这些优点,企业自动化生产中都广泛使用PLC技术。所以PLC技术在整个机电设备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设备稳定运行,对基于PLC控制机电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也是必然选择。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 标签: PLC控制 机电一体化 设备 安装 调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在实际电网运营的过程中,广大自动化设备也会发挥着自身的额作用。目前,10kV的配电自动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分布的区域、网络节点和其他内容都会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全面分析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化运维模式的运作方式。

  • 标签: 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 一体化运维模式 探讨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变电站规模和数量的增加,电网运行设备与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显著发展,但与此同时电网运检效率低下、管理链条长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电网发展的要求。在“大检修”体系改革下,推出变电运维检修一化管理新模式,本文通过对变电运维检修一化的实施要求、开展方式、实施难点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以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高效与安全。

  • 标签: 变电运维检修 一体化管理 大检修
  • 简介:基于地下强爆炸诱发出的具有独特性质的非线弹性摆型波的试验和理论证据,系统开展块系岩中的非线性摆型波特性在核试验核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仪器,成功模拟出块系岩介质中低频、低速的变形波——摆型波,并通过试验揭示了冲击扰动作用下非线性摆型波产生的力学机理与传播规律,同时还研究了由摆型波传播诱发岩块的不可逆位移、动力滑移失稳的条件.通过构造冲击扰动下岩块振动的等效振动能量表达式及变分原理,提出了摆型波传播的特征能量因子,利用特征能量因子临界阈值界定了地下爆炸不可逆位移范围.结合卫星侦察等爆炸后效应监测手段,可对地下核爆炸的当量和埋深进行有效评估,为地下大当量核爆炸试验核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摆型波 冲击扰动 地下核爆炸 核试验核查
  • 简介: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讨论了一维四聚水簇的各种不同构成形式的稳定性,并计算了有机污染物卤代甲烷在一维四聚水簇不同位置上的相对分布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在水体边界的相对分布值高于水体介质内部的相对分布值。

  • 标签: 卤代甲烷 分布 一维四聚合簇 量子化学 水污染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硝基苯酚的三种异构,其邻、间、对三种硝基苯酚的检出限分别为4.6、6.9和9.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6.4%、7.1%和4.9%.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本酚 异构体
  • 简介:针对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SRLV)的应用需求,在将卫星投送到预定轨道同时确保SRLV安全返回的前提下,对基于记忆原理的轨迹/总体参数一化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记忆优化算法是一种具有全局收敛性的随机搜索方法,每次搜索的试探解优劣状态由记忆元来存储。利用记忆原理的记忆增强和遗忘规律来衡量优化搜索过程中试探解的状态,并以燃料最省作为优化指标。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搜索策略,实现对试探解的随机搜索,避免陷入局部极小问题,并以此来提高搜索速度。仿真表明:卫星入轨速度偏差小于2m/s,高度偏差小于10m,轨道倾角偏差小于0.0001°。SRLV最终与着陆场的位置偏差小于100m,速度偏差小于5m/s。相较于传统的轨迹优化方法,新方法适用于复杂的轨迹/参数一化优化问题,搜索速度快,求解精度高,有利于算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亚轨道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一体化优化 记忆原理 试探解 随机搜索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变电运维经营一化的含义,指出了传统变电运维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大检修制度下变电运维一化经营新模式的优化途径。

  • 标签: 大检修 变电运维 一体化模式 管理策略
  • 简介:研究等离子辐射不透明度和状态方程的核心问题是原子结构计算问题。平均原子一直是主流模型,但有缺陷:电子交换势一直停留在Fermi—Dirac统计基础上;自由电子与束缚电子的划分采用了经典判据;电子间的自作用和自交换作用难以真正抵消;给出的能级、电子占据数、化学势特别是基态能量,很不准确。如果温度持续降低,等离子应逐渐凝聚成固态物质,平均原子应过渡到真实原子。而绝大多数平均原子模型都无法作到这一点。要精确计算等离子体内的原子结构参数,必须使用具有很高精度的Hartree-Fock自洽场原子结构模式。

  • 标签: HARTREE-FOCK 原子结构参数 稠密等离子体 自洽场 平均原子模型 束缚电子
  • 简介:改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多金属矿石等地质勘查样品中钨、钼、锡的溶样方法。采取酸溶和碱熔结合,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及氢氟酸溶样,用盐酸(1+1)浸取再过滤,滤渣及滤纸灰化后再碱熔,最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钨、钼、锡。克服了传统的酸溶法导致锡的测定结果偏低和碱熔法易堵塞ICP-AES矩管和雾化器的两大弊端,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日常分析的要求。

