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针对苏北花岗片麻岩地区水土流失自然状况,建立了6种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364次降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相关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简便算式,确定了USLE模型其他诸因子取值。运用USLE模型计算土壤侵蚀量与实测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0%以上。该项研究为本地区水土流失预报与监测提供了科学简便方法,其研究成果为本地区或同类型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江苏北部 花岗片麻岩区 土壤侵蚀 USLE模型 试验研究
  • 简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对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影响。结果表明:1)从24个备选自变量因子筛选出由"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流失治理度"和"ln‘河口镇到龙门区间年降雨量’"3个自变量组成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883,在α=0.001水平上高度显著,该回归方程"解释"了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76.5%变化;2)水土流失治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减少趋势;3)当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处于最大观测值时,水土流失治理度由0增加到50%,计算年输沙量减少幅度超过20亿t/a;4)治理程度相同时,水土保持对黄河年输沙量影响是降雨量大大于降雨量较小

  • 标签: 输沙量 水土保持 减沙 黄河
  • 简介:植物枝条生物力学特性是研究植物地上部分防风抗蚀作用基础。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上栽植柠条、沙棘、紫花苜蓿、沙打旺、杨柴、草木犀6种常见水土保持植物地上部分枝条为研究对象,研究枝条数量特征,确定其代表枝,从而为几种植物枝条生物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代表枝的确定将枝条以0.5mm为一个径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每个径级组累计枝数量比例、累计枝长比例、累计枝表面积比例和累计枝干质量比例,取这4个值相对较大径级组作为各自代表枝。结果表明:柠条代表枝径级为0.5~1和1~1.5mm,沙棘为1~1.5和1.5~2mm,杨柴为0~0.5和0.5~1mm,紫花苜蓿为0.5~1mm,沙打旺为0.5~1和1~1.5mm,草木犀为1~1.5mm。因此,在内蒙古准格尔采煤矿区及相似地区,在植物防风抗蚀生物力学性质研究,建议以上述6种水土保持植物作代表枝径级为主要研究范围。

  • 标签: 枝条 代表枝 径级
  • 简介: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研究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以及相应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和农地,占土地利用方式75%以上,但农地面积总体在减少,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2)聚落为最活跃土地利用类型,聚落和湿地+水体呈扩张发展趋势;3)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环境效应,2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上涨约0.01%,其中森林增加最多,约为0.09%,农地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多,约为-0.02%,而生态服务功能,除了与农地和荒漠相关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下降外,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均表现为增加;4)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该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约为4亿2732万元。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机制 黄土高原
  • 简介: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治理经验和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要在继承治理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内涵,使其产生新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需求。在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需求。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治理成就 管理机制
  • 简介: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系列显著性突变点无参数识别方法分析延河流域径流和泥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基于流量历时曲线分析延河流域突变点前后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和泥沙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均呈减少趋势,输沙量在1971和1996年有2个显著性突变点,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川径流量和输沙量。随着突变点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作用逐渐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使径流高流量部分减少,常流量和低流量部分增加,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汛期流量,增补枯季流量。突变点后期输沙量较之变化前期整体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径流 泥沙 演变趋势 延河流域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为了解决干旱牧区柠条地雨水利用效率低问题,采用柠条地深松形成线状沟截流和在旱季剪枝减少柠条腾发量措施来增加雨水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深松后柠条地土壤密度降低,平均下降0.21g/cm^3,柠条株高和冠幅增长量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54%和30.71%,水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剪枝后柠条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增长速度快,株高和冠幅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31.15%和32.32%;剪枝柠条和对照组柠条株高与冠幅在试验结束时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柠条 深松 剪枝 水利用效率
  • 简介:福建自宋代以后人口大增,山地大量开发,导致局部水土流失。而民众多是中原警民要事,之拿蔓视居住环境风水。他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些乡规民约,由官方发布,以碑刻形式告示群众,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对当地水土保持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古代碑刻 水土保持 乡规民约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与肥料混施作用和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和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纯氮占干土质量比0、0.1%、0.2%、0.4%)对蒸发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蒸发量减小规律;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一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性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性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和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蒸发,相对于尿素,PAM对蒸发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为揭示煤炭开采对山西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以山西省大规模煤炭开采区、采空区和受煤炭开采影响表征比较明显区域为调查范围,地带性油松次生林为主要调查林分,结合以往调查统计数据和遥感资料,与非开采区特征相近森林生态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因煤矿开采破坏林地133.68km^2;采煤区林地土壤Hg、Cd含量是山西土壤平均含量3.26倍和2.73倍;采煤区林地阴、阳坡土壤含水量比非采煤区分别降低18.0%和23.4%;采煤区油松生物量和生产力比非采煤区平均下降15.08%和15.30%;采煤区油松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均呈下降态势。

