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的过程中使用16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采用16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判断,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价值;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经过16螺旋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诊断准确率为96.67%,误诊率为3.33%,漏诊率为0。结论16螺旋CT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价值分析发现,其通过扫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病情资料,因此可以准确引导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预后。

  • 标签: 16层螺旋CT 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间质瘤患者应用内镜胃全切除术(EFTR)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间应用内镜切除术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观察组(内镜胃全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以及EFTR手术优越性。结果手术治疗中所需平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传统拟定用外科手段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应用内镜下胃黏膜全切除术,具备微创、手术时间短、康复时间短以及预后质量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 胃全层切除术 胃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主动脉夹层中其中DeBakeyⅠ型16例,Ⅱ型4例,Ⅲ型45例。65例AD患者均明确显示了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假腔平均强化CT值分别为(312.4±79.1)HU、(297.0±93.1)HU。结论64螺旋CTA能够无创性快速、准确的诊断各型主动脉夹层,能够清晰、直观的为临床大夫提供优质的图像,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64层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1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诊断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拥有的X线片影像学资料与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肠梗阻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肠梗阻,临床治疗复杂的肠梗阻患者推荐采取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64螺旋CT检测肺结节有效性的分析。方法选择性的挑出不同密度的胸部模型,胸部模型的直径在2.5mm至13mm之间,采用64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结节,在检测过程中分别设定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根据这两种计量的扫描检测评价指数分析其有效性。结果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检测得出的局部CT值相差无几,无显著差异,但两种剂量CT值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其计算值和电流呈负相关;25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19.0mGy?cm,14.6mGy,3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6.2mGy?cm,1.7mGy,相比之下,250mAs辐射剂量更高,可见度相对较低。结论参数为30mAs的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检测效果更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基本征象的显示价值,提高其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SPLC40例,每例病例均行64螺旋CT容积扫描后,拆成1.25mm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MPR能充分显示癌灶与支气管的关系,显示支气管的狭窄及管壁情况。(2)MPR对SPLC的边缘情况(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内部密度(空洞、空泡征、支气管气相)的显示和判断高于横断薄层扫描。(3)MPR能较真实地测定病灶大小,有助于鉴别病灶是片还是结节。(4)曲面重建可显示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论MPR多方位观察能充分显示病变的特征性征象,克服了横断图像观察的局限性,为SPLC的影像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周围型小肺癌 多层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食管固有肌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47例食管固有肌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切除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结果47例患者内镜下切除肿瘤顺利,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固有肌肿瘤行内镜切除安全、有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下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256CT在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先心病患儿50例,按照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有冠脉病变组与无冠脉病变组,每组各25例,采用256CT心脏血管成像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儿在正常心率下扫描,图像质量三级37例,图像质量二级11例,图像质量一级2例,未出现图像质量0级。冠脉病变组的25例患儿经过手术证实共有76处异常,通过256CT扫描检查发现72处异常,检出率为94.73%。256CT对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诊断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92.00%。结论256CT对于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很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心脏整体结构、冠脉及肺血管解剖关系,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冠状动脉畸形做出诊断。

  • 标签: 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 儿童 CT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128螺旋CT诊断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本院就诊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100例,其中病情良性、恶性患者分别50例,均接受128螺旋CT诊断,纳入本次探究良性组、恶性组,总结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恶性病变患者胆管扩张程度重度患者占比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而恶性组患者胆管梗阻端胆管中断患者比例78.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0%,在统计学上差异是有意义的(P<0.05);恶性组患者的梗阻距肝门长度显著多于良性组,且肿块数量显著高于良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64排128CT诊查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显著,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黄疸 胆管下端梗阻性 128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结论16螺旋CT能明确反映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可以准确地诊断、评价腰椎退行性病变。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病变 16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肺栓塞 智能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妊娠早期颈项透明(nuchaltranscency,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评价NT增厚胎儿的围产结局。方法以相同头臀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收集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早孕期(11-136周)筛查的8712例孕妇中NT增厚的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值与胎儿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200例NT增厚病例中2例自然流产,5例染色体异常,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3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其他结构异常。胎儿异常率为11%,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2.5%。结论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胎儿NT越厚,胎儿异常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64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经CR初检阴性但临床体征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与多层螺旋CT检查。由两名以上的高年资放射医师完成阅片。结果67例患者共确诊骨折61例,其中DR检出42例,检出率68.85%(42/61);64螺旋CT检出61例,检出率100%(61/61)。后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64螺旋CT显著提高了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DR对于隐匿性骨折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合理选择应用。

  • 标签: DR 64层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共72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施治,观察组选择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施治,研究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合并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生存率的比较,观察组是94.44%,对照组是91.67%,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佳,而且远期生存率理想,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7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TC、LDL-C、HDL-C和IMT,并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治疗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IMT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组,正常人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肺、血管疾病,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匹配。两组人群均以经颅多普勒按相同方法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等动脉硬度指标及检测血压。研究组中的22例患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在治疗半年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22例接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IMT较治疗前所测值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SAHS患者可导致动脉硬度增高,CPAP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膜&mdash 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共88例(支架数为134个)。均给予冠脉血管造影检查和64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64螺旋CT检查对于直径在3mm以上的支架所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应用64螺旋CT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六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全身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85例复杂骨折十六螺旋CT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后处理技术可获得与患者复杂骨折真实情况完全相同的多维数字模型,有利于直观、准确的了解骨折伤情。结论可根据骨折模型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方式,并可对内固定器进行预先塑形,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复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