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高校门诊部承担了学校师生大部分预防保健、门诊、急诊工作。高校门诊是为高校师生及教职工提供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机构,在维护师生健康安全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以下就针对在高校门诊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解决对策展开探讨。

  • 标签: 高校门诊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降低,使医患纠纷减少。方法:对呼吸科的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科中氧中毒、压疮、跌倒或坠床等都属于常见的护理风险。结论:对呼吸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只要有效地管理风险,就可以使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得到保证,使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呼吸科;护理风险;处理方法    在我国,使人民健康受到危害的一种常见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最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与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呼吸科疾病的病发率增高 [1]。所有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不安全事件都属于护理风险。呼吸科患者具有的特点一般包括病情反复且多变、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年龄大等,一些会危害患者的意外伤害很可能在住院期间发生,在全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的风险责任都十分重大。分析呼吸科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处理,能够预防护理风险出现。使医患纠纷减少。     1 呼吸科中常见的护理风险     1.1 氧中毒    肺炎可能会引起肺不张、肺水肿实变,进而造成肺内动脉分流性缺氧血流或通气比例失调,由于分流静脉血的氧合不会因氧流而增加,例如氧流量低于 20%时,为纠正缺氧可吸入超过 50%的高浓度氧;但是如果大于 50%,就可能疗效不佳,这种高浓度氧被长期吸入时就会导致氧中毒。如果患者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吸氧时需要给予其氧流量大于 35%的高浓度氧,但需要控制吸入的氧浓度不大于 50%,避免氧中毒 [2]。     1.2 压疮    呼吸科的患者经常保持端坐卧位、半坐卧位或坐位等强迫体位,身体会下滑,当髋骨移动时,其相邻组织也会移动,因床单皮肤之间存在摩擦力,会无法移动皮肤皮下组织,出现的剪力会拉开组织,损伤深层皮肤组织,造成压疮。 部分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大量出汗,皮肤经常有潮湿的表现,出现压疮。作为慢性病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具有反复性,患者长期卧床,营养情况不佳,个别肿瘤患者甚至全身水肿,皮肤弹性下降,有低蛋白症状,受压时很可能导致压疮。     1.3 跌倒或坠床    导致呼吸科住院患者跌倒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年龄,因为其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别是老年人,其跌倒致死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患者各脏器的功能也会因其年龄增长而减退,其感觉反应能力、认知能力、体力心肺功能等都会下降,很可能发生跌倒事件。另外患者在 COPD急性加重期会经常出现气促明显、心累、低氯血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且会因活动而加重。因此患者必须谨遵医嘱,坚持卧床休息,习惯大小便在床上进行,但一些患者可能不习惯如此,或因高估自己的活动能力,且不愿麻烦家属和护理人员,经常自己下床解便,从而跌倒。若患者已经超过 2周在卧床休息,其体质下降,眩晕很可能在起床后出现,从而跌倒。除了这些症状,一些患者还会明显咯痰和咳嗽。同时为了协助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止血,镇定剂就是常用药物,增加患者跌倒的频率。最后,风险因素还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因为老年人在呼吸科的患者中占大多数,为避免跌倒或坠床,年龄超过 65岁的患者必须使用危险因子评估表做评估,且新入院的患者应完成压疮评估、入院首页评估,并签订吸氧告知书离院责任书,并且有许多输液、发放药物类的工作,但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详细告知患者评估单内容,只是让其填写,造成患者家属的不重视。     2 处理呼吸科常见护理风险的方法     2.1 氧中毒风险处理    对于氧疗原则应严格掌握,尤其当患者伴有明显二氧化碳潴留且缺氧,在氧疗时需要持续低流量( 2L/分)、低浓度( 25-29%)的给氧。护理人员需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告知入院患者氧疗注意事项,且签字确认,经常巡视病房,保证以准确的流量浓度供氧。     2.2 压疮风险处理    评估新收患者可能压疮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危重患者,采用 Braden量表评估病情危重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以防发生压疮。床单需保持干燥、蒸汽、清洁,若衣裤汗湿需及时更换,皮肤要勤擦洗,保持干燥、清洁;使患者 1-2h翻一次身,若患者病情危重,不宜翻身,需用纱布或棉质秋衣自制软枕每隔 1h垫在足跟、腰或肩部,使局部受压情况得到缓解,减少患者承受的压力;患者的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加强营养,不免发生压疮。若已有压疮,需勤交接班,积极有效护理,促进愈合 [3]。     3 结语    作为护理行业的一种,护理行业所承担的责任风险都很高,因为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疾病的不可预见性复杂性,以及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导致风险率居高不下。目前医院的呼吸科中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医患纠纷很容易出现在该科室,对呼吸科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评估以及有效管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使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护理工作的过程是动态而连续的,尤其在现代医疗中应用了许多高新技术,也逐渐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风险,所以必须建设风险文化。护理人员应有效评估风险,并以其结果为依据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对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实现减少或避免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畅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J].畅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24( 9): 711-714.     [2] 金丽霞,汤淑芳,施丽华,等畅骨科患者眩晕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J].畅中华护理杂志, 2013, 35( 3): 157.     [3] 牛文忠,李江,翟庆燕,等畅军队实行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标准化 15成绩回顾 [J].畅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2, 24( 3): 157-159.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讨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多为昏迷、不能自行进食、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完全依靠别人进行生活护理和治疗,再加上基础疾病多,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最可怕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治疗增加困难,同时也使医院费用支出增加。了解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规范的护理预防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 MRI影像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 36例,均施行 CT、 MRI检查,通过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脊柱结核 CT、 MRI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钙化、脊膜强化、韧带扩散、硬膜囊肿的检查方面, CT、 MRI的诊断率分别为 80.6%和 22.2%、 27.8%和 72.2%、 30.6%和 72.2%、 25.0%和 88.9%,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CT、 MRI检查脊柱结核各有优劣,二者结合互为补充,可以减少漏诊、误诊,进一步提升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CT MRI 脊柱结核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女性在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 IVF-ET )妊娠后 TSH 水平变化和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16 年 8 月到 201 8 年 8 月期间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甲状腺抗体阳性( antithyroid antibody , ATA+ )甲状腺功能正常 IVF 不孕女性 72 例,甲状腺抗体阴性( ATA- ) IVF 女性 387 例,回顾分析两组间甲状腺功能和妊娠结局。 结果 胚胎移植前 ATA+ 组和 ATA- 组 TT3 、 TT4 、 FT3 和 FT4 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 TSH 、 TPO-Ab 和 TG-Ab 有明显差异( 2.53±1.22 mIU/L VS. 2.14±1.07mIU/L , P =0.012 ; 124.23±196.31IU/mL VS. 0.74±0.72IU/mL , P =0.000 ; 36.01±92.24IU/mL VS. 0.33±1.04IU/mL , P =0.002 )。 TAT+ 组妊娠后 TSH>2.5 mIU/L 比例 TAT- 组比较明显升高。 ATA+ 组和 ATA- 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早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身长均无明显差异( P > 0.05 )。 ATA+ 组和 ATA- 组中给予左甲状腺素钠( levothyroxine , L-T4 )治疗较未治疗有较高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P < 0.05 )。 结论 甲状腺抗体阳性女性患者妊娠后TSH升高到需要进行治疗的水平(>2.5 mIU/L )。甲状腺抗体阳性对 IVF 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不明显,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甲状腺抗体,促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治疗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48例人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人流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流产效果、腹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流产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患者的流产总有效率为 79.1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行无痛人流术后腹部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流的流产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无痛人流能够缩短孕妇腹痛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流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治疗 无痛人流 终止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民航飞行人员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控制。方法:搜集本单位近几年发生的冠心病案例,进行回顾总结,同时对945例民航飞行人员2000年度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统计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1)飞行人员冠心病的发生是易患因素相互协同,长期作用的结果,视网膜动脉硬化是一个危险信号。(2)飞行人员冠心病易患因素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次极量运动试验(TET)阳性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高脂血症,吸烟,超重在35-49岁年龄段高发(比例较高)。(3)各年龄组中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发生率呈不规则分布,总体而言,3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1)民航飞行人员冠心病的预防应从早期抓起,防病关口要前移。(2)对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有的放矢,长期坚持。(3)冠心病的筛选和鉴定手段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飞行人员 冠心病 易患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 D营养状况儿童疾病的相关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 D水平,同时统计记录两组儿童出现维生素 D缺乏、不足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素 D水平为( 38.52±3.66) ng/mL明显高于观察组( 20.85±3.14)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 D缺乏率分别为 32.00%、 8.00%,血清维生素 D不足率分别为 58.00%、 2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随着维生素 D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呈现正相关( r=0.386, P< 0.05)。结论:维生素 D营养状况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应及时预防维生素 D缺乏,有效预防儿童疾病。

