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南部自内战以后长期保持着以种植园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租佃制经营分配制度为特征的农业体制。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打破了这种旧体制。新政的南部农业政策经历了从租佃制、小农制到资本主义大农场制的探索过程,最后于60年代完成了改造南部农业体制的任务。在美国南部农业体制的变革过程中,罗斯福政府自觉地充当了历史的工具。

  • 标签: 罗斯福新政 农业体制 种植园主 美国南部 种植园经济 土地所有制
  • 简介:在近期的美国革命史学中,美国史家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议题加之于美国革命,把普通人和边缘群体视为革命的主体,特别关注革命的破坏性和受害者。这些新的解释策略汇合在一起,共同瓦解了以往对美国革命历史意义的界定。在这种学术语境中,有必要把美国革命还原为一场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的政治革命,着重探讨它在政府结构、权力关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变化,尤其是关注它在现代民主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更准确、更清晰地理解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 标签: 美国革命 民主革命说 两分法模式 现代民主的形成
  • 简介:传教士是近代以来中美交流的重要媒介。美国传教士于1830年来华,原因既有学界集中关注的美国宗教运动和英国传教士的言辞鼓励,也有本文所揭示的美国国内长达近30年的舆论准备。自19世纪初开始,美国报刊和其他出版物密集刊登有关中国传教形势的报道和评论,以中国精神体系的象征符号孔子为切入点,既显示出中国传教局面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指出了可资利用的突破口,更是美国教会表达传教意愿的渠道。舆论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美国在华传教事业赢得了民众理解和认可,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氛围,所确立的传教原则贯穿着随后的美国在华传教行为。

  • 标签: 美国传教士 孔子 舆论 传教原则
  • 简介:中国以能源为纽带,建立了与波斯湾各国相互依存、平等共赢的国际关系。海湾各国出于平衡美国霸权和确保能源销售市场的目的,积极发展与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系。中国的外交模式在海湾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美在海湾形成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但中国不挑战关国的霸权地位,更愿意当配角。

  • 标签: 国际关系 美国 波斯湾
  • 简介:犹太组织是参与和影响美国民权事业中的一支关键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约20年间,犹太组织通过内部优化整合,能力明显提升,并充分利用美国国内外时局,开展了一系列被称为“群际关系运动”的民权行动,从整体上塑造了有利于少数族裔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在参与“群际关系运动”中,主要犹太组织之间在理论认知、策略选择、主要途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犹太民权运动引领、支援了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开展的民权斗争,改变了美国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效提升了犹太人在美国的社会政治地位,锻造了更加自信、成熟、强大的犹太组织网络,塑造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的自由派形象和声望。

  • 标签: 战后 美国犹太组织 群际关系运动 民权运动
  • 简介:略论台湾、北京、美国的三本《清明上河图》孔庆赞反映汴都盛时伟观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下简称《上河图》)是我国画坛奇葩。自从该图问世之后,描摹仿绘者代不乏人,致使今日存世的多本《上河图》鱼龙杂混,令人扑朔迷离,难识其庐山真面目。在传世的多本《上...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东京梦华录》 易简 李东阳 北京故宫
  • 简介: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全美国最大的图书馆,其中中文部收藏中国古籍历史悠久,最早的汉籍来自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清政府赠送。该馆收藏的汉籍,以地方志最为著名。本世纪四十年代朱士嘉先生以他在国会图书馆工作之便,编纂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一稿,著录中国方志2,939种。其后陆续补进,至八十年代末,该馆藏中国方志达4,000余种。

  • 标签: 汉籍 美国国会图书馆 古本 中国方志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藏汉
  • 简介:我去美国期间,曾代表中国文学研究所去探望了居住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顾毓。顾教授1902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电机学专家,他于192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

  • 标签: 中国文化 顾毓琇 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馆 电机学 文学创作
  • 简介: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节节溃败。美国政府经过对中国内战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美国虽然极力促成了李宗仁代理蒋介石行使“总统”职权,但李宗仁也无力挽救危局,进而美国政府考虑从中国的内战中“脱身”。大陆丧失后,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军事地位突出起来。美国担心,一旦腐败的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则台湾很可能遭到和大陆同样的命运落入共产党之手。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结局。所以,此时美国的对台政策,亦复举棋不定,一日数变。从1948年12月起,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不断讨论如何分离台澎与中国的问题及计划。据1948年12月1日NSC档案第37号记录:“台湾、澎湖

