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及分类的描述,初步探讨了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闸述了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并指出了苔藓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标签: 园林应用 苔藓植物 植物多样性
  • 简介:调查了济南市、泰安市各主要公园和庭院中观赏草的园林应用现状,分析了观赏草5种园林应用形式,对观赏草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观赏草 园林 应用形式
  • 简介:根据实地调查,对城市园林中花镜的分类进行阐述,分析了花镜设计的原则和植物选择,剖析了花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花镜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花镜 设计原则 植物选择 问题 对策
  • 简介:从2个方面介绍了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和色彩的各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 标签: 色彩 园林设计 应用
  • 简介:通过实际的工程经验,总结了外墙外保温在节能建筑应用中的利弊,并举例说明了实际工程中保温材料需要的厚度及其它注意事项。

  • 标签: 外墙外保温 住宅 节能 优势 问题 应用
  • 简介:济南市立交桥的绿化效果一般,对济南市立交桥绿化进行全面调查,结合适合立交桥生长的植物品种的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立交桥实例设计,为济南市立交桥绿化提升提出合理化配置与应用

  • 标签: 立交桥 植物配置 耐阴地被 地被植物
  • 简介:数码照相机与传统照相机相比,具有使用、展示和存贮方便,立拍立现,发现失误可以立即重拍补救,存贮器件可以反复使用,网络传输方便,可进行红外、紫外特种照相,数码图像处理方便快捷、无污染等诸多优点。

  • 标签: 数码照相机 现场勘查 应用 传统照相机 反复使用 网络传输
  • 简介:文章利用生态学和地理区系成分的方法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古树资源进行资源特征研究,武汉市现有的古树名木共1130株,隶属26科46属59种,其中刺柏的树龄最大有1200年,而朴树的数量最多,占22.39%;植被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偏重于温带性质;本文还对古树资源应用及其保护提出建议。

  • 标签: 古树资源 资源特征 中心城区 武汉市 应用 温带性质
  • 简介:简述了美学概念,探讨了美学原则在园林水体设计中的应用,并论述了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在园林水体设计上的体现。

  • 标签: 美学 水体设计 应用
  • 简介:本文在多年引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包头地区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宿根花卉的特点,提出在包头地区可推广应用的宿根花卉,简述其观赏特性、生长习性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标签: 宿根花卉 园林应用
  • 简介:92年我承担了“国源大厦”工程结构设计,该建筑物坐落在道里区透笼街与兆麟大街交角处。东面和南面紧临二、三层砖混危房。建筑总高度81米,建筑面积41,138米~2。主楼地下一层、地上21层,为框剪体系;裙房地下一层、地上六层,为纯框架结构。地下

  • 标签: 钻孔压浆桩 单桩承载力 基础设计 复杂地质条件 桩的承载力 水泥浆
  • 简介:本文从花境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角度出发,并依据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对花境在园林造景当中的应用(适合于作花境植物的材料及其特点、花境的布置形式、花境的养护管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花境 花境植物 园林造景
  • 简介:为迎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城市绿化选择合适的宿根花卉品种,开展了宿根花卉应用研究.筛选了近40个品种在城市绿地中,特别是在奥运环境建设项目和奥运会赛时花卉布置中进行推广应用.对其中表现良好的品种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应用价值及关键养护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以南中轴北绿地奥运花卉布置为例.从应用原则、花材搭配、平立面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宿根花卉在城市绿地中的配置应用

  • 标签: 园林植物 宿根花卉 应用 设计
  • 简介:轻型基质网袋容器特点是基质与容器结合为一体,呈圆柱状,内装无土轻型育苗基质,外包被一层很薄的纤维网,培育的苗木具有“轻型基质结构好,带袋栽植成活率高,搬运方便成本低,不需要缓苗成熟早,快速繁殖应用广,改良土壤利环保”的显著优点。

  • 标签: 松类 轻型 基质网袋 育苗
  • 简介:分析了博士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 标签: 博士研究生 教学模式 应用能力
  • 简介:底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底泥还能用作人造土壤,可用于园林绿化的客土更换,从而避免因土壤置换造成采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由于底泥的质量容易控制,创新底泥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疏浚底泥 绿化
  • 简介:二十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在植物保护方面大量喷洒化学农药,虽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杀害大量天敌,弊多利少,本文通过天坛公园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得出,在植物保护上应遵循生态学理论,协调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实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无公害植保技术,减少了农药用量,改善池公园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将有害生物种群和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的良性循环。

  • 标签: 天坛公园 无公害 植保技术 可持续控制 生态平衡
  • 简介:1植物源农药印楝的发展人们从事农业生产以来,就与病虫害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治螟治蝗;公元前300年左右开始应用农业技术和矿物药剂防治害虫;1600多年前就开始搞以虫治虫;在第6世纪对选择抗虫品种、轮作和种子处理方法也有了认识。用植物来杀虫,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20世纪40年代,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害虫的有力武器。

  • 标签: 植物源农药 应用 印楝 20世纪40年代 种子处理方法 防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