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巨细胞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感染巨细胞的儿童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儿童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患儿感染情况,提高治愈率。结果巨细胞感染所引发的症状种类主要有发热、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咳嗽、肝功能异常。结论巨细胞感染会导致患儿肝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因而必须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性依据与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巨细胞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T细胞治疗成为癌症的重要疗法之一,过继T细胞转移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TCRT)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过继T细胞转移治疗的适应症较广,有效率偏低,CART中效果较好的是CART-CD19,主要应用于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TCRT可应用于实体瘤治疗,但一旦肿瘤抗原突变就会造成“脱靶”。本文概括了CART和TCRT的原理和作用特点,并对它们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T细胞治疗,癌症,免疫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的特点,免疫表型全部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2例患者均用CVP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58%。3年生存率为25%,全组中位生存25个月。结论:AITL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进展快,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 免疫母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细胞清除效果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去除白细胞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清除效果。方法抽取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220{9,在不同的贮存温度(2℃~6℃、18℃~25℃)、贮存时间(2、4、6、12、24、36、48、60、72h)和即采即滤条件下随机分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留取相应的标本检测血液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6℃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明显低于18℃~25℃组和即采即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i)。②2h组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4h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2h组白细胞残留量呈逐步增高趋势,4~24h各组白细胞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6h组、48h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h组:P〈0.05;48h组:P〈0.01);60h组、72h组白细胞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血采集完成应置于4℃4-2℃环境条件下贮存4h后,最好在24h内但不超过48h,尽快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提高白细胞清除效果。

  • 标签: 贮存温度 贮存时间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过滤 白细胞残留量
  • 简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绝对计数法在成分血残留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CM绝对计数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浓缩血小板样本中白细胞残留量,并与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法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计数微量白细胞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64,P<0.001).低浓度白细胞计数时,FCM法变异系数小于Nageotte计数板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比,Nageotte计数板法计数值偏低.结论流式细胞术绝对计数法具有快速、客观、精确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一种稳定的检测成分血中微量残存白细胞数的方法.

  • 标签: 残留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巨幼性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的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所选患者外周血计数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且经对应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急性肺炎患儿126例治疗第2,5,10天及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3组比较,杀伤活性强的NK细胞逐渐增高,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炎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状况。方法随机挑选270份血液标本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作白细胞分类对照。结果仪器法与手工法有87.4%的标本是相符的,P〉0.05,还有12.6%的标本与手工法分类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能完全依赖仪器分类,结合白细胞分类的报警提示和直方图可在工作时间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准确挑出需要复查的标本,进行手工分类复核,可以大大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白细胞分类 手工复查
  • 简介:目的探讨和比较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低值白细胞的准确度。方法用新鲜血校准仪器后,以自体血浆倍比稀释定值新鲜全血,同时在几台仪器上测定,计算百分数差异与可接受性能比较。结果五台仪器在白细胞计数〉1.2×10^9/L时,百分数差异〈15%,在白细胞计数〈0.6×10^9/L时,有些仪器百分数差异〉1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低值白细胞结果要慎重接受。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 校准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GFP标记的小鼠ES细胞初步分化为EB后,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同猪关节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1:3)混合后接种于PGA材料,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3周取材。对照组为EB细胞接种组及软骨细胞接种组。取材后行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分别做荧光拍照,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EB细胞接种组形成畸胎瘤;软骨细胞对照组形成软骨组织;实验组形成软骨组织和畸胎瘤的混合体。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和荧光照片对照结果显示,部分软骨组织GFP阳性,由小鼠ES细胞分化而来。结论软骨其培养体系可以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得到的软骨组织不纯,混有畸胎瘤组织。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共培养 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转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co—stimulator,ICOS)基因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杀伤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含ICO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给CIK细胞(CIK—ICOS细胞组),单纯CIK及CIK—EGFP细胞为对照组,观察3组CIK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情况以及对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3组CIK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及TNF-α的表达。建立胆管癌移植瘤的SCID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CID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IK、CIK—EGFP、CIK—ICOS细胞治疗组,观察转染ICOS基因的CIK细胞对小鼠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CIK—ICOS细胞组体外增殖明显强于CIK及CIK—EGFP细胞组;培养第加天CIK—ICOS与CIK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69%和2.90%,第23天分别为0.89%和4.92%;在不同效靶比CIK—ICOS细胞组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CIK与CIK—EGFP细胞组(F=13.37,6.46,25.51,P〈0.05);CIK—ICOS细胞组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为(49.50±4.73)μg/L,显著高于CIK细胞组(30.53±3.73)μg/L及CIK—EGFP细胞组(30.12±2.64)μg/L(F=38.89,P〈0.05)。CIK—ICOS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CIK与CIK-EGFP细胞治疗组,肿瘤坏死面积明显大于CIK与CIK—EGFP细胞治疗组,瘤内CIK细胞数量最多。结论CIK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杀伤胆管癌细胞的作用。转染ICOS基因后,CIK细胞体外存活时间延长、增殖能力增强、IFN-γ的表达增多,其在体内外抗胆管癌作用明显增强。

  • 标签: 胆道肿瘤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索黄腐酚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与H1650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黄腐酚对A549与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腐酚对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被不同浓度黄腐酚干预后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xl、pro-caspase-3的表达。结果黄腐酚能有效抑制A549与H1650细胞的增殖,其抑制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对H1650细胞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随黄腐酚浓度的增大而上升,5μmol·L-1诱发的凋亡率与同浓度顺铂无差异(P〉0.05);两种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黄腐酚浓度相关。结论黄腐酚可能通过调控Bcl-xl、Bax、Caspase-3及其相关基因使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黄腐酚 人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A549 细胞H1650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