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替罗非治疗,观察组采用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TMP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与术后一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2014年京、沪、粤、鲁罕见病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山东省罕见病防治协会和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承办及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筹)协办。我国罕见病专科学会从无到有,目前已成立的4个省级罕见病专门学术组织将首次汇聚申城。会议分为学习和大会报告两部分,届时将邀请京沪粤鲁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罕见病患者的代表作专题报告。会议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学术研讨,旨在促进多地、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学术组织 罕见病 学习班 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分别将钡餐造影与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54例,分别给予钡餐造影与CT影响检查,分析比较其诊断结果,以判断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钡餐造影早期阳性率显著高于CT造影,两组早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晚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钡餐造影对癌变部位、类型及范围具有较为直观的识别,CT可全面且准确地显彰癌肿的范围、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周围浸润程度。结论钡餐造影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明显较CT检查高(P<0.05);CT检查有助于确定食管癌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在食管癌的诊断中联合运用钡餐造影及CT检查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钡餐造影 CT检查 食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CT与传统X线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占60.78%,中度肺气肿占39.22%。51例患者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51例患者治疗1年后,20例患者的肺气肿征象无明显变化,蜂窝范围变大7例,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18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4例。结论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MPG灌注情况和术后1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TMPG灌注3级的比例为74.35%,对照组为43.58%,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心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将于2008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将继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检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

  • 标签: 动脉硬化狭窄 外科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与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介入治疗,并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IMI3级血流占比率87.5%与STR≥50%占比82.5%,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VEDD(46.52±4.67)mm与LVEP(61.52±3.69)%两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半剂量替罗非联合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PCI和替罗非联合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全剂量,而观察组则运用半剂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2hST段下降幅度、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以及校正的TIMI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剂量替罗非联合PCI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肾功能不全 PCI 替罗非班
  • 简介:由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主办的第5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授权超声学习《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和2016《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学习,将于2016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上海同时举办。本项目主题为“妇产科超声临床应用的难点与热点”及“小儿髋关节检查技术”.授ISUOG英文认证证书1份及省市级I类学分10分。

  • 标签: 妇产科超声 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超声波 学习班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泼尼松和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线治疗成人IT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ITP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人,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7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5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1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卡方=8.3916,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成人ITP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剂量泼尼松 大剂量地塞米松 成人IT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采用X线钼靶进行检查,研究1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研究2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1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研究1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研究1组患者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更高,P<0.05;研究2组和研究1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以及彩色超声均对乳腺癌患者可进行较好的检测,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彩色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X线钼靶 彩色超声 乳腺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形成支架内血栓者应用替罗非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入院进行PCI的60例AMI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术后发生死亡的概率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在PCI中应用替罗非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为再次PCI争取更多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内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碘海醇与泛影葡胺用于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图像质量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在我院进行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的对比剂为泛影葡胺的有80例,记为A组,使用碘海醇的有70例,记为B组。对比不同组别图像质量、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A组图像质量甲级与乙级总和占比、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普通X线静脉肾盂造影中使用泛影葡胺可提升图像,使用碘海醇可减少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比剂类型。

  • 标签: 碘海醇 泛影葡胺 普通X线 静脉肾盂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引流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和单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创面红肿评级、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4.7±0.8分,创面红肿评级1.2±0.3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2±0.7d,术后愈合时间15.4±1.8d;对照组患者平均VAS评分5.6±0.4分,创面红肿评级2.8±0.7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9±0.5d,术后愈合时间20.8±2.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创面愈合更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切开引流 排脓生肌中药 高位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单一诊断价值和聯合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可知,12例为腰间盘L3~4,46例为腰间盘L4~5,28例为腰间盘L5~S1;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CT诊断为极外侧型、椎间孔型、旁侧型以及中央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88.9%、96.6%、100.0%;X线检查可知,7例为腰间盘L3~4,19例为腰间盘L4~5,11例为腰间盘L5~S1;与术后结果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CT检查为96.5%,X线平片检查为43.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排螺旋CT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冠脉内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比X线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X线,CT,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需要充分利用,尽快明确诊断,并为疾病提供适当的治疗。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 骶髂关节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