  • 标签: 煤炭开采 森林生态系统 油松林 生态系统退化 山西
  • 简介:能量相似是降雨模拟基本原则。通过对雨滴粒径、雨滴击溅速度、降雨均匀度等能量相似要素分析和探讨,提出实现降雨模拟能量相似的重要手段,即在降雨高度、雨滴发生器等条件不变情况下,通过调节雨强来实现降雨能量相似;通过加大供水压力等手段可提高降雨动能,所以在降雨模拟实践,降雨高度不一定需要达到使所有粒径雨滴均达到终速所需高度。

  • 标签: 降雨模拟 能量相似 降雨高度 降雨强度
  • 简介: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很难直接应用土壤侵蚀预报方程进行定量计算。作为一种新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在样本有限情况下,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把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从而得到唯一全局最优解。首次尝试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用于土壤侵蚀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预测精度。

  • 标签: 支持向量机(SVM) 土壤侵蚀预测 回归分析
  • 简介: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由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土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冲刷侵蚀现象。本文以江西省赣县崩岗为研究对象,采取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地貌因子对崩岗发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海拔在100-250m以及相对高程在100-200m之间低山丘陵区,分别占到崩岗总数量和总面积77%以上和54%以上,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为主;5-25°范围内斜坡和陡坡是崩岗高发区域,其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到了总体73.23%和72.51%,以综合型崩岗居多;东坡向崩岗数量最多,西坡向崩岗面积最大,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半阳坡上;除条形崩岗凸形坡数量比凹形坡少之外,均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其他崩岗类型数量和面积相当。崩岗受地貌因子影响显著,具有明显地貌因子选择性。该研究成果为赣县崩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和依据。

  • 标签: 地貌 崩岗 发育 分析
  • 简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山复绿边坡A段发生大滑坡为例,研究强风化砂岩夹板岩重塑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三轴UU剪切强度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边坡复绿工程。结果表明:含水率从15%增加到25%时,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增加显著减小;当含水率分别为15%和25%时,随着干密度增加,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干密度增加显著增大;但当含水率为20%时,其黏聚力随着干密度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不变。

  • 标签: 剪切强度 强风化砂岩夹板岩 重塑土 无锡雪浪山
  • 简介:淤地坝建设是治黄减沙关键措施,为了加快淤地坝工程修建,需要利用快速筑坝技术,而快速筑坝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快速筑坝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对快速建筑淤地坝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淤地坝 快速建筑 质量控制 爆破 水力冲填
  • 简介: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城市现代化加速和人类对自然认识深入,传统工程治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河流治理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城市河流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探讨今后城市河流研究应注意内容。

  • 标签: 城市河流 近自然 河道整治 滨水区
  • 简介:长汀县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从第一、二重山转向远山陡坡地治理推进,在陡坡治理上应用了小穴播草模式,即:挖一个穴、撒一把草籽。经治理后侵蚀陡坡地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进程。

  • 标签: 小穴播草 模式 侵蚀陡坡地 应用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一对矛盾,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 标签: 林下经济 发展条件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