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对88例RA患者,100例非RA患者和5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三项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的三项检测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对RA诊断有敏感性依次为RF>GPI>CCP,特异性依次为GPI>CCP>RF.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却升高。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特异性,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 抗环瓜酸肽抗体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的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以上,亚洲占其中的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的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的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规划策略分析与艾滋病防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基于免疫规划策略的艾滋病防制工作,分析其有效性。结果有效提高了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知晓率从研究前的50.00%提升到了93.33%。结论通过免疫规划策略展开艾滋病防制工作,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规划 策略分析 艾滋病 防治
  • 简介:摘要对现阶段基层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寻找合理的应对策略。主要从下述几方面着手首先抓好政府领导与部门配合,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其次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甚至处罚条例,使计划免疫工作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确保其有效实施;第三由国家、省级和地方财政共同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第四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第五加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第六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

  • 标签: 基层 计划免疫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指标与凝血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选取我院女性乳腺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以11的比例收集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免疫与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53含量为62.87±21.64U/ml,而对照组为10.94±7.63U/m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APTT和T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凝与免疫紊乱状态,要积极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健康人群甲肝免疫水平,评价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2012年9月,在扬州市邗江区选取7个年龄组的38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甲肝IgG抗体检测。结果甲肝IgG抗体阳性率为90.5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92。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经过甲肝疫苗免疫后对甲肝形成了免疫屏障。

  • 标签: 甲肝 免疫水平 甲肝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实验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的免疫球蛋白M、A、G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IgG、IgA、IgM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患者治疗后,23例好转,IgG水平为(14.92±2.65g/l)、IgA水平为(2.62±0.54g/l)、IgM水平为(2.37±0.73g/l)低于恶化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球蛋白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寨县常规免疫监测状况。方法对2010—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检测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差值(D)评价“不可信”占46.67%;比值(R)评价为“不可信”占66.67%,前者说明漏种儿童比较严重,个别地区可能出现免疫薄弱村寨,超生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可能出现免疫空白,后者说明各种疫苗应种人数报告接种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结论接种对象底数不清和报告接种率存在明显逻辑错误。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评价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不及时控制及治疗将会引起肺、心包、胃肠道、肾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危急生命。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自觉的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要做好健康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体会。方法选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40)与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康复效果。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综合护理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洗对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疼痛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研讨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熏洗治疗。结果研讨组总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中药熏洗
  • 简介:摘要目的脑电图是通过记录脑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而了解脑功能的一种方法。方法脑诱发电位系列、多导睡眠图、定量药物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结论脑电图是一种无创性的生物物理检查法,既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应脑的病理变化,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脑电图 精神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注射杏丁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点,连续给药15天。结果58例病人经治疗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8例。结论杏丁注射液对轻、中型的缺血型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杏丁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国际疾病分类是医学统计及卫生统计的基础,随着临床和科研对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需求,要求各级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上力求科学、规范、准确;病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将临床诊断与疾病分类融会贯通,确保疾病统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诊断名称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0例,有显著疗效3例。结论结合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巩膜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巩膜疾病患者资料。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已经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及早的发现病情、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巩膜疾病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性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培养MSCs。将MSC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A血清、关节液共培养,MTT法检测吸光度值(A值)。计算RA血清作用后的M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关节液作用后的MSCs成骨诱导,RT-PCR检测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培养MSCs。10%浓度血清组的A值是0.28±0.04,30%组为0.33±0.09;对照组则分别为0.31±0.01,0.44±0.16。实验组MSCs对T细胞的抑制率为35%,对照组为48%。10%浓度关节液组的A值是0.23±0.03,30%是0.23±0.07,50%的是0.19±0.06,对照组为0.27±0.05。实验组MSCs的骨桥蛋白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MSCs的培养扩增技术成熟。RA血清对MSCs的增殖及其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没有影响。较高浓度的关节液对M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免疫对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的效果和对策。方法根据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年龄不超过6岁的儿童20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年龄不超过6岁的儿童20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对两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相关的调查报告并制定出有效的干预对策。结果麻疹、乙型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是6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实验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镇虽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护人没有认识到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生物制品的管理不完善以及免疫工作宣传不足等。结论在对针对性传染病进行控制和预防时,计划免疫是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式;加强儿童传染病免疫工作,对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控制非常重要。

  • 标签: 计划免疫 儿童传染病 预防 效果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