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3年我院收治的20名子宫浆液性癌病人,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并探究有效地治疗方法。结果UPSC是一种较特殊内膜癌,恶性度较高,分化差,容易向远处浸润、转移,确诊率较低,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放疗、化疗为辅。结论UPSC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浸润、转移,预后较差,注重早诊断、早治疗,治疗以手术方式辅以放疗、化疗,当前没有更好治疗办法,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 临床病理特点 合理疗法 UPS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6例食道癌,食管鳞癌265例、食管腺癌31例的X线气钡双重造影表现,就其发生率、发病部位、X线分型与组织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管癌好发部位依次为食管中段>食管下段>食管上段;病理组织学分型以鳞癌为主,X线表现以髓质型为主。上段及中段鳞癌的发生率高于腺癌,下段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段及中段。结论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食管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及X线表现推断大致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 标签: 食管腺癌食管鳞癌气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前在国内的护理教育中,中职护理教育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等护理教育相比,中职护理教育迫切需求的就是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PBL教学法正是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中职护理教育中PBL教学法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为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 标签: 中职护理教育 PBL教学法 病理学 学案导学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液基细胞学(L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评价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病人行LCT检查,对诊断结果异常的656位病人经阴道镜下取组织活检。结果ASCUS、ASC-H、LISL、HISL、SCC及AGC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是4.27%、73.08%、48.32%、93.59%、100%and61.54%;HSIL符合率与LSIL符合率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T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LCT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进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在6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34例(占5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42例(66%),两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54例(占84%),误诊6例(占9%),可疑者4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溢液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体局限于卵巢的33例卵巢浆液性癌同侧输卵管伞端上皮的病理变化。方法对33例卵巢浆液性癌同侧输卵管伞端上皮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33例卵巢浆液性癌中,高级别浆液性癌9例,1例存在早期输卵管浆液性癌,3例存在浆液性原位癌,3例存在输卵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以上均显示P53阳性;另24例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病例中7例见同侧输卵管伞端上皮灶状不典型增生。结论输卵管伞端是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能的起源之一,应常规取材,寻找早期癌及其前体病变。

  • 标签: 卵巢浆液性癌起源 同侧输卵管伞端上皮 P53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接树脂充填法和间接树脂充填法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后牙病理性磨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法,对照组给予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法,比较治疗1年后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及咀嚼效率的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复查,间接法组患牙树脂充填体A级率优于直接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后,间接法组的咀嚼效率高于直接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树脂法比直接树脂充填法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咀嚼效率,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直接树脂充填法 间接树脂充填法 牙齿磨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1例肋骨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的观察和随访,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肿瘤大小2cm×2cm×2cm,浸润肋骨周围横纹肌,为多边形上皮样和短梭形细胞混合,成片排列,少量色素仅见于个别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浓染和染色质增粗,无核分裂,肿瘤中血管周淋巴细胞呈袖套样浸润,免疫组化示Vimentin(+++),S-100(++),HMB-45个别细胞(+),GFAP(++),Ki-67(1%+),随访40个月无复发和/或转移。结论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可无色素,可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潜在恶性,需长期随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7例,分为甲组(35例)、乙组(33例)、丙组(29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最好。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光疗 白蛋白 妈咪爱 茵栀黄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及其受体(VEGFR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TNMⅠ、TNMⅡ、TNMⅢ及TNMⅣ期4组,收集胃癌组织并检测VEGFA、VEGFB及VEGFR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A、VEGFB及VEGFR1的蛋白和mRNA含量均呈现出TNMⅠ高于TNMⅡ、TNMⅢ和TNMⅣ期,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NM分期越好、VEGFA、VEGFB及VEGFR1的表达量越低、肿瘤侵袭程度越弱。

  • 标签: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图像特点,进一步讨论超声检查对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00例浅表部位包块患者,根据超声的图像特点及表现与脂肪瘤的相关病理学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包块发生部位广泛,术前超声诊断脂肪瘤78例,良性软组织肿瘤23例,其中误诊为纤维瘤5例,未定性2例,局部脂肪层增厚2例,漏诊3例。结论对患者的浅表部位的包块根据超声分析进行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浅表脂肪瘤 病理学分型 诊断
  • 简介:摘要骨桥蛋白指的是在类骨质中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骨特异的、含唾液酸的蛋白质,其在细胞与基质无机物之间起到桥连作用,可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结构糖蛋白结合1。在心脏平滑肌形成粥样斑块时升高。

  • 标签: 肝癌组织 骨桥蛋白 表达肿瘤细胞基因组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