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侏罗纪时期气候发生过剧烈变化,能划分为早侏罗世早中期、晚期,中侏罗世早、晚期以及晚侏罗世等5个演化阶段。早侏罗世我国北方为温暖潮湿气候;中侏罗世早期,气候属于潮湿类型;中侏罗世晚期,转变为半潮湿-半干旱气候;晚侏罗世时期,东北北部地区显示为潮湿气候,华北和西北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气候。东南地区早侏罗世以温湿气候为主;中侏罗世早期为半温湿气候,并存在短暂干热气候,中期开始逐渐向半干热气候过渡;晚侏罗世时期,南部气候为干燥炎热。西南地区早侏罗世早期为半潮湿温凉或湿热型气候;早侏罗世晚期为半干旱炎热气候环境;中侏罗世时期为以半干旱-干旱为主伴有湿润的气候特征;晚侏罗世时期,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西藏—滇西地区早侏罗世为偏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侏罗世时期,为炎热气候;在晚侏罗世羌塘盆地的气候演变为热-干型。

  • 标签: 侏罗纪 古气候 演化特征
  • 简介:气象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提升气象信息为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的战略思想,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直接涉及国家公其安全、经济宏观调控、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公共利益,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象资源 立法 气象事业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探讨了气候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属性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基础法律理论支撑。论文运用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认为: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典型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它还具备自身鲜明的特性,有必要对之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气候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属于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范畴。

  • 标签: 气候资源 资源保护 立法保护 属性 讲座 自然资源
  • 简介:2006年1月24日,被誉为古气候学奠基者的气象学家尼古拉斯·沙克尔顿(NicholasShackleton,1937~2006)离开了我们,享年68岁。这位杰出的地球科学家,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戈德温第四纪研究实验室主任的知名学者,在他并不长久的人生中,追求的是探知过去千百万年间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真相。他留下的对地球气候系统过去演变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是人类无比宝贵的科学认知,需要更多的人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今天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气候问题的时候,人们对沙克尔顿完成的研究更加充满敬意,正是他和同事们出色的研究,让地球人认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的事实,是远古时代以来所没有过的。

  • 标签: 古气候学 地球气候系统 地球科学家 英国剑桥大学 实验室主任 气象学家
  • 简介:分析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完善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文章立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角度,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文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成气候资源保护的任务,建议建立我国气候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并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 标签: 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气候 讲座 逻辑分析 法律法规
  • 简介: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 标签: 气候变化 谈判 损失与危害 进展
  • 简介:介绍了山区气候资源的特点,不同山区局地地形的气候资源利用以及山区气候资源利用中的注意点。

  • 标签: 山区 气候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编者按:作者从事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多年,而2005年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在2005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选出的六项优先议题(称六大挑战)中,气候变化的议题位居第三.作者以他敏锐的思考,科学的分析,把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的深刻内涵作了充分的诠释,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信心.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外交 达沃斯"六大挑战" 八国首脑会议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于2009年3月10~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南国际大学研究联盟(IARU)主办,该联盟包括了目际上10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也列其中,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对目前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最新科学进展进行梳理,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进展 国际 研究型大学 哥本哈根 北京大学
  • 简介:利用1957~2012年南岳高山观测站逐日覆冰资料,对南岳覆冰标准厚度和覆冰日数的时间演变、突变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推算出南岳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结果表明:1)南岳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年代际变化非常相似,呈现偏大—偏小—偏大—偏小—偏大的年代际变化;冰冻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之前,90年代中后期之后冰冻日数偏少,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冰冻日数偏多。2)冰冻在1~4月、10~12月均有发生,其中1月出现天数最多,占全年的31.8%。3)滑动t检验分析发现,南岳东西向和南北向标准冰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减小的突变,冰冻日数在近56年没有出现明显突变。4)Morlet小波和小波功率谱分析发现,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存在显著的2~3年、4~6年振荡周期;冰冻日数存在显著的2~4年、5~7年振荡周期。5)基于PearsonIII型概率分布统计发现,各重现期东西向标准冰厚均较南北向标准冰厚要大,其中2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76.33、85.22mm,1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60.86、69.57mm。6)分析气象要素对覆冰的影响发现,覆冰期气温较无覆冰期要低,相对湿地要大,能见度要小,覆冰期风向以偏北风为准,无覆冰期风向以偏南风为主,覆冰期平均风速较无覆冰期风速要小。

