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四心血管疾病血清中HsTnT含量,统计分析四心血管疾病HsTnT含量分别在<14ng/L,14-30ng/L,30-100ng/L和>100ng/L四浓度范围所占的百分比。方法四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于发病后4小时和6-9小时两个时间点抽血检查HsTnT;HsTn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在Roche公司生产的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结果1HsTnT均值高低排列依次是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TnT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疾病(P<0.01)。2急性心肌梗死HsTnT含量在<14ng/L浓度区间的比例为0,在>100ng/L区间的比例占95.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除14-30ng/L区间比例稍少外,其余3个区间的比例相差不明显;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以<14ng/L和14-30ng/L两个区间比例较大,>100ng/L区间所占比例很少;高血压组大部分在<14ng/L区间,>100ng/L区间很少。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Tn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心血管疾病(P<0.01)。2四心血管疾病均存在心肌损伤的可能(无论30ng/L或100ng/L为判断点);无论是以30ng/L还是以100ng/L作为心肌梗死的判断点,其他三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假阳性病例;如以HsTnT>100ng/L为心肌梗死判断点,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68.2%。3用HsTnT判断心肌梗死,HsTnT多时间点的动态观察并结合心肌缺血的表现(症状、心电图或影像学结果),更有利于鉴别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高敏感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淋病两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129例女性生殖道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大观霉素肌注,次日氟哌酸口服;对照组64例单用大观霉素肌注,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治愈率98.46%,对照组治愈49例,治愈率76.56%,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大观霉素肌注联合氟哌酸口服是治疗女性生殖道淋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使用方便,价格适中,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女性生殖道 淋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在活跃期治疗宫颈坚韧的最佳方案,以促进产程进展、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A组给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B组给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及654-2肌注(10mg),C组给予安定10mg和间苯三酚120mg静脉推注,观察三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1.A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251.20±77.13)min,B组为(199.77±63.70)min,C组为(198.13±75.22)min,三组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第二产程时间为(60.17±17.79)min,B组为(61.52±15.48)min,C组为(58.04±11.22)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B组、C组剖宫产率分别为16.00%(8/50)、16.00%(8/50)、6.00%(3/50),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4.00%(2/50)、B组为6.00%(3/50)、C组为2.0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64.40±72.16)ml,B组为(253.7.±76.63)ml,C组为(238.80±63.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联合654-2及安定联合间苯三酚较单用安定明显解除宫颈挛缩、软化宫颈,加快宫口扩张速度、加速产程进展,但应用654-2后易出现胎心增快,增加剖宫产率。安定联合间苯三酚在软化宫颈的同时又不增加剖宫产率,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优于其他两方案。

  • 标签: 安定 654-2 间苯三酚 产程 宫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妮IUD与TCu220IUD两宫内节育器24个月的避孕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站自愿接受IUD避孕的健康已婚育龄妇女80例,根据放置节育器不同将其分为2组,放置吉妮IUD组和放置TCu220IUD组,置器后6、12、24个月随访。结果吉妮IUD组无带器妊娠,明显低于TCu220IUD组;吉妮IUD组脱落率明显低于TCu220IUD组。结论吉妮IUD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是一新型的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具有设计合理,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少,续用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吉妮IUD TCu220IUD 避孕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HIV-1潜伏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HIV-1假病毒感染人Jurkat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阳性细胞群,经20天培养后,获得静息的GFP阴性的细胞群,之后通过激活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刺激,检测GFP以及p24抗原的表达情况,筛选出HIV-1潜伏感染的单克隆细胞群。该新方法较传统方法更为有效,所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模型可用于各种药物或激活剂的筛选和检测,也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 标签: HIV-1Jurkat T细胞系绿色荧光蛋白潜伏感染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侧隐窝和硬膜外入路注射臭氧和镇痛复合液(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1mg,复方倍它米松3.5mg,再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总量为8-10m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侧隐窝穿刺组(A组)120例,腰椎硬膜外穿刺(B组)136例,每隔一周一次,共2-3次。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症状及体征改善理想,两组不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入路。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 硬膜外 臭氧 复方倍他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用三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最常用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3方法对6372例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进行检测。结果6372例标本用ELISA方法共检出梅毒阳性标本101例,检出率1.58%,101例梅毒阳性标本中,TPPA检出梅毒阳性83例,相符率82.1%,83例TPPA确诊阳性标本中,trust检出42例,检出例为50.6%。结论ELISA法是门诊及住院患者初筛梅毒的理想方法,但确诊是否为梅毒,要同时结合TPPA确诊实验和trust滴度试验,实验室合理选用3不同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川西獐芽菜中3山酮的含量测定,即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和水(含0.04%磷酸)的比例在0~20min内由65%至85%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结果山酮成分达到基线分离,山酮的线性范围为0.05~6.25μg(r=0.9997)。结论测定方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山酮 川西獐芽菜 龙胆科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与评估三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7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用克氏针固定27例(A组),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28例(B组),双重建钢板固定32例(C组),回顾性分析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结果表明B组与C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肘关节功能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A组优良率为44.4%,B组优良率为82.1%,C组优良率为93.8%,因此A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最差,B组次之,C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最佳;根据Sodelgard关于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判断标准,A组失败率为33.3%,B组为25.0%,C组为3.1%。C组固定失败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内固定方法患者均无皮肤坏死与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松动与断裂发生率较高;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与双重建钢板固定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内固定松动与断裂发生率亦较高,而双重建钢板固定失败率远低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采用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其他2方法。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克氏针固定 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 双重建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体式铸造金属桩核冠和高强度纤维树脂桩核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适应症的选择与修复效果。方法141例患者共160颗磨牙分别制作两桩核冠修复体比较其根管折断、桩松动脱落等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24月后两桩核冠修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颈缘出现黑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残根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依情况选择适应症,利用两桩核冠均可以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但修复后的美观效果有所差异。

