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在控烟宣教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干预前、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控烟知识的宣教,病人对烟草危害性认识提高,戒烟行为增加。讨论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理念有着重大影响。

  • 标签: 医务人员 健康宣教 控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状况,旨在提高其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至2009年实施门诊结核病心理护理的效应。结果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对各种不同心态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消除对肺结核患者可能存在的岐视,提高肺结核患者自信心与治愈率。

  • 标签: 结核病 心理护理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时期实施恰当的健康教育。方法结合病人的身心、社会需要,向病人宣讲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护理配合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通过操作示范,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公休会、病人现身说法、电视录像等,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满足病人的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使病人认识到护理的价值,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在整体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标签: 耳鼻咽喉科 住院病人 特点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对某院近五年来前10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顺位统计分析,找出影响住院病人健康的病种来源,为搞好医、教、研和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对某院5年来住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顺位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占总出院病人的80%,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等前10位疾病为医院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种。结论医院要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抓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5,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的传播,避免了重症监护室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1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9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 标签: 治疗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控制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腔器械60件,分成机械清洗组和手工清洗组,在规范清洗的前后进行隐血试验。结果机械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率为0%;手工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率为6.67%;两组结果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种清洗方法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腔器械的清洗质量差,医院必须加强腔器械的管理,通过规范流程及加强监测跟踪来保证腔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 标签: 腔镜器械 清洗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结核手术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5月手术治疗肠结核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分别采用右半结肠或回盲部切除术、右半结肠及部分横结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术中正确判断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肠结核 外科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通过56例病人在痰液的性状,颜色,以及在玻璃接头内壁的附着情况等各项指标对比的百分率。结论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人工气道湿化后能使气道湿润,痰液利于吸出。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从而使老年出院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方法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针对健康问题提供指导、咨询等相关服务。对50例老年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及健康指导,并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结果利用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电话回访满足了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需求,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扩展了服务范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电话回访 老年 出院病人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危重患者转科安全。方法将《危重病人转交接记录表》应用于临床。结果缩短了交接的时间,减少了电话询问及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促进了科室间的相互协调,控制了“接口”环节的质量。结论规范了护士交接过程,明确了交接的内容及要求。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交接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大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健康教育的内容,观察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知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提高胃大切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循证健康教育 胃大切术 早期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检两种方法检测尿中管型进行比较。方法尿沉渣分析仪使用UF-50尿液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简称UF-50),尿沉渣检使用奥林巴斯显微和AnKeTDL-5-A台式离心机,检测500份尿液标本,对尿液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0份标本中,UF-50检测阳性的有98例,而检阳性的有35例,假阳性率为13.7%;UF-50检测阴性尿标本402例,而检阳性的有4例,假阴性率为1.0%。结论与显微检相比,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管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检出率及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管型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联合经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状突型颅底陷入患者。所有病例均在显微直视下经口腔咽部入路切除齿状突加枕颈融合。结果经过细致的手术配合,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联合经后路枕颈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选择。配合手术医生实施个性化手术方案,医护默契配合,严格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顺利的保障。

  • 标签: 经口咽经后路联合手术 寰枢椎脱位 颅底陷入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1],其中I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手术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平均随访17个月(6~2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04例,良29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86.9%。结论外科手术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术中骨折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软组织结构、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骨折 胫骨平台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直肠肛管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直肠肛管手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41例直肠肛管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满意。结论细心的临床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使他们早日康复。

  • 标签: 直肠肛管疾病 手术 手术前后护理 中医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述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介绍了了临床护理路径含义、发展现状以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现状,探讨了建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的方法,并强调了建立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PCI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PCI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