  • 标签: 南岳高山站 标准冰厚 III分布
  • 简介:1基本气候概况1.1气温3月,全省月平均气温-0.2℃,较常年偏高1.7℃。各地平均气温在-8.8~7.0℃之间,玉树气温较常年偏低0.6℃,青南牧区中东部少数地区及西宁气温较常年偏高0.4—0.9℃,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1.0-3.1℃.其中祁连野牛沟列历史第1高,

  • 标签: 气候概况 青海省 月平均气温 青南牧区 偏高 中东部
  • 简介:1前言建阳市地处闽北,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的酸性黄壤土或红黄壤,加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量高且笋竹质量好,是我省竹子分布的中心区之一,量之高,在我省名列前茅。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多属排水良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竹类的生长和发育,竹林产全市现有毛竹林41.7万亩,面积之广、材质之优、产

  • 标签: 毛竹林 建阳市 气候区划 丘陵山地 气候温和 土层深厚
  • 简介:当各国政府代表团仍然在为全球变暖是否真正发生进行辩论时,全球数万名科学家还在不断收集分析各种数据、发展完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用以检验各式各样的科学假说时,作为一名记者,马克·李纳思以他所熟悉的工作方式,用了三年时间亲身走访了美国的阿拉斯加、太平洋上的图瓦卢、南美的秘鲁、亚洲的中国和美国东海岸一些受全球变暖影响的地区,真实地记录下在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着的普通人、科学家和领导者由于最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决策时所产生的影响.李纳思将这些切身感受的经历和大量的科学事实融合在一起,通过他的文字(以下简称)向读者清晰地传递着一个观点:全球变暖正在发生,而人类活动应该对此负责.

  • 标签: 危机真相 新书高 气候危机
  • 简介:2017年陕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13.0℃,较常年偏高0.9℃。全省年平均降水量751.7mm,较常年偏多19%。2016/2017年冬季持续大范围雾、霾,关中大部空气质量较差。夏季多历时短、强度大的极端强暴雨天气,7月25—27日陕北特大暴雨,灾害损失严重;夏季高温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关中、陕南伏旱明显。秋季华西秋雨开始早,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强度强,陕南秋汛灾害损失严重。综合上述分析,2017年陕西气象灾害属于一般年份。

  • 标签: 气候事件 影响评价 陕西省 2017年
  • 简介:从地球内部开采石油、煤和天然气来供给我们能量。在这类化石燃料燃烧和释放能量时产生了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可以捕集这种二氧化碳,输送到地下并且封存,这样可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放出量,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成为向持久供应能量过渡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 回注 释放能量 地球内部 燃料燃烧
  • 简介:分析西安高温气候特征,城区与郊区高温对比,通过高温天气形势分型,找出各类型高温预报指标。

  • 标签: 西安 高温 预报
  • 简介:利用陕甘宁地区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的冬季日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的冬季气温变化,并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分析陕甘宁地区暖冬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陕甘宁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451℃/10a,1980年后冬季气温增加更加明显。区域暖冬指数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10%/10a,各站点的暖冬发生频率在22%-33%之间。陕甘宁地区区域性暖冬事件发生共16次(年),其中区域强暖冬事件共5次(年),暖冬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暖冬现象存在2a、4a短时间以及9a、15a长时间振荡周期。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500hpa位势高度场偏高,东亚大槽减弱,冷空气活动减弱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能是造成陕甘宁地区暖冬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暖冬 陕甘宁 大气环流 ENSO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