  • 标签: 维生素 D 儿童疾病 相关性 营养状况
  • 简介:很多疾病体重超重和体重不足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结核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空勤人员的身心健康,并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体重超重和体重不足的成因,各家说法不一。笔者通过对319名空勤人员的体重调查发现,单纯性体重超重、体重不足正常体重三组人群比较,在晚餐到入睡之间的时间上有明显差异。据此分析,体重可能与入睡前血糖、血脂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可望通过调节晚餐至入睡之时间或调整睡前血糖、血脂水平来达到控制空勤人员体重增减的目的。

  • 标签: 晚餐 体重超重 空勤人员 血脂水平 睡前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妇科患者中常见出传染病类型,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 : 选取我院妇产科中的患者共计 12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纳入时间为 2019.1 月 ~2020.1 月,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妇科中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 结果 :对参与本次实验的妇科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回顾性分析,可以临床上常见的妇科传染病主要是包括了滴虫感染、衣原体 / 支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滴虫感染,其占比率为 20.58% ,其次是衣原体 / 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占比率为 11.17% 。 结论 : 针对于当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传染性疾病,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强化临床护理效率,避免出现院内传染情况,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妇科 传染病 安全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固定情况、肢体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岁末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肺炎病毒施虐全国,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及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政治等方方面面。本文对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面临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然后从宏观的视角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对感染因素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抽选40例感染者编入感染组,随机抽选100例未感染者编入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治疗资料,获得感染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对比中,骨科患者出现感染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关系,(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科产生感染因素多样化,需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 标签: 感染 相关因素 骨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调查应用职业心理紧张调查表和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驻新疆博乐市某部250名军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军官的职业心理紧张程度高于战士;认知方式职业心理紧张程度密切相关,消极、被动的认知方式组的职业心理紧张程度较高;不被重视、不胜任工作、工作不满意、人际关系不良是军人的重要心理紧张源;立即处理、寻求社会支持、转移注意力、重新调整是军人应对紧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