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并发症 持续发热
  • 简介:摘要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将质量改进后的一年时间作为观察组,改进前的一年时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护理投诉出现率为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对照组分别为6%、9%、83%,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在内分泌护理管理中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内分泌科 护理管理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难治结核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1.1-2016.12.31期间本院收治的128例结核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28例患者中,有36例为难治,且其胸腔积液高达3cm及以上,并能够抽出一定量的积液,对其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置管持续引流治疗三个月后,其中有16例积液完全被吸收、9例有轻度胸膜肥厚粘连、5例因胸腔塌陷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另6例行中药治疗后积液吸收明显。结论在难治结核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外,同时应综合应用药物化疗、胸腔置管引流、糖皮质激素、外科手术、中医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120例,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从2017年6月开始我院精神科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家属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为8.33%、98.33%,与对照组的25%、75%相比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用于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n=30)对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β2-MG、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通过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各项生化指标,控制病情发展,促进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血液滤过 脓毒血症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接受SOPHYSA?(索菲萨)脑室脑温型探头颅内压监测,并依据患者个性化颅内压监测表现予以对应的阶梯式治疗,总结本组病例治疗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一次脑室穿刺成功67例,二次穿刺成功3例;手术后均获得4~15个月随访,平均(5.15±2.04)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6~8分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不足6分者,重残率,植物状态率明显低于不足6分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以此展开阶梯式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颅内压,提升预后效果,减少重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压持续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型脑外伤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颅内减压治疗,观察组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存活率为76.7%,观察组的存活率为8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减压 腰大池持续引流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或持续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56%,而对照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仅为86.59%,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是7.32%,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26.83%(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效果 间隙 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电灼术与保妇康栓联合使用对HPV持续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宫颈电灼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的患者当中采用宫颈电灼术联合保妇康栓的办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宫颈电灼术 保妇康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加以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录入接受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有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如下,即观察组共计50例给予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同样随机纳入50例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各项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配以相关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相关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急诊接受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的患者辅以个性化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减轻因疾病带来的不适、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技术 持续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血液净化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4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并比较本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治疗护理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护理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62%。结论采用持续血液净化配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有着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护理干预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吻合口瘘患者使用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我院胃肠吻合口瘘患者67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传统单腔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瘘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再手术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手术率2.94%(1/34)、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吻合口瘘患者使用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瘘口愈合,减少引流量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手术及吻合口狭窄等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胃肠吻合口瘘 负压引流 双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纤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免疫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孤立纤维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进行immunocytochemistry以及光镜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结果对孤立纤维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判定,其中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1岁,中位年龄50.2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在人体的13个部位中发生。通过光镜检查可见特征改变现象,梭形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稀少区交相分布,8例患者确诊为恶性。结论孤立纤维肿瘤主要为良性病症,其中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病理形态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相关,所以应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 鉴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行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低血压发生概率为3.57%(1/28),对照组低血压发生概率为21.43%(6/2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UN、β2-MG、PO4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血液透析。

  • 标签: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普通血液透析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6例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间歇光疗,对照组采用持续光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相似(P>0.05);试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均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黄疸消退时间短,安全高,更值得应用。

  • 标签: 间歇光疗 持续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大剂量氟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应用于重度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重度心衰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按照实验要求,选择48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均纳入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静脉推注的基础上,加用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氟塞米进行持续静脉泵入,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重症心衰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呋塞米 持续泵入 重度心衰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治疗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应用壳聚糖宫颈膜C型行持续的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宫颈微波治疗疾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持续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临床中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且安全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 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血气监测指标(血氧张力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和临床指标(肺动脉压、体循环收缩压)水平。结果治疗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监测指标均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体循环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和临床治疗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0例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