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和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使用外固定支架和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和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可提升手术各项指标,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封闭负压引流术 四肢开放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效果及对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50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治疗效果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1.1%,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7.1%,对照组是23.2%,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几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前后联合双切口三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合并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三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指标、预后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HS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等预后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与对照组的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1.000)。结论对于合并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前后联合双切口三钢板固定方案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三柱损伤 前后联合入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很难一下子就护理好,患者必须进行长期性的护理,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延续护理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开展研究,将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次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于对二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两组患者的人数都为45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结果经过比较后,我们发现采用常规组方法进行护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采取延续护理组的患者评分高,患者的疼痛感比较明显;其次,采取常规护理组护理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要低于观察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优康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共1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优康治疗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术优康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分别观察一周细菌清除率及切口组织生长情况、二次手术时间指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一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6.7%、66.7%、100%,创面的肉芽组织形成情况以术优康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最快最好,其二次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两组(p<0.05);三组的手术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严重者,应用术优康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创基条件优良,为下一步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术优康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57例股骨近端骨折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30例作为单一内固定组,使用内固定治疗方式,27例作为组合内固定组,使用组合内固定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内固定组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是(143.7±36.5)ml,平均手术时间(78.2±10.3)min,对照组是(278.4±74.8)ml和(105.1±21.9)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0.5±3.3)个月,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中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入路直型重建钢板固定外踝,利用半螺纹松质骨钉固定内踝骨折,手术结束后在透视机的辅助下以手法闭合复位后踝骨,后进行一个月的外石膏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腓骨后缘和跟腱外缘入路,直接进行骨折复位,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后利用T型钢板固定,踝骨折块固定之后进行三踝骨折固定,最后临时固定采用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块固定 骨折愈合 Ⅳ型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骨茎突骨折手术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共32名。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组A组16例,不处理尺骨茎突骨折;B组16例,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1号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术后2周、3月分别进行以下指标评价①VAS疼痛评分;②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并计算优良率;③影像学评分。结果术后2周,腕关节尺侧疼痛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而其他评价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A、B两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近期腕关节尺侧疼痛,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与否对近远期腕关节活动痛及腕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腕关节 桡骨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Analysis of pelvic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 reductio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中,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而言,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脊柱胸腰段骨折 综合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对其骨折愈合和远期效果作分析。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44例患者参与本组研究,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为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22例。将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骨折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44例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45%,参照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68.18%,经对比,实验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将愈合时间缩短,将骨不连的发生率予以降低,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

  • 标签: 骨折 活血化瘀药物 骨折愈合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的30例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来分析,有22例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或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空心钉固定进行治疗,8例使用重建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理想,愈合时间为11周至25周不等,平均(15.7±4.1)周;有1例骨折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4例下肢缩短病例。结论临床中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方式,采取正确的操作顺序。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同侧股骨颈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小儿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112例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数量各为5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儿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评分较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小儿的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感,对医院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 标签: 骨折 心理护理 不良心理 疼痛评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15例肋骨骨折患者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共选取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对这1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5例病例均随访1-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骨折固定理想,所有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最高固定部位达第3后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解决了传统手术方式对后肋骨折内固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肋骨骨折 患者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股骨干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手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75~300ml,平均出血量160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2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关节活动无障碍,均可以负重行走。无髋内翻畸形及断钉出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37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96.7%。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以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疼痛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程度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肿胀程度优良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可缓解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对于改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中医骨折三期 肩关节 肘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实施前膽性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降低髋内翻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术后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原有内科病患者病情稳定,术后3~6个月随访,手术效果较满意,复查X线照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脱出。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做好手术后护理,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