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壮观的活火山地貌、优美的海岸线和珊瑚礁环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大冰斗、从平原到高山的丰富植被和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徒步和海洋运动,以及精彩的当地人文和美食元素。很难相信这么多惊艳的元素竟然在这么一个小岛上融合在一起,难怪每一位去过的游客都不禁流连忘返,感叹“呆在这里,这才是生活!”

  • 标签: 生活 世界自然遗产 浪漫 火山地貌 生态环境 珊瑚礁
  • 简介:让我告诉你,在三发、鹿邑和拉腊,旧时有7家公司,它们分别是:大港公司、坑尾公司、新十四分公司、十五分公司、三条沟公司、泰和公司、满和公司。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公司 轶事 华侨 客家 传说
  • 简介:勒克莱齐从1963至今已有50余部作品,题材、创作方式多样化,创作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引人瞩目。本文旨在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划分这些作品,论述和比较分别从主题、时间、获奖情况、作家的自我评论等角度出发的划分方法,对其间的一致性与相互呼应的关系做出解释。

  • 标签: 勒克莱齐奥 划分 获奖 距离
  • 简介:1997年5月25日,太平天国史学家罗纲先生在北京寓所与世长辞了。笔者师从罗纲四十余载,朝夕相处了十七个春秋,素知罗纲与胡适的师恩私谊,胡适是其踏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指引人。罗纲曾自言与胡适的五年情缘是他人生的里程碑。1995年5月罗纲的“师门五年记”出版后,8月,笔者即收到由纲师签名的赠本,没想到这是我接受纲师一系列赠书的最后一本。罗纲与胡适朝夕相处五年,但罗纲与胡适的学术恩谊则是远远超过五年的事了。

  • 标签: 罗尔纲 胡适 情缘 纪念 学术研究 太平天国
  • 简介:突厥语的《忏悔词》是见于吐鲁番的摩教文书,供俗家信徒“听者”使用。全文共分十五个部分,分述听者所需忏悔的十五个方面。二十余年前,曾有主要依据俄文版的汉译文;本文则主要依据英文版,做出新的翻译和更详细、合理的注释,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汉译文。

  • 标签: 明尊 宽恕 五明神
  • 简介:7世纪末,摩教得到唐朝统治者的首肯,正式传入中原。但至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令禁止该教在汉人中传播。由於史料缺载,摩教被禁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元二十年前後密教僧人的活动为线索,综合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实,并就密教经文、基本教义和仪轨与摩教进行比较,认为唐朝统治者可能是在比对两教经文後,模糊了摩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在密僧的唆使下,认为前者伪称佛教,惑乱民众,才颁下禁令。

  • 标签: 摩尼教 密教 唐朝 开元
  • 简介:拉赫玛诺夫被视作俄罗斯音乐艺术中描绘风景主题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他的作品与画家列维坦及诗人布宁作品中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挖掘其音乐作品中对风景描写的更深层意义:一方面人类情感与自然融合的和谐;另一方面,当自然无力治愈灵魂的阴暗而造成两者的分割对立。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 俄罗斯音乐 音乐艺术 风景形象 意义功能 印象主义的特点
  • 简介:<正>一、社会结构大多数东北哈姆堪人对过去的事知道甚少,一个年轻人一般只能知道他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一般人都不甚了解自己的远祖。一个人名字的全称一般是用广泛流传的蒙古方式表述,即在这个人自己名字前加上一个父系的姓氏。同时,人们还非常注意互相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注意力还常常联系到祖父母以前的几代人,既使他们已记不得那些远祖的名字。

  • 标签: 蒙古语 鄂温克语 方言 部族 通古斯人 中国东北
  • 简介:本文就敦煌摩教写卷《下部赞》之三首音译诗偈,在西方学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参合汉文音译习惯,着重依据传统汉籍、汉译佛典以及近年霞浦发现之新资料,藉助传统史学的考据法,首先申论《下部赞》辑入音译诗偈之原因,继而讨论第一首音译诗偈,指出其由於多有文字脱落,复缺题签,因而尽管学界就其残存文字有所复原,但多难确定,更无从确认该诗偈之内容;然作者在写卷意译诗偈中发现该偈名称遗迹,通过对偈名之辨释,蠡测其大体内容。就第二首音译诗偈,作者在把握音译意群大体含义的前提下,比照汉文摩经的意译用语,加以拟译;同时,辨释该偈本来之名称。至於第三首音译诗偈,虽然题签完整,但为西方学者所误读,作者商榷有关之观点,论证该诗偈乃摩僧特为华夏信众编撰音译,不能以胡文本为准,简单进行“参校”;另对诗偈的错筒进行辨析,加以调整,重新解读全偈意蕴。

