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分析提高血常规检查检出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9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300例血常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分析,正常和异常血液标本各100例,记录血常规检出率。结果正常组标本检出异常标本几率为6%,异常标本组检出异常48例,正常52例,灵敏度88.9%,特异度64.8%,准确率72%。结论应用血涂片分析后,血常规检验的检出率显著提高,血常规检验中应重视应用血涂片分析。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常规检验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重要性。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 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正常标本检验)和观察组(血涂片分析法检验),每组各 40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受检者的总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用血涂片分析法至关重要,能够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的最终目的。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分析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在我院中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70例患者,分别进行血液分析仪化验和血涂片镜检,通过检验结果找出血涂片分析的优势。结果血液分析仪检验发现35例正常,血涂片镜检再次检查发现,17例假阳性,18例真阳性;血液分析仪检验发现35例异常,血涂片镜检再次检查发现2例假阴性,33例真阴性。两种检查结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中使用血液仪检验结果并不完全准确,而血涂片镜检可以增加检验的准确性,对于治疗更能起到辅助作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常规 检验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0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军进行细胞形态学和骨髓涂片免疫化学染色进行检查,分析疾病类型。 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占比42.9%,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比27.1%,嗜血细胞综合症占比14.3%,可以淋巴瘤侵犯骨髓占比10.0%,不明细胞占比5.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ALL占比46.7%,T-ALL占比20%,MAL占比30%,小细胞肺癌占比3.3%。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AL占比31.5%,AML占比68.4%。在MAL、小细胞肺癌对比中,P>0.05。 嗜血细胞综合症中含T细胞标志占比70%,单核巨噬标志占比30%。可疑淋巴瘤侵犯骨髓中含T细胞标志占比71.4%,单核巨噬标志占比28.6%。不明细胞均为细胞免疫标志。结论 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方式进行检查,对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种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和帮助,在血液疾病检查中有关键的地位,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检查方法。

  • 标签: 骨髓涂片 免疫组化 血液系统 白血病
  • 简介:摘要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采血因素(如采血不畅,标本凝集等)、仪器因素(如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增多、溶血剂残留等)、患者因素(血小板巨大及异常)、试剂质量、抗凝剂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小板测定误差,此时如不进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就容易引起漏诊、误诊。因此,重视血涂片血小板的形态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血小板 形态观察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对血液分析仪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比较两种涂片的优越性。方法对100例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血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结果瑞氏染色的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各100张中,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血液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越来越完善,但即使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也不能代替涂片镜检,涂片镜检尤其是标准血涂片镜检非常必要。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异常细胞报警 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杆菌采用PCR法和直接涂片镜检法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在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5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分别采用PCR法和直接涂片镜检法进行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采用PCR法对患者进行检查,阳性检出率为37例(74.0%);采用直接涂片镜检法进行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7例(34.0%),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合杆菌的检验中,采用PCR法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鉴别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杆菌 PCR法 直接涂片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实验开展期限,选取本院接受微生物检验患者的120份标本作为研究依据,采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方法,而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检出符合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研究过后,对中段尿标本、脓液标本的检测,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差异性(P<0.05);对痰液样本、脑脊液样本、穿刺液标本的检测,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关于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证实,并无明显优劣差异,只在乎适宜与否,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选择或联合应用,进而达到令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目的。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患者以及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细菌培养以及涂片镜检,其中包括痰标本、中段尿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以及致病菌类型。结果:两组的微生物检出的约登指数(Youden)数值较高。在本次研究中合格的标准为182份,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22株,阳性为92株、真菌为40株,P<0.05。结论:在微生物的检验中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在进行细菌培养之前,可运用涂片镜检进行诊断,其准确率高,准确分析菌种的类型,两者呈互补状态,值得推广和宣传。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抽取628对自然流产夫妇的1ml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型分析,计数30个核型,异常核型者计数加倍,分析5个核型。结果628对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86例,异常检出率6.8%(86/1256),其中平衡易位28例(罗伯逊易位4例),9号臂间倒位15例,Y倒位2例,1号和16号次缢痕增加20例,XXX综合征2例,特纳综合征嵌合体1例,小Y6例,随体增加7例,13号和15号短臂增加5例。在86例染色体异常中,男性异常者40例,女性异常者46例,无一对夫妇同时存在染色体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都应进行双方染色体检查,有组于病因的分析和诊断,并为生育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同时用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分支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134例,阳性率34.3%,萋尼氏染色法检出100例,阳性率25.6%。结论荧光染色法是快速、简便的分支杆菌检查方法,其明显高于萋尼氏染色法,在肺结核检查时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分支杆菌 结核 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在2017.5-2018.6,研究对象为病理科120份石蜡切片,其中A组:60份,常规HE染色;B组:60份,改进后的HE染色方法。回顾分析不同HE染色病理诊断结果。结果:B组患者病理诊断中应用改进HE染色后对应的染色标准率为95.00%,明显高于A组81.67%的染色标准率,数据对比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c2=3.840,P<0.05)。结论: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据不同组织的病理特点,针对性的选取制片以及染色方法,通过HE染色病理技术改进提高染色标准率。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间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较间日疟严重,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也不断增加,

  • 标签: 瑞氏染色法 姬氏染色法 疟原虫 镜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室自2001年~2003年,在遗传咨询病人中封200例的染色牲分析中,发现23例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不孕及习惯性流产、及生育畸形儿的原因。因此做好染色体检查是指导优生优育工作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的手段。

  • 标签: 淋巴细胞 染色体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各科室部门送检的1350例石蜡病理切片进行分析,采取组织病理染色,其中650例细胞学染色切片通过相关仪器检测,研究探讨病理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HE染色质量与脱落细胞学、快速冰冻切片等病理技术息息相关,在对病理技术实施总结改进后,能有有效提升EH染色检测质量,从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结论针对各组织病理采取适当的制片与EH染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制片质量,保证了病理诊断的正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极为重要的病理资料,促进临床治疗质量。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诊断 EH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患儿,应用常规血涂片方法,瑞氏-姬姆萨法染色,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237例患儿中I型异型淋巴细胞92例(38.8%),Ⅱ型异型淋巴细胞74例(31.2%),Ⅲ型异型淋巴细胞33例(13.9%)。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异型淋巴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针对2010—2012年本市10区县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盲法复检中出现的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使下级结防机构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符合标准要求。

  • 标签: 盲法复检 痰涂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人在外进修期间接触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30例,为对照组。通过骨髓涂片的方法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研究,将数据结果统计并分析。结果骨髓涂片检验病态巨核细胞的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72.43±10.2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317.56±17.89),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低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最多。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组的病态巨核细胞均数为(13.02±1.34),与其他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结论通过骨髓涂片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分析,能够为诊断血液病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骨髓涂片 病态巨核细胞 血液病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