  • 标签: 桩核冠残根残冠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神经内科应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09年3月至2012年月之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抽取50例为A组,应用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患者50例为B组,应用外周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50例为C组,三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0-75之间,患者的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分析比对三组操作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经过临床实验发现ABC三组的三治疗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最低的是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采用股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是最短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外周静脉置管的方法是使患者最舒适的方法,患者的舒适度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可以分析出每种方式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结论三深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时各有优点,护理操作技术都很成熟,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点,综合特点方便快捷以及安全,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神经内科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寻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99年3月-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7例1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62例(69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微创组(PR组)75例(87足),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经皮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5-57月,平均32.7月。测量每足B?hler角、临界角、跟骨宽度,术前、后对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1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时ORIF组总优良率为85.5%,PR组为8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并发症,ORIF组为15/69(21.7%),PR组2/87(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微创切口复位、经皮固定技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和手术疗效,而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微创切口、经皮固定术是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微创 经皮 固定 跟骨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不同方法预防放疗所致口腔粘膜炎效果观察,选择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96例接收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含漱欣洛维溶液3次/d、6ml/次、含漱15分钟,B组含漱复方漱口液3次/d、20ml/次、含漱15分钟,含漱时间为3餐后冷开水漱口后;C组为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每天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腔粘膜炎的病例数、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放疗所致的口腔粘膜炎,且经济、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防 放疗 口腔粘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不同的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以寻找一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收集112例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罗氏培养法、涂片法、免疫磁珠分离(IMS)-涂片、免疫磁珠分离(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4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果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最高,为71.4%,罗氏培养法为68.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IMS-涂片法检测敏感度为28.6%,涂片法最低,仅21.4%,两者均明显低于IMS-PCR法(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S-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对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磁珠分离 罗氏培养法 PCR 涂片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对我科2011年1月-10月份剖宫产术产妇采取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A组传统皮肤准备,即术前晚清洁,剃毛;B组术前晚清洁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不剃毛;C组术前晚清洁消毒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消毒不剃毛;所有患者术前晚均沐浴并用肥皂清洁术区两遍。结果共收集病例680例。A组240、B组228例、C组232例。统计结果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间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肤消毒与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方式相比,术前皮肤准备只清洁不剃毛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而皮肤消毒和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基本无差异。因此,临床上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将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术前 皮肤准备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6例分A、B、C、三组,用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单用米索前列醇及传统取器法,三取IUD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A、B、C三组间一次取器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IUD优于单用米索前列醇及传统取IUD法。

  • 标签: 绝经 取宫内节育器 补佳乐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术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对照组(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观察组)63例。比较两组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具优势,可作为优选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异烟肼、阿米卡星加斯奇康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病药和单纯口服抗结核病药治疗涂阳气管内膜结核的近期效果。方法36例涂阳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均采用广东省结控项目提供的FDC初治涂阳方案2HRZS3/4HR,治疗组在头2月内给予异烟肼、阿米卡星加斯奇康每日一次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至2月末,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4.4%,对照组72.2%;临床症状改善显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88.9%,对照组显效77.8%;纤支镜下气管内膜结核病灶好转治疗组显效83.3%,对照组显效66.7%;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涂阳气管内膜结核在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超声雾化治疗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方法简单易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气管内膜结核 超声雾化 联合 抗结核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不同的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小成本。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Hp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使用泮托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A组)、泮托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B组)、泮托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C组)治疗,对三组用药方案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三组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近,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成本分析表明A组成本低。结论我院Hp阳性感染患者首选泮托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本最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联疗法 最小成本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抽取药液并进行排气后皮下注射,实验组抽取药液后排气至药液推至乳头处停止,重新更换针头,不再排气,并且回抽0.05毫升的空气,然后将注射器倒转,将回抽的0.05ml的空气轻弹至注射器活塞端处后进行注射。结果实验组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的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