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正>谈到现代汉语的音节问题,记得曾讨论过这样的现象,比如“他们刚刚吃过了”这个句子,可以将“刚刚”移到句首说成“刚刚他们吃过了。”但“他们刚吃过了”却不能说成“刚他们吃过了。”对于上述现象,大家都认为可以从音节上去解释,只要将“刚”扩展成双音节就能站得住。给人的印象是句首的单音节站不住,或者说得严密一些,主谓结构(如上例“他们吃过了”)前一般不能出现单音节。这个解释还可以进一步从音节节奏规律来论证。语音节奏和音乐节奏有相通的基础,按通常语感,在语流中双音节较稳重,单音节较活泼,且往往跟随一个停顿。比如“相信群众相信党”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七字句节奏,可以标示为××|××|××|×○”,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而若说成“相信党相信群众”,节奏就会成“××|×○|××|××”,中间由于含有单音节“党”,就在随后出现一个停顿。按照这个规律来看,“刚刚他们吃过了”节奏形式开头为“××|××|……”,很顺畅;而“刚他们吃过了”则成了“×○|××|……”,句首的单音节和句中单音节情况不一样,它前面也是一个停顿,所以显得突兀,不顺口。

  • 标签: 单音节 主谓结构 句子 语义块 句法 语音节奏
  • 简介:《刷牙》是刘庆邦的一个短篇,发表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4期上。出人意料的是小说讲的刷牙不是我们日常洗漱程序中的刷牙,而是给牲口刷牙。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刷牙的对象一变,小说立刻有了新意。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大河之南平原腹地刘岗村为了迎接公社参观而给牲口刷牙的故事,

  • 标签: 短篇小说 2004年第4期 风格 结构 功力 平凡
  • 简介: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成果颇丰。目前,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有4个:讨论拷贝结构的定性问题;分类讨论不同拷贝结构的具体特征;从“拷贝”的格式特征出发,关注拷贝结构的话题性研究;从拷贝形成的认知心理出发,探讨有关拷贝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但就当前研究成果来看,拷贝结构研究范围划定仍不够明确,不同结构的研究成果不够均衡,结构结构之间关系的互通性发掘较少,已有究成研果有时无法形成统一认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拷贝结构研究中引入“话题”视角,将拷贝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统,考察其共时与历时交错的痕迹,探寻修辞与语法之间互补与共生的可能。

  • 标签: 拷贝结构 研究现状 问题 展望 话题性
  • 简介:有关汉语句子信息结构分析的一些问题方经民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而言语交际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所谓信息交流就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信息互相传递:发话人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发送,经过传递为受话人接收并进行解码,反馈时,受话人和发话人身份互换,形成...

  • 标签: 受话人 未知信息 不定指 已知信息 发话人 结构分析
  • 简介: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不相同,这与补语的语义指向有关.根据动结式述补结构在把字句和重动句中的分布差异,可把动结式分成补语的语义指向为述语动作的施事、客体、辅体的三类.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实际上是述语动词与相关体词性词语之间格关系的不同.

  • 标签: 动结式 把字句 重动句 语义指向
  • 简介: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去吧,摩西》,从面世开始,就以其内在结构的分散性与统一性而引起学界的纷争。本文从其七部短篇小说的独立性以及内在主题的统一性解读这部长篇小说结构的松散与统一相平衡的结构特征。

  • 标签: 《去吧 摩西》 松散性 统一性
  • 简介:属性值是对属性具体情况的测量或定性,多用数量短语、名词和动词来表示,其常用表达方式为“X属性值+(的)+N属性”和“N属性+是+X属性值”,“是”为判断动词;属性特征是对属性具体情况的特征描述或评价,多用形容词来表达,其常用表达方式为“Y属性特征+(的)+N属性”、“N属性+Y属性特征”和“N属性+是+Y属性特征+的”,“是”为副词。属性值与属性特征的区分还有助于发现和解释相关歧义结构,并为深入揭示相关语法现象的内在规律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和有益的研究视角。

  • 标签: 属性值 属性特征 歧义结构
  • 简介:离合词离析结构"A一个B"中的"个"跟普通量词"个"有很大区别,离合词中插入的"一个"已经失去了名量词的功能,而过渡为具有动量词功能的成分。插入"一个"的离析结构主要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视角,"一个"是一个主观标记。

