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中医护理难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感知相关性。方法:本次以院内2023年就职于肝胆外科的5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展开调查,运用NASA-TLX量表评估工作压力感知程度,并按照中医护理难度系数方式,给予研究期间收治100例不同患者过程中中医护理工作难度评分,给予中医护理难度及护士工作压力感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患者中医护理难度总分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感知具有正相关,且中医护理难度总分和护理人员脑力要求、体力要求、时限要求等均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肝胆外科中医护理难度和护士工作压力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需结合实际中医护理难度,进行护士工作调整,以减轻工作压力

  • 标签: 肝胆外科 中医护理 护士 工作压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在不同手术时机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年限为2020.01~2021.05期间确诊为OVCF疾病的90例病例,按不同手术时机分设为甲组(骨折1w内)、乙组(骨折8d-2w内)、丙组(骨折>15d内),各组均为30例。3组均实施PKP治疗。对比3组术后疼痛评分(VAS)、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腰椎功能评分(ODI)、等情况。结果:各组间两两对比术后3d VAS评分、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初期对OVCF实施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止痛效果更好,且脊椎功能恢复更加,尤其是骨折1-2w内手术具有更高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术时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针刀松解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急性期所导致的疼痛中的实际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应用价值。方法:参考排纳标准选取2020.1-2021.7时间段内收治的目标患者共40为研究对象,编号1-40号,输入电脑后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实验组接受针刀松解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降低、疼痛程度缓解,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骨质疏松 疼痛缓解 小镇刀松解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90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体位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患肢小腿周径缩小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体位护理 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 疼痛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恢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总结护理对策。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损伤程度相关评分进行分组,低于34分为参照组(50例)、超过或等于34分在研究组(50例),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创面恢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总结护理对策。结果:经统计,单因素中BIM指数、生活习惯、糖尿病、心理状态、炎性因子水平两组数据对比(P0.05)。多因素分析中BIM、吸烟、糖尿病、心理状态、IL-6、TNF-α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影响II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恢复的与BIM、吸烟、糖尿病、心理状态、IL-6、TNF-α等存在直接关系,建议临床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创面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创面恢复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实习早期的压力源、应对方式及职业取向,为临床带教及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使用个人资料问卷、护生实习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2名本科护生于实习的第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早期实习处于中等压力水平,应对压力采取的积极方式远大于消极应对方式,并有统计学计学意义。护生在实习早期职业取向首选选护士。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针对护生的压力来源,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维护护生身心健康,提高实习效果,培养护生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以及引导护生正确的职业认知。

  • 标签: 本科护生 实习早期 压力源 应对方式 职业取向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手术室脑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筛选82例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计1年接受医治的手术室脑肿瘤患者,以随机法划分别41例的两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评测干预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心理状况还有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88%)较对照组(19.51%)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6%)较对照组(85.37%)更高,差异(P<0.05)。结论  在手术室脑肿瘤患者的护理上,选择体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促进心理状况的改善,并提升临床体验,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体位护理干预 手术室 脑肿瘤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女性患者62例为研究组,62例肛提肌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完整和肛提肌缺陷患者在不同状态下使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评估参数。结果在静息状态和最大限度盆底肌收缩状态下,肛提肌缺陷患者在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耻骨联合间距均大于肛提肌健康患者(P<0.05),肛提肌裂孔长度中肛提肌缺陷患者长于肛提肌完整患者(P<0.05)。结论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过程中,使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的诊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 压力性尿失禁 肛提肌缺陷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间隔时间的不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至少48h的患者56例,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每6h间断控制套囊压力至30cmH2O,对照组24例患者每4h间断控制套囊压力至30cmH2O。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ICU在院时间、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20.83%,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34.38%,但两组VAP的发生率及VAP的发生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在院时间为14.25±12.8d,对照组ICU在院时间为29.5±4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套囊压力采用每6h间断监测,不会增加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套囊压力监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以下称灭菌器)的密封性能,对灭菌布巾包灭菌效果的影响较大。灭菌器密封性能不良,柜室内残余空气量增加,使灭菌物品中心温度滞后,灭菌合格率下降。同时,也容易使同柜室不同位置上的灭菌物品产生灭菌差异。笔者对此进行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柜室密封 温度变化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医治后,对其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尿垫试验排尿评分进行探寻。方法:收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8例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39例患者实施单纯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归纳于研究①组;39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方案医治,归纳于研究②组。对2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2w后尿垫试验排尿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w后,研究②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92.31%,相比研究①组的66.67%而言,更高(P<0.05);治疗12w后,研究②组尿垫试验排尿评分(1.05±0.14)分,相比研究①组的(2.45±0.21)分而言,更低(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医治后,其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更高,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排尿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 尿垫试验排尿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5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单侧组,29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作为双侧组,通过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骨髓泥分布渗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单侧组再手术时间(29.5±2.84)min和术中X线曝光次数(9.46±0.76)次少于双侧组的(49.7±1.03)min、(19.51±0.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达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前者在手术时间、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对于压缩程度重、术中骨水泥弥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则应选择后者。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切除合并阴道壁修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判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动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水平的影响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 压力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对ICU危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ICU危重症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前瞻性护理。对组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总满意率与Braden评分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前瞻性护理之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总满意率与Braden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ICU 危重症 压力性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提高肾移植受者开展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模式对于提高防护依从性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肾移植受者51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5例患者开展个人防护健康宣教,针对研究组26例患者开展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肾移植受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两组肾移植受者干预后对比的防护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肺部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移植受者实施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强化患者的防护依从性,延长患者戴口罩、勤洗手及隔离的时间,减少一系列感染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防疫压力模拟健康教育 肾移植受者 防护依从性 应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