  • 标签: 酸溶 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简介:为了准确测定含稀土磷矿石中钛的含量,采用两种溶样方法对磷矿进行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对磷矿中钛进行测定。实验表明,不进行基体匹配的标准曲线法不适合磷矿中钛的分析,采用基体匹配的标准曲线法时又难以制得与其各组分含量相似的校准溶液。用能有效消除样品本身基体干扰的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碱熔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48%,酸溶法的加标回收率为104.4%,检测结果可靠,适合于磷矿中钛的分析。

  • 标签: 磷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标准加入法
  • 简介: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溶样,优化仪器测定条件及消除干扰元素的条件实验等,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铅精矿中砷、锑、铋、铜、锌、镁、铝、铁、镉的方法。其测定范围ω(As):0.02%~1.50%;ω(Sb):0.010A~10.00%;ω(Bi):0.03%~5.00%;ω(Cu):0.50%~10.00%;ω(Zn):2.00%~10.00%;ω(Mg):0.30%~2.00%;ω(A1):0.50%~3.00%;ω(Fe):5.00%~12.00%;ω(Cd):0.030%~0.20%。经加标回收实验,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0%~104%(n=3)。方法准确、快速、可靠,适用于铅精矿中砷、锑、铋、铜、锌、镁、铝、铁、镉量的同时测定。

  • 标签: 铅精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种元素
  • 简介: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DNA热变性及黏度法研究欧前胡素及同分异构异欧前胡素与DNA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紫外光谱表明,加入DNA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紫外光谱均呈现减色效应;荧光光谱显示,随着欧前胡素或异欧前胡素浓度的增大,DNA—BR的荧光被猝灭,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BR与DN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抑制;盐效应、DNA热变性温度、黏度法等实验进一步证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与DNA的作用模式均为嵌插与静电混合作用模式.研究表明,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均与DNA发生作用,且欧前胡素与DNA作用强于异欧前胡素.

  • 标签: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小牛胸腺DNA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黏度法
  • 简介:以硝酸和硫酸溶解样品,通过选择元素间无干扰的光谱线343.823nm作为Zr的分析线,采用镁基体匹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稀土镁合金中锆,检出限为0.002μg/mL,方法用于稀土镁合金中锆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3.5%,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ES 稀土镁合金
  • 简介:强激光在冕区等离子中传播到临界面附近生成相对论电子和相对论电子束流在随后较长一段稠密等离子区的能量传输是快点火中的关键问题。对快点火条件下的激光等离子参数,临界面附近产生的前向快电子电流往往超过阿尔芬极限电流,必须在稠密等离子中产生中和回流,快电子流才能在稠密等离子中向前输运。横向电磁不稳定性(类Weibel不稳定性,WI)和纵向静电双流不稳定性(TSI)很容易在这种电子双流体系中激发,前向电子束会被调制或成丝状结构,同时激发电磁场,粒子部分动能会转化为电磁场能量。不稳定性在非线性饱和后,发生电流丝的合并、磁场重联等过程,部分电磁场能量会再转化为粒子能量,表现为对离子的横向加热。Weibel不稳定性的作用可能形成围绕传播电子束的磁通道,对快电子的定向和准直传播是重要的。TSI激发的纵向静电场对磁场通道会有明显的调制甚至破坏作用,直接影响高能电子流从激光吸收区到燃料压缩区的准直传播。

  • 标签: 束流不稳定性 碰撞等离子体 电子束流 时空演化 稠密等离子体 电磁场能量
  • 简介:基于传统小卫星对轨道和姿态参数确定采用分别计算的复杂模式,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磁场和天文信息同时确定卫星轨道和姿态参数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小卫星轨道动力学J2模型和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其次将三轴磁强计与地磁场模型参考值的矢量作差,分析微分差值与状态变量的数学关系,建立定位/定姿观测方程.利用星敏感器提供的高精度姿态信息,建立定姿观测方程,同时利用星敏感器间接敏感地平观测折射恒星,建立定位观测方程.最后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先进滤波算法,并通过对多种导航模式进行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论证所设计一化方法提高了系统定轨/定姿的精度和可靠性.

  • 标签: 三轴磁强计 天文导航 轨道姿态一体化 信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