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香了一座城哟,醉了一条江。朵朵浪花轻轻问,轻轻问象鼻山,藏在哪条巷哟?窖在哪道湾?一壶花醉漓江。

  • 标签: 三花酒 吉祥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正>印度的现存最古典籍《梨俱吠陀》,自从十九世纪中叶(1849—1874)开始在欧洲校印本文和古注以来,原书脱离了印度传统的神龛而为全世界所共有了。欧美各国学者的研究陆续不断,近年来仍未减弱,而且扩大到日本、苏联和拉丁美洲。这些研究虽然比较专门,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其间接影响却是难以估计的。例如众所周知的所谓“雅利安”一词就是从吠陀研究而来。由语言推测人种而得来的这个名称竟成为纳粹的旗号,影响了世界历史。至于这些研究在语言学、神话学等等学术领域中的影响之大更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一部三千多年前的古书一

  • 标签: 直接影响 学术领域 苏联 十九世纪 内在结构 巫术
  • 简介:小荷才露尖尖角1934年,包玉堂出生在广西罗城县四把镇石门村冲眷屯一个贫苦的仫佬族农民家庭。包玉堂从小便在家参加劳动,直至10岁时父亲才狠下心交了五担学谷让他上了一年私塾。包玉堂12岁上小学,他勤奋好学,过目不忘,成绩一直居全班第一,连续跳级,小学仅仅读了年。1949年春天,老师们便鼓励他去县城考初中,结果,他竟以最高分被录取。

  • 标签: 刘三姐文化 文坛 攀登 1934年 1949年 农民家庭
  • 简介: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研读文学作品,在与诗人作家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文学阐述其思想,甚至影射不便用学术话语言说的一些重要思考。在1942年的《陆地与海洋》中,施米特通过《白鲸》中捕鲸人与鲸鱼之间的抗争,将“陆地”与“海洋”这种地理上的对立上升为更基本的存在性对立,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基督与敌基督之间的永恒对立。而从他四十年代的书信中又可以发现,他极力向朋友们推荐梅尔尔的中篇小说《班尼托·西兰诺》,推广他对小说象征意义的阐释。施米特在西兰诺船长身上找到了当时欧洲精英知识分子进退谷的形象,特别是他个人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处境的影子。文学成为一种陌生化方式,使他可以隐匿地进行自我阐释、甚至自我辩解。他对《班尼托·西兰诺》的阐释向读者展示了这部源自现实的小说中超越现实的巨大象征力,但也存在偏离小说本意的关键要害。

  • 标签: 卡尔·施米特 梅尔维尔 《白鲸》 《班尼托·西兰诺》 海洋
  • 简介: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5)是一个纯美的精神之爱的宣言,那么将近二十年之后的《无字》则可以被视为张洁对当年爱情神话的解构。《无字》尽管是以吴为一家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进行叙事,却并非纯粹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以个性化的描述展示了二十世纪风云际会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并进而传达出

  • 标签: 《无字》 张洁 爱情题材 长篇小说 亲情 女性形象
  • 简介:以史与论结合并切实适应本国广大读者和学界需要为特色的《法国文学史》(卷)修订本,2007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堪称优秀的多卷本文学史专著汇集了国内法国文学研究领域一代精英(多人执笔)的劳绩,主编是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 标签: 法国文学研究 出版发行 文学史 修订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一"井底引银瓶",在我国的传统诗歌文化环境中,是一个与"弃妇"主题息息相关的形象,尤其是在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篇《井底引银瓶》出现之后,更加广为人知。如宋人胡仲弓有“井底银瓶事已非,鸳鸯打散鸭惊飞”之句(《寄意绝》之),晁端礼有“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雨中花·小小中庭》),

  • 标签: 《井底引银瓶》 传统诗歌 意象分析 文化环境 新乐府 白居易
  • 简介:中国传统文艺理论"道器"之喻引申意义表现了动画运动规律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二者互相联系、影响,同样重要。动画《个和尚》运动规律赋予影片艺术表现力,运动规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娱乐观众、丰富动画艺术表现、提升表演叙事等。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对于古代中国文艺思想转化为今天的动漫艺术实践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作 “道”和“器” 运动规律 动作设计
  • 简介:要厘断传记文学内部的盘根错节并非易事.本文将从具体的文本入手,从学理上阐述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复杂的叠合关系.事实的要素是理解传记文学的一条关键原则,但在自传的叙述里,自传作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来重演飘逝的自我.

  • 标签: 叙述 传记文学 自传 阐述 文本 哲学理念
  • 简介:清末民初,我国学界涌现出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们曾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在西学东渐中接受新思潮的影响,使他们的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因而能超越前辈,取得辉煌的成就。王国(1877—1927)就是这样一位继承乾嘉学派严谨之风并借镜西学精要而开创新路,受到学界普遍赞誉的巨子。早年王国为《时务报》书记,同时在罗振玉的东文书社修学日文、英文,开始接触“西学”,

  • 标签: 西学东渐 王国维 治学方法 大秦 海西 《时务报》
  • 简介: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的“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美国及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专家、学者130多人与会。此次会议在国内首次提出“英语国家文学”的概念,更加科学地概括了当前英语文学的发展态势,涵盖了除英美文学以外的其它英语国家的英语文学创作。与会代表们从文学与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等各种文化势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出发,在国际视野中深入文学之,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询了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的主导倾向和发展规律以及英语文学网络的文化互动性。

  • 标签: 《当代外国文学》 文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文化视角 文化互动 研讨会综述
  • 简介: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的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兰德的小说《金镜》。本文试图从兰德小说的文学形式入手,从体裁史角度考查《金镜》中“梯方成长故事”所体现的“君主镜鉴”与“修养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并发掘这两种体裁传统在“梯方成长故事”中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以及由此折射出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的个体化与市民化倾向;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赵孤”题材在“梯方成长故事”中与以上两种文学体裁传统的具体结合方式,为研究兰德对于《赵氏孤儿》的接受提供新视角。

  • 标签: 维兰德 《金镜》 《赵氏孤儿》 君主镜鉴 修养小说 体裁史
  • 简介:过去3年来美国文坛上的事件虽不少,如海明威最后一部作品(《伊甸园》)的出版以及已畅销50年的小说《飘》将有续集问世,书尚未写好版权已被高价买去,但真正具有特色而且值得称为大事的,管见以为只有下列件:第一件是1988年普利策小说奖引起的风波。这一事件显示了文学奖本身的缺点。任何颁给当代人士的文学奖多少免不了主观的色彩和人为的因素,使它不一定准确。得奖的作品虽可一时畅销或被编入诗文选集中,如

  • 标签: 《飘》 马拉默德 普利策 莫瑞森 桂冠诗人 贝娄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年代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年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年代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俄国文学批评家尼·斯特拉霍夫因攻击去世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为学界诟病,其本身批评思想却反而极少被关注。文章首先从斯特拉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互动关系说起,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分歧所在;继而引入托尔斯泰与斯特拉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异同,重新阐释斯特拉霍夫在这场角对话中的作用,揭示这位非主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 标签: 尼·斯特拉霍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