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但在麻醉状态下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术中体温降低至36℃时,称为体温。文献报道约有50%手术病人的体温低于36℃,33%病人低于35℃;在肝移植术无肝期间体温尤易显著降低,在新肝期间体温可降低达32.3—33℃。目前,临床对围术期体温的危害性尚认识不足,除心血管等大手术外,一般都不常规监测体温。重视围术期体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发生体温,提高麻醉质量和减少麻醉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围术期 预防 体温调节中枢 手术病人 麻醉状态下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
  • 简介: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病人期28天,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与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2)、四项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SIRS)指标积分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病人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 标签: 脓毒症 临床指标水平 预后 红细胞 氧合指数
  • 简介:目的:确定低温对方法:3—10岁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闻隔缺损患儿28名.随机被分为三组:A组(37℃组,10例).8组(34℃组.10例)和C组(31℃组,8例).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以异氟醚(ISO)和8%氧化亚氟吸入诱导.给予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而后至切皮不使用任何肌松药。各组中根据前一例患儿中ISO的预定水平:前一例患儿的结果为阳性则提高15%.反之则降低15%,切皮前维持终末呼气中的ISO浓度在预定水平至少15min.最后用线性回归法检验温度和ISO的最小有效肺泡气浓度(MA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B、C三组ISO的MAC分别为1.6083Vol%,1.275Vol%和1.26Vol%,鼻咽温与ISO的MAC值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9,p=0.05).结论:小儿异氟醚最小有效肺泡气尝试随着温度的降低旦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在低温下ISO的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 标签: 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异氟醚 肺泡气浓度
  • 简介:目的:观察比重布比卡因脊麻应用于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组骨科及普外科下肢手术患者113例,年龄14-77岁。用0.75%布比卡因液1.6ml和注射用水8.4ml配制成0.12%布比卡因10ml,经测试在21℃时比重为1.0008。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经L3-4间隙用7号穿刺穿刺,斜口朝天。脑脊液流出后胺0.1-0.2mg/kg计算注入的局麻药量,注速按0.2-0.4ml/s推注。拔针后调节体位为头脚高位,控制阻滞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即改为平卧或头稍高位。结果:用药量达8-10ml者有97例,占86%。阻滞作用出现时间1-2min,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5-20min,阻滞平面在T8以下者有110例,占97%。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按Bromage分级为2级。阻滞维持时间2.5-3.0h。麻醉成功率100%。术后轻度头痛2例。结论:本法药源充足,配制容易,体位安置简便,作用出现迅速,阻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而轻。

  • 标签: 低比重布比卡因 脊髓麻醉 下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患者,男,75岁,体重60k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

  • 标签: 低钾血症 肠梗阻 麻醉 患者 急性
  • 简介:目的:观察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低温组,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6h、48h、96h三个亚组。采用本科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MAP2免疫活性,观察再灌注48h、96h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结果:再灌注96h时,低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常温组再灌注6h、48h和96h,海马CA1区CCO活性降至假手术组的61%、48%和43%(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的81%、69%和51%(P<0.05或P<0.0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再灌注6h、48h和96h,海马CA1区MAP2免疫活性降至假手术组的81%、69%和51%(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的91%、86%和7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通过保护CCO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保护CCO活性的作用与其抑制MAP2的降解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低温 细胞色素氧化酶 微管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研究浅低温技术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脑阻断循环及缺血再灌期的保护作用。方法:27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3例在全麻诱导后、动脉瘤夹闭阻断前,施行体表物理降温,控制直肠温度(RT)在31.0-36.0℃,脑温在32.0-35.0℃。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动脉瘤阻断与开放时间、脑温(BT)和失血量。对照组14例,不予降温处理,直肠温度在36.0-37.2℃,其它处理同浅低温组。两组病人均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GOS评估法判定手术疗效。结果:术中两组生命体征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比较,浅低温组的手术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低(P<0.05),预后显着改善(P<0.01)。结论:浅低温可降低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死亡率,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

  • 标签: 浅低温技术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损伤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HOS)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c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审毒治疗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分为.在中毒后1h输注HOS20ml/kg(H2O组)、25ml/kg(H25组)和30ml/kg(H30组)。C组与各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入CO120mlAg建立中毒模型.N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空气。各组大鼠分别在输注不同剂量的液体后即刻抽取动脉血0.5ml进行血气指标检测.染毒后1d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脑、心.肝、肾敏感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CO120ml/kg腹腔注射1.5h能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由96.62±2.4mmHg降低到43.04±4.13mmHg。中毒后1d能够引起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S-100D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明显升高.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HOS后。血浆溶解氧的含量显著升高,PaO2由43.04±4.13mmHg上升到81.65±3.85mmHg。各种生化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虽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CO中毒组比较各种指标的升高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其中H30组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经静脉输注HOS能降低急性CO中毒大鼠血浆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对急性CO中毒引起的重要脏器损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氧液 生化指标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的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化的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