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Cu(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00mg·L(-1)时,生物炭适宜用量为5g·L(-1),Cu(2+)的去除率可达97.2%.溶液pH值在2~7范围内,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生物炭对Cu(2+)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49.0mg·g-1.水葫芦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以作用力更强的专性吸附为主,特别是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专性吸附比率高达98%以上.水葫芦生物炭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 标签: 水葫芦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
  • 简介:以桃壳活性炭为载体,四乙烯五胺(TEPA)为改性剂,进行直接改性、HNO3氧化后改性,考察改性后活性炭的孔隙特征及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孔径增大。直接改性后,活性炭对CO2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增加,HNO3+TEPA复合改性后,对CO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303K时,对CO2的吸附量从改性前的0.39mmol/g提高到0.73mmol/g。TEPA的投药量影响复合改性效果,最佳投药量为20%。

  • 标签: 桃壳活性炭 四乙烯五胺 CO2吸附
  • 简介: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2浓度为3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 标签: ZNCL2 笋壳 活性炭 正交实验 吸附动力学
  • 简介: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 标签: 扩散方法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比表面积 孔性结构
  • 简介: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利用福建省漳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干污泥吸附剂。探讨了干污泥吸附剂制备过程中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活化剂与原料液固比四个因素对产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钾浓度为3mol/L,氢氧化钾与干污泥液固比为2:1,活化时间为90min,活化温度为550℃。并且比较最佳条件下制备出的干污泥吸附剂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发现最佳条件下干污泥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平衡吸附值能够达到8.53mg/g,略低于活性炭。

  • 标签: 干污泥 活化 氢氧化钾 亚甲基蓝
  • 简介: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氯仿溶剂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考察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间歇式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较快,最大表观结合量近270μg/g。Scatchard方程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间歇式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