  • 标签: 离合词 一个 主观视角 主观标记
  • 简介:文章认为,句法结构整体与其直接成分是否属于同一形式类不能作为识别向心结构的依据,识别向心结构应该用替换的方法。汉语的体词和谓词虽属于不同形式类,但两种形式类的部分成员之间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所以部分谓词可以充当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部分体词可以充当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在语言层面上实词都有指称功能,话语层面上的指称功能是语言层面指称功能的实现,所以谓词在话语中也可以用来指称,可以作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这本书的出版”与其中心语“出版”有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符合向心结构的构成条件,因而可以理解。

  • 标签: 向心结构 体词 谓词 语法功能 指称 述谓
  • 简介:本文以HSK[高级]考试的实测数据为研究材料,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高级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结构模式以及四项技能间的融合/分散趋势。对包含一阶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在内的9个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技能结构模式可以用"听读+说+写"的形式进行描述,四项技能中听力和阅读呈现融合的趋势,相对而言,说的技能与其它技能的区分性比较高,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呈现出部分融合的趋势。研究认为,HSK[高级]考试采用主试卷、口语试卷和写作试卷三部分各自独立施测的方法,并将听力和阅读分数进行综合报道,口语、写作分数独立报道,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高级汉语学习者 | 结构方程模型 高阶分析 语言技能
  • 简介:本文结合今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对中古韵图四等格局的理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韵图分等的目的、条件和步骤重新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理解内外转以及声类在各等字前有分类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四等 汉语方言 中古音韵 内外转
  • 简介:<正>同朝鲜语比较,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汉语语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这个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句法结构上。朝鲜语里,一个词进入一个句法结构,它的后面一般都带上在这个结构里担任某一角色的标志,即词尾。而在汉语里一个词进入句法结构,一般是光秃秃的,看不出什么结合的痕迹。因此,初学汉语的人,听到的是一连串儿的语流,或看到的是密密码码的一连串的方块汉字,不知道该连到什么地方,该切在什么地方,才是一个句法结构

  • 标签: 句法结构 汉语句法 朝鲜语 语法意义 虚词 词序
  • 简介:(一)正当安于寂寞的中国语言学界被揭竿而起的青年学子们搅得不得安宁,令希望依旧凭借学问之外的本领维护旧学术规范的一统天下的人叫苦不迭之时,不料“屋漏偏遭连夜雨”,又有中年好事者徐德江君似乎比初生牛犊们走得更远,竟抛出了向中外语文学界奉为圭臬的普通语言学体系提出根本性挑战的檄文——《词结构新探》(下文简称《新探》),自然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 标签: 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初生牛犊 江君 徐德
  • 简介:孔子学院于短短8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分支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文化活动。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地孔子学院在开发课程时仅凭教师经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文章尝试依据澳大利亚两所孔子学院的课程实施现状划分课程类型,分析课程结构,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的合理优化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孔子学院的课程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孔子学院 课程类型 课程结构
  • 简介: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 标签: 汉语存现句 非作格动词+“着”存现句 及物动词+“着”存现句 引元结构 高位引元结构 低位引元结构
  • 简介:“看+N”和“看+C”两种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1”和情态型“看X2”两种用法。“看X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个阶段。在叙实程度与传信功能上,其主要表达感知、推估和总结等功能,在转折语义及预期偏离、回溯推理、适量原则等语用因素的作用下,“看X2”有发展出隐性否定的语用趋势,是语用化的过程,对语境的依赖较强,隐性否定的话语意义还没有完成语义化、规约化过程。“看X2”的情态化历程经历了主语提升、语义虚化和以命题为操作域三个过程。

  • 标签: “看X1” “看X2” 情态化 隐性否定 语用趋势
  • 简介:以汉语动词“吃”和韩国语动词“(掣吁)”为例,对汉韩动宾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语料库的例句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语义、句法、文化层面的分析,研究了汉韩动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的类型、属性、语义、句法限制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汉韩动宾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 标签: 动宾结构 (掣卧) 名词性宾语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到+NP”、“在+NP”结构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充当补语。“V到+NP”、“V在+NP”和“到+NP”、“在+NP”中的“到”和“在”基本上对应于韩国语。本文讨论这两类结构在汉韩翻译中的特征,韩国学生对这两类结构的习得情况及这两类结构的语法教学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有关的韩汉翻译教学策略。

  • 标签: V到+NP V在+NP 汉韩翻译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