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在综合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在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的进度上,能够帮助工程缩短工期,可对全过程费用进行综合性控制和考量。基于此,对EPC工程承包项目设计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EPC工程 总承包 设计管理
  • 简介:摘要:面对国内的一些基础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与改造,在规模效益的影响下,国内的技术水平、设备工装、土木技术等,在国际舞台上具备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对EPC承包模式的风险进行全面研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案,实现EPC承包项目顺利开展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EPC承包项目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因利润丰厚使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承包企业应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 标签: EPC 总承包 技术管理
  • 简介: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内建筑市场虽大量采取EPC承包模式,然目前承包商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导致EPC承包无法满足预期目标要求的主要原因有设计管理水平。而EPC承包项目对实施效果及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持续优化管理标准,全面调动设计管理的实际效用,以此提升总体效益。

  • 标签: EPC工程总承包 设计管理
  • 简介:摘要:EPC承包工程项目运行和管理模式主要强调从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原材料采购阶段、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与竣工阶段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在EPC承包管理模式背景下,不仅需要实施管理的工程资料总量有所加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也更进一步提升。因此,EPC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资料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且以具体的项目背景为基础对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规划,确保EPC承包项目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在有序性和合理性上得到提升。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EPC项目工程资料的管理主要包括了设计资料、采购资料、施工资料、竣工资料几方面要点,需结合项目具体要求实现针对性的有效管理。             

  • 标签: EPC总承包项目 设计资料 采购资料 施工资料 竣工资料
  • 简介:【摘 要】EPC模式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承包方式,近些年得到了国家的推广,特别是在财政投资项目中鼓励使用EPC 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EPC工程承包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建安费用中60%以上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可以这么说,EPC项目的投资额是由设计决定的。做好设计管理,不但可以控制住造价,而且对工程质量和工期都具有很大影响。在过去的工程项目中,多以施工管理为主,设计管理常被忽视。当前,传统的设计管理已无法满足建设项目全面化、一体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难以提供给业主项目服务的全面覆盖和多层次管理,设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就EPC工程承包的设计管理展开探讨。

  • 标签: EPC工程 总承包 设计管理
  • 简介: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河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的必要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河流域的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河流域80年代后的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的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量约占减少量的65.4%,人类活动的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定量研究
  • 简介:利用CMIP5耦合模式历史情景和土地利用情景结果,定量评估了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剧了20世纪中国地区干旱化的进程,其贡献约为1/3。其中,湿润区具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约为35.4%;半干旱区显著变干,土地利用对半干旱地区变干的贡献不显著;两种情景下干旱区干湿变化都不显著。在土地利用情景下,中国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级土地的减少和牧草用地的增加,二者分别从国土面积的72.7%和12.9%(1901年)变为36.0%和41.9%(2004年),且1950年代之后变化速率显著增大。其中大面积显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内蒙古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而降水减少带来的干旱化作用大于温度降低带来的变湿作用。

  • 标签: CMIP5耦合模式 干旱 土地利用 地表湿润指数
  • 简介:气候变化对陆地水文系统有着重大影响。利用1955—2015年我国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入库流量资料,结合下游敦煌站1951—2015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逐月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与R/S法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及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其未来可能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入库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55—2015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入库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线性增加率为0.16亿m^3·(10a)^-1,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2)1951—2015年,敦煌地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显著升温和降水微弱增加的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且二者均发生突变,突变年前者是1997年前后,后者为1970年和1986年前后;(3)年入库径流量对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年均温度变化是导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是次要因素。

  • 标签: 党河水库 径流量 气候变化
  • 简介:到2050年,适宜咖啡生产的土地面积将会减少一半。目前,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咖啡品种是阿拉伯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研究人员首先获取了这两种咖啡产地的信息,然后利用气候模型来预测这些地区在2050年时的气候状况,并且预测那时的气候对咖啡生产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在2014年12月的ClimaticChange杂志在线版上报道说:人们将来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仅仅能够取得适度的进步,世界上适合咖啡豆生产的土地面积将要减少50%。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模型 土地面积 在线版 气候状况 斯塔
  • 简介:根据西安丰富的历史旱涝史料,建立了近1500年旱涝序列,并采用滑动滤波、功率谱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

