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在给高等医药院校等机构于培养药学人才方面提供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对其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等药学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计量学院药学系在教学管理体制上锐意创新,针对发展形势,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药物计量等新课程为背景,对药学综合实验进行有益改革,提出"三种思维、三种能力"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药学人才。

  • 标签: 药学 药物计量学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本文报告15例肝癌术后复发的B超、CT及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比较了三种影像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并且对其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B超可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常规检查方法CT定位诊断正确率高,血管造影可以发现0.3cm×0.4cm复发灶,肝癌术后肝动脉灌注可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肝肿瘤 超声学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动脉灌注
  • 简介:目的研究杜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ig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杜鹃素,通过DAS软件程序模拟计算,得出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相应的药动参数。结果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参数为:t1/2α=(0.33±0.10)h,t1/2β=(15.22±8.98)h,CL/F=(14.89±3.45)L/(h.kg),Cmax=(1.61±0.14)mg/L,Tmax=(0.25±0.01)h,MRT(0-t)=(2.35±0.08)h,AUC(0-t)=(3.06±0.16)mg.h/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研究;大鼠ig给予杜鹃素后,其在血浆中分布较快,半衰期较短。

  • 标签: 杜鹃素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房室模型
  • 简介: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人体多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产生多种症状与体征,后果十分严重。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梅毒螺旋体的活性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临床症状和潜伏状态交替出现,病程可持续很长。目前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手段。采用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性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22年7月临床住院部收治肠道病毒性脑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对88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及临床针对性的分析。结果:88例患者初始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和呕吐等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1.59%、20.15%、19.32%、19.32%、19.32%;出现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上升(超过10×109/L)患者所占比例为38.64%,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患者所占比例为64.77%,肝功能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6.14%,出现脑电图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3.86%。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00%,其中柯萨奇病毒16型为8.0%,肠道病毒71型为35.23%;柯萨奇病毒6型为3.41%,柯萨奇病毒10型为1.14%,其他型肠道病毒为52.27%。结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肠道病毒脑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在肠道病毒脑炎患者中,其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脑炎 病原学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初次诊断接受血清与细菌学联合检验的为A组,只接受血清检验的为B组,仅接受细菌检验的为C组,然后对三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阳性检出率远远超过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应用血清检验联合细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血清检验或者是细菌检验。

  • 标签: 布氏菌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价值对比
  • 作者: 沙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医院沙英超声技术本身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等诸多优势,故而在20世纪4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医学领域初始应用的超声技术均为二维超声,其仅仅可对平面状态下的组织等情况做出反映,此后彩色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彩色多普勒超声随之诞生,成为超声在医学中应用的划时代性变革。此后便携式高分辨超声探头等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基于其无创等诸多优势,麻醉过程中运用超声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详细的优势和应用情况仍未得到临床广泛认可,故而本次研究针对其做出刍议,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具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流变是研究人体的血液和血液中所包含的各组成成分的流动、变形的科学。血液流变检验在如今的临川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可以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一些疾病的发现,发展等可以提供一些预见性资料。本文对血液流变检验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血液流变检验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检验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分析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研究步骤以及问题与挑战.方法是通过比较基于病人水平数据和基于模型法两类药物经济评价之间的差别,总结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归纳总结了以模型构建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的基本研究步骤,并指出了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挑战.表明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每一个研究步骤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与挑战,需要研究者谨慎对待.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模型 决策分析模型
  • 简介:介绍美国药学院药物经济教育状况,给我国药物经济教育提供借鉴,促进其与国际接轨。美国学者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表明,其药学院药物经济教育幅度逐渐增加,整体水平较强。随着全球对药物经济学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药物经济的学科发展,药物经济教育变得更为重要,并趋向于国际性多学科交叉。我国药物经济教育起步较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需给以极大的重视。

  • 标签: 经济学 药学 教育 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程性”考核方法在药物经济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药物经济课程“过程性”考核框架,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践和运用“过程性”考核方法,并与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改革效果。结果与结论“过程性”考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尤其能显著降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降低不及格率。

  • 标签:
  • 简介:毒性中药材及其制剂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若使用不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人们早已对常见的毒性中药,如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蟾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了重视;但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在历代本草著作中无毒性记载的药物,因使用不当也可引起毒性反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

  • 标签: 毒性中药材 毒性中药制剂 药动学 生物效应法 药物累积法 药理效应法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并探讨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动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后,采用LC-MS测定血浆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的血药浓度的含量。结果:大黄酒制品组的药动参数(Tmax、Cmax、T1/2和AUC0-t)与生品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黄酒制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黄酒制后有助于促进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说明两者在体内代谢较快;大黄酸的药动参数变化不大。结论: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液-质联用
  • 简介: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向科学化与多样化发展,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下,通过两年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成功构建药剂进展研究性教学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及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采用了seminar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考核方式上摒弃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考核方法,更注重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和课题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追踪学科前沿极大扩展了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研究生做学术报告的水平。通过学生参与评分、开放性讨论、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及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式对培养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特别是对创新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药剂学进展 创新能力 SEMINAR教学法 PBL教学法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卡波姆的流变性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卡波姆凝胶的流变性质及卡波姆的热分析性质。结果两个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均为假塑型流体,卡波姆凝胶934的黏度比卡波姆1342凝胶的黏度更易受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的影响。结论不同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制剂应用中应合理选用。

  • 标签: 卡波姆 黏度 流变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