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母草胶囊联合康妇炎胶囊在药物流产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自愿行药物流产的400例妊娠早期妇女,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00例(益母草胶囊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对照组200例(单用益母草胶囊),比较两组术后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以及6个月内盆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持续时间(8.19±2.51)d、并发症发生率(3%)以及盆腔感染发生率(1.5%)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流产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益母草胶囊联合康妇炎胶囊能够显著降低药物流产术后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母草胶囊 康妇炎胶囊 药物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治疗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药物流产后的病人10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7.4±7.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基础病、孕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均采取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流,观察组给予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治疗,周期为2周。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观察中医气虚血瘀症候的改善情况,比较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治疗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能够明显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最终减少清宫率。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显著改善中医症候。使流产后病人恶露减少,缓解疼痛。结论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对药物流

  • 标签: 药物流产 生化汤合桃红四物加味 恶露不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颗粒在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016年的160例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有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加服益母草颗粒,肌内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加服益母草颗粒及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颗粒在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简便高效,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 标签: 口服 米索前列醇 益母草颗粒 药物流产 不全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50例患者采取临床静脉注射缩宫素联合复宫汤加减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通过单独静脉注射缩宫素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50例患者的宫内残留消失时间及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分别为为(6.58)d、(7.8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3)d及(15.02)d,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98.0%),对照组(7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讨论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运用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缩短宫内残留消失时间及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复宫汤 药物流产 异常子宫出血 中西医结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60例肝脾破裂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救治,后者采用常规模式救治,对比两组的救治成功率。结果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3.33%,参照组的救治成功率为73.3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在肝脾破裂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肝脾破裂 急诊绿色通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急重”老年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112例危重症老年患者。对照组采用正常入院方式。观察组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入院。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就诊时间(2.59±0.62)min低于对照组的(13.85±2.36)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6.7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绿色通道对危急重老年患者急救发挥重要价值,不仅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得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确保患者生命,利于维护医院形象,调节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急重老年患者 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救治通道,并给予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本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患者接诊至入院时间为158~231min,平均时间(194.2±3.6)min。治愈58例,3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5.08%。结论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护理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救绿色通道 严重创伤 死亡三联征
  • 简介:摘要医院是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与医疗服务安全性。但是,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却产生了巨大的能耗,从而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此,将绿色计算理念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中还存在以下不利于生态系统构建的问题第一,当前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老化;第二,医院领导缺乏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的支持;第三,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缺乏了解。为此,应当从加大绿色环保IT设备的采购,加强专业维护队伍建设,加大医院绿色生态信息化建设的宣传等角度进行改进。

  • 标签: 绿色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诊抢救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抢救程序。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后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研究组48例,给予绿色通道抢救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绿色通道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室 多发伤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诊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102例热射病患者纳入效果分析中,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处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液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9±0.2)h和(7.08±0.57)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0.29)h和(9.02±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横纹肌溶解程度和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热射病 急诊 绿色通道 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善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对于脑卒中病人康复的重要意义,对静脉溶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以来50例脑卒中患者的总体溶栓率,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分别记录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患者有关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的研究组患者,溶栓率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的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DNT持续缩短。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治疗护理中,越早期进行绿色通道流程的完善,可以有效地提升溶栓率,疗效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