  • 标签: 蒋介石 孙立人 台湾独立运动 陈诚 中国国民政府 1949年
  • 简介: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是一位世所公认的才女。1959年出生在美国的林璎是林长民的孙女,林徽因的侄女。和她的姑母林徽因一样,林璎堪称林家的又一才女。她自小熏陶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林桓(已故)是著名陶艺专家,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学院主任,是作者先父沈祖

  • 标签: 林徽因 纪念碑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华人 才女 华盛顿
  • 简介:  美国有许多精彩的名片,美国国家艺术馆、好莱坞环球影城、自由神岛……而其中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大学便是这许多张名片中异彩进射、魅力无限的几帧.……

  • 标签: 眼美国 美丽象牙塔 美国美丽
  • 简介:美国学者李普曼来宁夏进行学术访问1996年5月4日至9日,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教授在宁夏进行学术考察。李普曼教授是美国马萨诸塞州霍留奥克学院历史系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国西北历史和回族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李教授这次在宁进行学术访问期间,...

  • 标签: 李普曼 美国学者 回族伊斯兰教 宁夏大学 社会科 学术考察
  • 简介:<正>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宽泛的定义下,文化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物质、社会、语言、精神。美国六十年代爆发的反正统文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弥漫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所反对的文化是广义意义

  • 标签: 正统文化 广义和 六十年代 生活方式 文化运动 嬉皮士
  • 简介:国际收支逆差困扰着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历届政府。肯尼迪政府试图通过利息平衡税限制长期资本外流,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约翰逊政府通过《利息平衡税法》将此税合法化、常态化。尼克松政府逐渐放宽对资本外流的管制,并于1974年中止利息平衡税。利息平衡税在扼制长期资本外流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善美国整体国际收支状况上作用有限。利息平衡税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繁荣,并促进欧洲货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标签: 美国 利息平衡税 国际收支 逆差
  • 简介:美国独立早期是一个种族主义国家,大力推行同化政策和民族大熔炉政策,强调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美国国家特性,使部分居民丧失了其原有的语言和文化。本文主要研究同化过程中美国白人弱势群体的民族意识形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美国民族主义的起源,对于我们看待美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美国早期 白人弱势群体 民族意识
  • 简介: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史学的代表,“新左派”史学往往又被人们冠以“修正主义”史学之名。秉承“新左派”史学修正主义之传统,约翰·罗森博格于20世纪60末在美国内战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新修正主义”观点。对新民族主义者等所谓的“内战合理性”提出强烈的批评。综合观之,罗森博格“新修正主义”观点来源于其对下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关照,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美国“新左派”史学的主要学术诉求。

  • 标签: 约翰·罗森博格 新左派 新修正主义 下层关怀 |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共计从外国获取了25笔借款,其中美国对华借款共6次,借款金额总计6.7亿美元,其约定信贷量和实际动用量分别约占中国战时对外信贷总量和实际动用总量的53.4%和70.8%,借款条件不仅大大优于晚清和北洋等时期的外债,也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同期苏、英等国家的对华借款。尽管美国给中国的借款与其给欧洲各国的借款仍有差距,但在客观上,美国战时对华借款毕竟给了中国抗战极大的帮助,其积极作用和在中国外债史上的进步意义应该予以肯定。

  • 标签: 抗日战争 美国借款 外债 中美关系
  • 简介:面对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国际恐怖主义劫机活动,9.11事件后公开的美国国家档案显示,尼克松政府不仅通过创建空中警察和机场安检系统等措施提高美国自身的民航反恐能力,还通过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积极争取国际反劫机合作。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地减少了针对美国的劫机事件,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国际社会在航运安全领域的合作。然而,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尼克松政府的民航安全政策主要着眼于美国的航运利益,服务于冷战时期美国的地区安全战略,因此其争取国际合作的努力常因无法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而作用有限。

  • 标签: 尼克松 民航安全 国际恐怖主义 劫机 国际合作
  • 简介:<正>国民党国民政府国防部于1946年6月在南京黄埔路国民党中央党校旧址成立,第一任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1948年夏,何应钦继任部长,顾祝同任参谋总长。1948年底徐永昌接任部长。1949年阎锡山继任之,淮海战役后该部迁往广州,后迁重庆、成都,1949年12月大部遣散,接着成都解放,一小部分迁台湾。它在大陆的时间不长,但却是蒋介石发动三年内战的最高军事决策指挥机构;是国民党按美国五角大楼的意愿雕塑的“最理想”、“最科学”、直接受美国顾问团控制的最高军事机关。

  • 标签: 国民政府 国防部 顾问团 国民党 蒋介石 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