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古人通过对天上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七大动态的"七曜"在由众多静态星体组成二十八星宿的天穹天幕上运行的密切观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说——"天学"。在天学理论和视野中,日月五星和各个星宿都不是远离人类而作为人类的"他者"而存在的,恰恰相反,在那种浓烈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念下,天体的运行和布局都是人间重要事态的预兆、示警、指引或规划;人必须按天象所昭示的天意去行

  • 标签: 天学 日月五星 现代意蕴 二十八星 古代中国 现代法律
  • 简介:自然资源使用特许是行政许可的类型之一.以《行政许可法》第53条为依据,自然资源使用特许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竞争性出让与非竞争性出让,并以竞争性出让为原则.无论是竞争性出让还是非竞争性出让,都有其各自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目前,我国自然资源使用特许实施方式的选择上尚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等因素做出相应的改革,以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的效益以及实现自然资源使用的公平、公正.

  • 标签: 自然资源 使用特许 竞争性出让 非竞争性出让 行政许可法
  • 简介:自然资源规定为国家所有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国家所有权到资源的合理使用,这一过程涉及三层法律关系,即资源所有者与资源管理者之间的宪法关系,资源管理者与资源使用者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以及资源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物权关系。实践中,这三层法律关系还远未理顺,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国家所有是名义上的所有,全民所有是实质上的所有,应引入公共信托理论来完善两个“所有”,并改革完善国家所有权代表体制和管理体制。资源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对资源权利配置的积极干预,干预的限度是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的基础是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分类。自然资源使用权具有明显的物权属性,需强化资源使用权的物权保护。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资源使用权 实现路径
  • 简介:民法典要回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观念,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有所体现。但民法典如何进行含摄环保理念的制度创新,创新至何种程度才既不失民法传统本色,又彰显这一古老学科和制度的生命力,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析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三位专家就此撰文,探讨绿色民法典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自然哲学观 准物权制度 民法 生存权利 法律行头 意思表示
  • 简介:就业权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却因为人们对其伦理正当性抱有怀疑而影响了其在立法上的确立和司法中的实现。从自然法的理论视角分析,就业权的伦理基础在于,它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劳动生活关系上的客观情势使然;它是源于人性尊严的自然权利;它尤其符合现当代社会正义观念和正义原则之要求,因此,具有充分的道德哲学根据。当然,基于自由价值的优先性和维持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就业权亦须受到合理限制,它不可能包含一种"人人有工作"意义上的"工作请求权"。

  • 标签: 就业权 就业法 工作权 自然法 道德根据
  • 简介:自然资源因其巨大的利用价值而被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调整自然资源的主要制度就是为自然资源创设所有权,而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渐成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自然资源构成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本质上应归属全民所有,法律上创设为国家所有是为了赋予国家对全民所有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职责,这种"法律上国家所有,实质上全民所有"的双重所有是公共信托理论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我国宪法第9条第1款关于自然资源"双重所有"的规定应从公共信托的角度去解读,我国资源立法上应当以公共信托理论作为创设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依据并应以此为基础展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设计,同时,应当将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划分为中央与地方的两级所有与分别代表。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公共信托
  • 简介:西方自然法思想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发展阶段。虽然自然法传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从17世纪开始,近代自然法思想家相较于古代和中世纪,更为强调自然法是事物自然理性的反映,更加突出人类的自利本性和自然权利论,并自觉运用理性主义方法论建构自然法体系。这些转折都显示出近代自然法与古代、中世纪的自然法具有根本区别,这是我们认清西方自然法思想脉络的基本前提。虽然理论界对格劳秀斯作为近代自然法的转折点还有质疑,但格劳秀斯开始将法律与数学进行类比,对于古典自然法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格劳秀斯之后却成为自然法理论建构的常态。在中世纪到近代自然法的思想转型过程中,格劳秀斯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标签: 格劳秀斯 自然法 自然权利 理性主义
  • 简介: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法律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内容。但是,在磨合的过程中,二者之间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冲撞,其中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地域管辖的问题。网络的无界性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廓清管辖的价值取向,梳理地域管辖的依据,并由此寻找出适合网络案件的地域管辖原则与方法。

