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正>四川阆中市二龙区二龙乡高阳村农民,于1985年春改建房屋时,挖出一块小石碑,正遇该区文化站长王扶民同志在该村工作,闻讯后前往察看,认定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遗物。即清洗后搬回二龙乡政府,安置于文化活动室作陈列展出。同时写信、摄照片报市文管所。该碑用青色沙石加工成较平的石板,碑首呈圆弧形,其下为矩形,通高85厘米,宽49厘米,出土时虽残成两

  • 标签: 红军公田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苏区 苏维埃 南县 文化活动
  • 简介:祖先崇拜,是一种以祭祀死去祖先的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1,是人们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论及原始宗教信仰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是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2."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同化自然力,从而创造了许多神"3.原始人们在创造神的时候,更广泛的是把祖先崇拜这种意识渗入其中,从而强化原始宗教的地位.尤其在古代中国更为突出,正如陈梦家先生所说:"祖先崇拜与天神崇拜逐渐接近、混合,已为殷以后的中国宗教树立了楷模,即祖先崇拜压倒了天神崇拜"4.

  • 标签: 居室 雕像 兴隆洼文化 祖先崇拜 culture long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 简介:本文主要以敦煌写本类书为中心,对归义军政权道德秩序的重建进行初步的个案考察.通过研究表明,由于归义军政权在重建过程中以"三教并兴"为基础,以"忠孝节义"为号召,重建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秩序,这为的保存和广泛流传提供了空间.反过来,这类道德伦理教育读本在敦煌地区道俗和释众间广为传布,成功实现了以"忠节"思想为主导的道德伦理教育,从而使敦煌宗教界与世俗政权紧密结合起来,为建立完美的儒家传统社会的道德秩序而共同努力.

  • 标签: 归义军 道德秩序 忠节
  • 简介: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北接文水,西邻汾阳,西南与介休接壤,南靠沁源、沁县,东南与武乡毗连。2009年为配合平遥至榆社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平遥弓村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遗址。弓村隶属段村镇,西壁距平遥县城西南10公里,遗址位于村西北0.5公里处,弓村一带属丘陵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阶梯状渐次升高,北与地势低平的介休东北平川接界。遗址东西长约15000米,南北宽约近2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平榆高速公路建设范围内弓村遗址以南的介休境内则没有发现古遗址,仅有清代墓葬。

  • 标签: 文物资料 高速公路建设 变迁 历史 2009年 新石器时代
  • 简介: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空前繁盛,族群迁徙异常频繁,地处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的淮河流域成为史前族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汇聚地,致使淮河流域的文明进程梳理异常复杂。本文通过对江淮中部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器进行考古文化因素分析,阐明凌家滩人在周围多方强势文化下,吸纳先进的文化因素,进行重组与构建,及通过外来文化因素凌家滩人复杂的族群构成。从而可以了解淮河文明形成的方式,及淮夷人的构成,对于梳理淮河流域整个文明进程或其他地域文化谱系都有参照作用。

  • 标签: 凌家滩 玉器 外来文化因素 淮夷文明
  • 简介: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桥头堡,自古与中亚、西亚、印度、阿拉伯、乃至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有联系,源于东西方的各种文物因素在这里交汇、融合,所以这里出土的很多珍贵文物,表现出多元文化之特色,新疆丝路沿线发现的发现东罗马金币、马人武士裤装、对人对兽树纹厕袍、玻璃杯、绢画等珍贵文物,都是汉唐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

  • 标签: 经济文化交流 珍贵文物 东西方 东罗马 金币 丝绸之路
  • 简介: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现了大量与巴人和巴文化相关的遗物,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生态环境的重要材料.巴人所处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三峡地质地貌紧密相关.生态环境对巴人的生活、居住、信仰、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标签: 三峡 巴人 考古 生态环境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41年至1946年间5份景德镇瓷业厂房典卖字据的分析,再现了当时瓷都的末路映象。这5份典卖字据是当时景德镇千百家业主衰败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日军侵华 厂房典卖契约 景德镇瓷业末路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顾家坡墓地是湖北省第一次完整揭露的一处史前时代的基地,共发现墓葬237座,时代为大溪文化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距今约5300年~4600年)。通过研究作者注意到:一定数量的多人二次合葬墓;60%左右的男性随葬有石钺,有的还同时随葬有骨镞,却没有见到石质生产工具用于随葬的情形;有的人可能是弓箭的受害者;可能存在猎头的现象。综合以上现象,以及与周围地区大致同时代的基地的对比,作者认为,部落冲突的现象在史前时代是确实存在的。而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又远远激烈于文化中心地带。

  • 标签: 部落 史前 墓地 发掘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 简介: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性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 标签: 社会集团 文化交流 地域性 社会文化系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农耕社会
  • 简介:本文从发掘及调查材料入手,以遗址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存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着眼于与文献记载中的早期楚丹阳地望相关的沮漳河及江汉平原区、汉水中上游山地区、峡江地区及近来学界讨论较热烈的襄宜平原及随枣走廊区。通过对这四个区域西周至东周时期的遗址的分布特点的比较,运用"中心位置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考证,从而推断出不同时期的楚文化中心区。

  • 标签: 楚文化遗存 分布特点 早期楚文化 中心区域
  • 简介:从五塔的浮雕舞蹈图案蒙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文戈呼和浩特市五塔表面的浮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两组舞蹈图案,一组是在塔正面拱门券两侧的汉白玉石上对称雕刻的。雕一骑马的男子,头戴蒙古帽,身穿蒙古袍,腰间束一宽带,脚着蒙古马靴。马呈进低头吃草边缓步行...

  • 标签: 文戈 门券 艺术价值 土默特 小狮 进状
  • 简介:《洮岷考略》,明毕自严撰,收入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三。《淄川毕少保公年谱》载《西征记略》作于万历四十八年,而《石隐园藏稿》卷三《西征记略》又称“入天水界中,山川风俗,别载《洮岷考略》”。嗷《洮岷考略》当作于此后不久。

  • 标签: 民俗 明代 西征 风俗
  • 简介:由来篇2009年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举办了"走近考古,步入宋金"的讲座活动,拉开了山西考古走向公众的序幕。活动是宋建忠所长亲自策划并主持实施的,诸多媒体以公众考古的"破冰之旅"来形容之。

  • 标签: 山西省 考古 公众 遗址 2009年 讲座活动
  • 简介: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制造,是秦文化与其他六国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实例.本文以铜车马上的菱形纹样为例,通过与战国中晚期秦墓及楚墓中出土菱形纹样的对比,揭示从战国末期至秦统一,秦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秦陵 铜车马 菱形纹样 秦文化 楚文化
  • 简介:笔者以镇江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契机,结合近些年对北京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张家园上层文化"镇江营类型"进行了分期研究,试图对西周时期周王朝在该地区的经略方式及周文化逐步扩展的轨迹进行尝试性的解析。

  • 标签: 镇江 西周文化 太行山 遗址 文化因素 张家园
  • 简介:从浑小弟一组文书唐代早期健儿制度的几个问题孙继民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有一组与军人浑小弟有关系的文书。这组文书共有三件,第一件题为《唐神龙二年(706年)主帅浑小弟上西州都督府状为处分马料事》(以下简称《料状》)①,内容如下:[前缺]1有事至...

  • 标签: 唐代早期 吐鲁番出土文书 小弟 敦煌吐鲁番文书 都督府 三个环节
  • 简介:前言在陶瓷史的研究中,除了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的用料、流传等问题。在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的《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的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的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 标签: 中韩国 国瓷器 文献中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