  • 标签: 摩尼教 帕提亚语 中古波斯语 回鹘文书 霞浦科册
  • 简介:如果一位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遭到一位以揭穿历史谎言、揭示历史真相相标榜的所谓学者的肆意贬损,那么不仅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有失公正,而且对于历史学界也是一种悲哀。在当代美国史学中,小勒鲁·班内特对亚伯拉罕·林肯的评判就是这种令人可悲之事。

  • 标签: 历史形象 林肯 鲁尼 历史人物 丰功伟绩 文明进步
  • 简介:TheJoyultradition,whichwasfoundedinthe11thcentury;wasoneofthemostimportantsectsofTibetanBuddhism.ThistraditionmaytraceitsoriginsbacktoPhaDampaSangye,awell-knownmonkwhowasanativeofSouthIndia,andwasfoundedbyMacikLabdron(ma-ciglab-sgron),afamousTibetanYogini(afemalepractitioneroftheYogacharaschooD.ItwastheonlysectfoundedbyafemaleinthehistoryofTibetanBuddhism,andthisisalsorarelyseenintheworldhistoryofworldreligions.

  • 标签: 藏传佛教 觉域派尼僧 西藏 宗教信仰 历史考证
  • 简介: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回鹘文摩教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 标签: 摩尼教 回鹘文 文书 译释
  • 简介:本文对摩教在中亚的传播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由于中亚当地原始宗教信仰与琐罗亚斯德教占据着优势地位,摩教的传播相对较弱,但要比佛教在中亚的传播要深入得多

  • 标签: 摩尼教 产生 中亚 传播
  • 简介:<正>蒙文《丹珠》的修订工作,奉乾隆皇帝之诏于1741—42年在章嘉呼图克图雷必多吉和洛桑丹贝尼玛的主持下开始进行。著名学者们通力合作,编成一部术语词典。老译本得到搜集、校正,新译本得到准备并与原本得到比较。这项宏伟的文学工程使我们得到了现在这个形式的《丹珠》。

  • 标签: 蒙文 德格 目录 印度文化 藏文 乾隆皇帝
  • 简介:苏人的族属问题至今看法不统一。族群内部分人认为是藏族的一支;部分人认为是普米族的一支。笔者经实地考察后认为:苏人应为藏族的一个支系。苏人的宗教信仰是“苯教”,其祭师称为“沙巴”,这种祭师使用一种古朴的图形文字,学界称这种文字为“苏沙巴文”。这种图形文字流传于四川省的甘洛、木里、石棉、九龙等县苏人地区。经考察甘洛县已无人能识读这种文字及其文献,在甘洛苏沙巴文的失传已成定局。

  • 标签: 沙巴 图形文字 尔苏人 族属问题 宗教信仰 普米族
  • 简介:1956年,菲律宾参议院讨论了旨在要求学生阅读黎刹在1887年和1892年出版的两部小说的438号法案。法案的两位支持者劳雷和雷克托参议员都出生于西班牙殖民时期,经历了1896年革命、反美战争、美国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占领时期以及1946年独立等不同历史阶段。他们都对先后统治菲律宾的三个帝国有着深刻理解。由于领导了日本支持的1943年共和国,他们认同的菲律宾民族主义是没有菲美'特殊关系'的民族主义。在独立后建构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讨论中,支持美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企图以美菲联合抵抗日本统治并在1945年获得'解放'为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这种尝试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最突出的是参议员劳雷和雷克托以及历史学家蒂多罗·阿贡西留,他们认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和菲美战争更适于作为这种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让学生阅读黎刹的小说将会使年轻一代明白1896年革命发生的根源以及这次革命直到1950年代'仍未完成'的原因。

  • 标签: 之争刹 历史之争
  • 简介:<正>前言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密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密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密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密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撒马儿罕 集团 部队 沙米 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