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影响消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8 年 8月收治的消化科患者若干,采用入院先后分析法,抽取了 100例患者。其中有常规化护理患者 50例,作为对照组;安全干预护理的患者 50例作为实验组,对比经过差异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的满意结果为不满意 2例( 4.00%)、综合满意率 48例( 96.00%),对照组不满意有 9例( 18.00%)、满意有 41例( 82.00%),( p< 0.05);实验组的不依从患者有 2例( 4.00%)、 综合依从 48例( 96.00%),对照组不依从有 8例( 16.00%)、综合依从有 42例( 84.00%),(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提升医院消化科护理质量,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治疗信心,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消化科 护理安全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复方麝香注射液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全身过敏性及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在肌肉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后48 h的变化。在血管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3只家兔分别连续 5 d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变化。在全身过敏实验中,6只豚鼠隔日3次腹腔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于首次致敏后第14d和第 21d分别静脉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观察 30 m i n内动物的变化。在溶血性实验中,观察本品在4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家兔股四头肌无刺激作用,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 复方麝香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

  • 标签: 复方麝香注射液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随着医疗法规的出台,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证护理和治疗安全有效,需要在护士实习期间就要加强医疗法规和护理安全教育。而肿瘤科又有着其特殊性,病人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此我们对在肿瘤科实习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做一探讨。

  • 标签: 实习护士 肿瘤科 安全隐患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中药使用中常见不良反应,并对安全用药进行管理。方法 择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使用的中药处方2000例,对应2000例使用患者,回顾分析用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概率、原因,并探究安全用药管理的方法。结果 2000例使用患者中,总计出现不良反应93例,概率为4.65%,其中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部皮肤、胃肠道系统等五方面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程度以中度占主要,其次为轻度、重度。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有:药物和使用的原因(1.品种混乱,使用不当;2.炮制或煎煮方法不当;3.用药剂量过大;4.疗程过长,毒副作用累计;5.辩证不准,用药不当;6.配伍不当)患者机体的原因(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得差异;2.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种族差异等;3.病理因素:肝肾功能的代谢、排泄功能等)。结论 中药使用中难免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强化对用药安全的管理,提升医师掌握中药知识基础理论,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才可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

  • 标签: 中药材 中药处方 常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管理 研究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我院妇产科于2019年1月初实施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妇产科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妇产科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对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规避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8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配药,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实验组,n=94)及常规管理(对照组,n=94)开展配药环节干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配药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安全管理方式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管理,可降低配药错误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配药环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突显对比效果,将上述样本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并将其设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为其安排常规性护理工作,针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结果:试验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跌倒、院内感染、烫伤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量。结论: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安全防范策略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门诊输液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儿科护士应有强烈的主动服务意识,而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是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的前提;护士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减少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输液安全的保证。

  • 标签: 儿科 门诊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妇们进行产房的安全护理,通过细致、温馨的医疗服务,提升产前、产后的安全性,增强对产妇心理的关注和安抚,促使分娩的顺利进行。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前来本院分娩的产妇以及流产人群为对象,在回顾式分析中抽取了 2000例产妇进行相关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产房安全文化管理,进一步从患者以及院内环境等方面去提升与改善。结果:从产房护理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良好,在焦虑情绪上评分为( 24.3±2.2)分,对照组为( 27.4±2.9)分,在抑郁情绪上评分为( 23.6±3.1)分,对照组为( 28.8±2.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疼痛度的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为( 2.8±0.9)分,对照组则为( 3.8±1.1),说明观察组的疼痛度管理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在母婴不安全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为 1.4%,对照组则为 3.1%,我们认为安全文化管理下的产房管理效果更佳,能够得到安全性上的保护。最后,对出院产妇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观察组给出的综合评分为( 93.6±2.9)分,对照组则为( 88.5±4.3)分,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安全文化管理下的产房护理安全性更高,不仅从医护人员角度增强了工作的核对、监督,也从患者角度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了手术质量和分娩结局,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安全文化 产房护理 管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输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方法的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结果: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0%和33%。微柱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P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输血 安全影响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的维修安全和质量控制是医疗服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培训和认证维修人员是确保维修质量的基础,标准化维修流程和定期维护保养是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同时,严格质量检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接受客户反馈和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措施,则是不断优化医疗设备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这些维护安全和质量的举措将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医疗服务,确保了医疗体系的整体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强化这些措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为整个医疗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修安全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90例患儿,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安全管理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针对患儿采取安全管理护理模式,不仅可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减少与患儿家属的纠纷矛盾,让患儿家属满意认可护理工作,还能更好地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近一年我院60名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患者使用精神科护理中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技术,有效地降低精神科患者存在的风险。结果:实施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精神科患者在院治疗存在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性。结论:应用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精神科患者,能够有效减少精神科患者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提高患者的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安全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医患沟通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 2017年 10月 -2018年 11月间诊治的患者 1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沟通方式的参照组,一组为采取人性化沟通方式的实验组,每组各 90例,分析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医患矛盾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医患矛盾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沟通方式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门诊导诊 医患沟通 护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