  • 标签: 网络无界性 地域管辖 价值取向
  • 简介:遇见你,我以为是遇见自己的童年。我与时间和解,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沉溺在你语言的直觉。彻夜,往事如流。

  • 标签: 童年 世界
  • 简介:清末法律改革以来,中国法学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继受、批判和反思的过程。然而直到现在,中国法学仍然没能在整体上获得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尊重,这其中有外部语言文化和社会政策条件的限制,也有法学界内部缺乏规范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反思并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促使中国法学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 标签: 中国法学 外部支持 规范性 自主性 批判性 问题意识
  • 简介:既往的刑法学理与审判实践,在运用规范逻辑考察行为成立与否与行为个数认定的同时,还保留着简单套用生活意义上相关概念与标准的残余,从而在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光与影中迷失了方向。既然刑法学是规范之学,那么应当树立规范意识,区分事实与规范,遵循刑法体系的内在条理,以行为刑法理论与罪责刑法理论为基点,厘定行为的概念内涵、行为个数的判断标准,检讨概括故意的概念、犯罪参与的基本原理,反思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刑罚处断、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分标准。

  • 标签: 行为 法益 罪责 行为个数 数罪并罚
  • 简介:斯多亚哲学是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开端,基于其对世界精致的泛神论解释,斯多亚哲学提出了普世主义的平等观,人人皆有神性,在起源上皆为平等。斯多亚哲学的普世主义经由自然法的媒介改造了罗马法,为罗马法产生平等法权观念提供了哲学前提。

  • 标签: 斯多亚 自然法 普世主义
  • 简介:通过法权安排实现永久和平是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核心主题。普芬道夫认为,保存和培养社会性是自然法的根本戒律,服从自然法可以实现社会和平。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潜在的,永久和平的实现还有赖于政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内和共同体之间恰当的法权安排。通过永久和平法权安排的体系化,普芬道夫为现代国家擘划了最基本的法权关系。这些原创性理论成就奠定了他在古典自然法理论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也使他成为了永久和平论的鼻祖。

  • 标签: 理性自然法 社会性自然法 法权结构 永久和平
  • 简介:<正>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BaronraffaeleGarofalo,1852—1934)是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龙勃罗梭、菲利一起被尊称为"犯罪学三圣"(holythreeofcriminology)。虽然大多数犯罪学家都肯定加罗法洛在实证主义犯罪学中的地位,把他看成是这个学派的第三位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对其犯罪学思想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较之龙勃罗梭与菲利,后人对加罗法洛明显缺乏关注,这恰如学者所指出的:"在犯罪学

  • 标签: 加罗法洛 法定犯 行为人刑法 龙勃罗梭 古典学派 犯罪学家
  • 简介:自然法与自然权利可谓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中枢神经。但是,与古代和中古的自然法理论不同,近代以降的自然权利论具有激进主义的色彩,这种激进品质的最终根源在于犹太一基督教创世论中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在经过中世纪近千年的融合和冲突之后,最终将根植于异教自然观念的自然法理论改造成了具有个人主义和普世主义色彩的自然权利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惊人的"变形记"在近代早期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梳理,尤其探讨了犹太约法传统和卡巴拉传统对这一转变的作用和意义这一长期被学界忽视的问题。

  • 标签: 自然法 自然权利 约法 卡巴拉 社会契约
  • 简介: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是“用人者”,包括自然人和用人单位。区别于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司法实践中,由于公司、企业(包括合伙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的多元性和实际运营的复杂性,如何准确界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自然人主体,需要进一步探析。

  • 标签: 自然人主体 劳动报酬 界定 经济组织形式 用人单位 合伙企业
  • 简介:《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形式: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作出了规定,对收购者主体以投资者这一概念予以界定。理论上讲,投资者应当包含自然人投资者,然而比较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自然人投资者能否获得上市公司收购者的法律主体资格却颇值得怀疑。本文结合现行法规与当前证券市场实践,对这一问题略作分析。

  • 标签: 中国 《证券法》 上市公司 收购者 主体资格 自然人
  • 简介: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视野下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生态价值。在现代环境法中,自然资源国家主权不仅强调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之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享有所有权,并且该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划归私人所有和集体共同所有,而且强调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负有管理职责并拥有管理权力,而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享有环境利益。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主权 环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