  • 标签: 旱涝气候 长期变化
  • 简介:Thedrivingfactorsofrunoffchangescanbedividedintoprecipitationfactorandnon-precipitationfactor,andtheycanalsobedividedintonaturalfactorandhumanactivityfactor.Inthispaper,thewaysandmethodsofthesedrivingfactorsimpactingonrunoffchangesareanalyzedatfirst,andthenaccordingtotherelationshipbetweenprecipitationandrunoff,theanalyticalmethodaboutimpactsofprecipitationandnon-precipitationfactorsonbasin'snaturalrunoffisderived.Theamountandcontributionratesofthetwofactorsimpactingonnaturalrunoffbetweeneverytwoadjacentdecadesduring1956-1998arecalculatedintheYellowRiverBasin(YRB).Theresultsshowthattheamountandcontributionrateofthetwofactorsimpactingonnaturalrunoffaredifferentindifferentperiodsandregions.FortheYRB,thenon-precipitationimpactispreponderantfornaturalrunoffreductionafterthe1970s.Finally,bychoosingmainfactorsimpactingonthenaturalrunoff,oneerrorback-propagation(BP)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modelhasbeensetup,andtheimpactofhumanactivitiesonnaturalrunoffreductionintheYRBissimulated.Theresultshowsthatthehumanbackgroundof1956-1979.

  • 标签: 黄河流域 径流 流量变化 自然因素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 标签: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IPCC第二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 简介:根据1966-2005年山东省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对山东省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泰沂山区多、半岛沿海和山东西部平原较少的特点;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有明显的日变化,在过去40a中,山东雷暴日数具有较强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

  • 标签: EOF方法 雷暴 时空变化特征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简介: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法律研究自提出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的研究上起步比较晚,没有形成完备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也没有一部综合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现状分析,结合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制定和出台的法律性文件,分析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法律的缺陷,解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建设问题,制定和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法律体系,探讨制定一部《应对气候变化法》,以适应和缓解中国面临的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法律对策 中国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律体系 温室气体排放
  • 简介: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应对挑战,国际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气候谈判在经历了《京都议定书》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后《京都议定书》阶段。气候谈判是一场国际博弈,各个国家都想从博弈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气候变化、气候谈判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围绕气候问题进行的谈判是经济战、政治战。解决包括气候变暖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 标签: 气候谈判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暖问题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 简介:简要回顾美国气候变化研究沿革,分析美国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USCCSP)的背景,综述USCCSP的研究目标、研究领域和组织管理方式。首先重点阐述USCCSP的关键科学发现以及全球和美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科学结论,介绍USCCSP综合评估产品。然后论述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NRC)对USCCSP进展的评估,评述未来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战略框架和领域。最后在归纳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对我国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深化基础研究、强化模式创新、推进观测系统和资料系统建设、加强科学评估和应用服务、加快立法进程等方面的启示。

  • 标签: 美国 气候变化 科学计划 综合评述
  • 简介:自1950年以来的观测证据表明,有些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全球尺度上,人为影响可能已经导致极端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升高;由于平均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可能已对沿海极端高水位事件的增加产生了影响;具有中等信度的是,人为影响已导致全球强降水增加;由于热带气旋历史记录的不确定性、缺乏对热带气旋与气候变化之间关联的物理机制的完整认识及热带气旋自然变率的程度,将可检测到的热带气旋活动变化归因于人为影响仅具有低信度.将单一的极端事件变化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具有挑战性.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的信度取决于事件的类型、区域和季节、观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基本物理过程的认知水平及模式对其模拟的可靠性.

  • 标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 归因
  • 简介:欧盟成员国大多属于成熟乃至过成熟经济,土地空间有限,人口密集,人口数量稳定甚至有下降趋势,其经济增长只能以“内涵”为主,“外延”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欧盟希望通过应对气候变化能够成为其增强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新契机。

  • 标签: 经济发展 欧盟 战略框架 应对 经济增长 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