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马氏在我国政坛、文坛、科技等领域,曾叱咤风云,彪炳千秋。当今,马姓为我国第19大姓,约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同时,在回族中,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姓氏。

  • 标签: 马氏 氏族谱系 民族文化 广东
  • 简介:源自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壁画的敦煌舞蹈,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舞蹈。敦煌艺术也是人类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的一大奇迹和瑰宝,举世闻名。敦煌舞蹈则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舞蹈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舞蹈类别,它所蕴藏的价值和拥有的独特魅力,让敦煌舞蹈在今后的发展中拥有一片辽阔空间。

  • 标签: 敦煌舞蹈 历史地域 文化发展
  • 简介:本文从满文在历史上的使用和发展状况出发,并阐述了目前满文使用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和发展满文的有利措施和制约因素,从而揭示当今时代保护并发展满文的众多的意义,并重点对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满文保护 使用现状 发展意义
  • 简介:从1980年以后,党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西藏的大政方针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结合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工作,重点阐述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及这些观点在治理西藏进程中的成功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治藏实践中的形成过程。

  • 标签: 西藏工作座谈会 中国西藏 科学发展观
  • 简介: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 标签: 农民家庭 兴国县 中国农村 历史 红一方面军 反“围剿”
  • 简介:2004年12月,湖南省政府授子娄底市文物管理处“全省文物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湖南省政府对娄底市近年来文物工作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从十余年前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枚章子”的全省落后状况一跃成为全省的先进,可谓来之不易。在这个从落后到先进的跨越过程中,凝聚了娄底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凝聚了社会各界对文物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凝聚了全市广大文物工作者为事业发展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励志创新而洒下的心血和汗水。

  • 标签: 娄底市 文物工作 文物事业 激励机制
  • 简介:本文分析了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的两件分家文书。文件表明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家庭生产资料中,奴隶作为动产的主要部分在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家庭在生产劳动中大量使用男女奴隶劳动力,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社会上的农业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社会是奴隶制社会。

  • 标签: 两河流域 法庭判决 分家文书 男女奴隶
  • 简介: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一书的出版与1970年代以来美国汉学社会史研究兴起的风气密切相关,作者一方面发展了日本学者士族个案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化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并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考古报告、墓志等出土资料,试图通过家族的个案研究,突破王朝史的框架,展现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的变迁。尽管该书在理论预设、史料运用等方面尚有商榷的余地,但在当时无疑是一部“预流”之作,并在中、日两国学界都引起了反响。本文借助对该书的讨论,回顾了三十余年来中文世界士族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得失,进而展望士族研究重新出发的前景与可能。

  • 标签: 伊沛霞 贵族 博陵崔氏 学术史
  • 简介:<正>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及其他传承文化,它是一种最古老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在一个民族内部,某些动作和行为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互相模仿,代际相传,蔚然成风,就构成了该民族民俗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俗系统。民俗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民俗的变化,反之,民俗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的存在状态也

  • 标签: 民族民俗 战略原则 趋同现象 风俗习惯 发展趋势 民族风俗
  • 简介:在20世纪与我们匆匆揖别之后,素有忧患意识传统的方志人是否已就自己在20世纪所留下的足迹作了深刻的反省,并做好了进入新一个世纪大发展的充分准备?我们方志人向以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精神为荣,也以此著称,但是值此世纪之初,每一位对方忐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前途具有责任感的同仁,都完全有必要把自己的视线从文本中稍许移开片刻,对自己投身于其中的方志学事业作一宏观的思索。

  • 标签: 方志学 中国 编修工作 方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