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社区的空间结构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空间载体,社区的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耦合所形成的耦合治理结构是决定城乡结合部治安治理绩效的根本因素,社区的治理结构是关键,而社区的空间结构则是有效治理治安的基础。深圳宝安区治安治理结构是国家主导的网络治理结构,治安的治理结构同紧凑式的社区空间结构在点、线、面上高度耦合,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不同的社区空间里相互依赖、联合行动,实现对小区、楼宇、道路以及流动人口等治安要素的有效治理,成功打破了人口“倒挂”带来的治安治理困境。培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构建网络治理结构,实现治理结构与社区空间结构的高度耦合,将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合理趋向。

  • 标签: 城乡结合部 社区空间结构 网络治理结构 社会治安
  • 简介:本文旨在从政治信任类型、政治信任稳定性、政治信任来源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样态,以期从一个侧面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理论论争。为此,以期望和风险为核心理论视角,以东亚民主化调查中关于中国大陆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要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于政治体系执政能力的信任要高于其为民执政意愿与品质的信任,存在着"中央-地方"与"能力-意愿"双重差序信任格局;当代中国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更多倚重于政治体系的过往声誉与当下的表现,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对政治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的判断,公众的政治信任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因为社会事件和思想风潮而出现波动;在政治信任来源方面,公众对政治体系治理绩效的感知和儒家文化传统会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但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度更大,是公众政治信任的主要来源。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界对政治信任的粗线条或"省略式"测量是造成政治信任水平测量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政治信任 期望 风险 治理绩效
  • 简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知识背景、价值愿望的人们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亦不尽相同。文章试图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不同场域价值观运作逻辑规范行为者的行为惯习,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场域"中路径选择与惯习培育之间的规律,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实践性的思考。

  • 标签: 场域 惯习 核心价值观 路径
  • 简介:相对于一般的网络舆情主体之诉求指向,少数民族公众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体现的意愿、诉求、指向等态度与情绪,大都集中于利益表达、社会抗议、行为动员三个方面。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中的主体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参与主体成分的多元性特征十分突出。

  • 标签: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诉求表达 网络诉求表达参与主体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五凤镇位于成都龙泉山山脉中段东麓,是成都市唯一一个山地古镇。清代中叶曾繁华一时,是连接成都与重庆的重要码头。由于历史的原因及交通工具的变迁,五凤镇沉寂在龙泉山中数百年。近年来,五凤古镇重新唤醒了世人的关注。文章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对五凤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梳理,以期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助推当地经济腾飞。

  • 标签: 旅游文化 资源挖掘 五凤古镇
  • 简介:地方政府规章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但不少规章与法律法规等上位法规范存在冲突,明显违背了法律优先原则,这折射出地方立法对立法本意判断与理解的差距。以地方规章中有关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规定为考察对象,辨明立法本意、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思考规范冲突的解决之道,是完善法律统一执行问题的重要思路。

  • 标签: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本意 规范冲突 行政处罚听证范围
  • 简介:与城镇房屋交易相比,集体土地上房屋流转整体活跃程度低,历来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农户之间买卖、互换房屋或以房抵债等流转情况由来已久,只是交易行为往往发生于本村成员间,纷争较少,因此鲜有关注.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集体土地上房屋价值水涨船高,以往内部成员间被亲缘、地缘关系掩盖的利益平衡被拆迁补偿等客观因素所打破,矛盾纠纷凸显,成为目前房地产案件中群体性最强、矛盾也较为突出的一类纠纷.集体土地上房屋流转是否存在各种限制,审理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成为了当前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农村集体土地 房屋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
  • 简介:本文对江苏省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等市的宗教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实证分析。城市化与宗教的相互影响有:信众聚居随人口迁徙而更加集中,宗教场所在城市新规划中尚待考虑,宗教活动需求多元化特征渐趋突出。宗教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有: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功能与城市化进程中信众对宗教的多元化需求、宗教的规范化水平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法制化要求、宗教媚俗现象与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宗教问题的对策包括强化机遇、规划、法规、品牌、责任等意识。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党的宗教政策要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宗教工作的方向与重点要怎样根据城市化建设的形势延伸和调整以及为孕育宗教领袖和吸引宗教界代表人士聚集打造适宜环境条件的现实意义等思考。

  • 标签: 城市化 宗教工作 实证分析 问题 对策
  • 简介:信任修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的总体框架,试图考察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归因(责任归属、可控性、稳定性)对政府信任受损和修复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危机事件四种解释策略(否认、借口、道歉和理由)的修复效果。研究基于中国现实案例,采取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内部归因、稳定性归因越强,政府信任受损越大;(2)增加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外部归因和不稳定归因,有利于修复政府信任;(3)否认和借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能力信任,但不能修复诚信信任,而道歉和理由对政府信任没有显著修复效果。本研究拓展了政府信任修复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政府信任修复的内在机理,以及指导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 标签: 政府信任 公共危机事件 修复策略
  • 简介:通过对新疆警察学院2012级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动力进行调查,发现预科生学习汉语动力不足。汉语教学是新疆培养各类专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必经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在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动力理论的学习,积极培养学生高尚、正确的学习动机,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 标签: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 学习动力 调查与分析
  • 简介: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区多元共治框架体系中,政府、居民、各类社区组织等在内的多个管理主体以不同的形式共同管理社区,行使主体性权力。只有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切实推进居民自治,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平台的社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构建迈向“善治”的坚实阶梯。

  • 标签: 社区 居民自治 自组织 多元化 善治
  • 简介:个体在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而自尊的高低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展青少年服务的重点是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尊感。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社工介入的理论依据,强调社工要以整体的视角分析问题,从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入手,使服务对象与其所处的系统之间达到平衡协调。在实务工作中,社工可以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协助青少年提升个体自尊,强化其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社会工作者 自尊 生态系统理论 青少年
  • 简介:产权界定的不完全性及其衍生的渐进性是现实世界中产权运行的实际规则。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不完全产权的分析框架,分析基于产权公共域之上主体行为的两重性,通过对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宅基地产权存在着各异的不完全程度,包括农民、集体、国家等行为主体围绕宅基地产权中非专有性价值利益开展的行为选择,导致了宅基地资源在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非生产性用途三个层面的租值耗散,但同时也在通过各自的行为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着减少租值耗散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国家的过度产权管制和农民、集体自身行为能力的不足,未能实现有效的制度变革。对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本文尝试了从主体行为能力联系不完全产权的角度加以阐释的新视角,对于今后国家在农地制度的改革上富有启示性含义,在整个社会从人为的行政控制经济模式转为市场经济模式的这个过程中,国家或政府对农地制度的改革不应把重点放在建构上,而是应该在意主体行为的自发含义,注重(研究)培育和保护土地市场内部各种自发和内生力量以及秩序的型构与成长。

  • 标签: 不完全产权 主体行为 产权公共域 租值耗散 宅基地
  • 简介:利益集团在转型期的中国既是治理的客体也是治理的主体。其治理主体角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具备承担何种角色的能力,政治制度空间限定了角色发挥的边界,政治文化则塑造其偏好。我国的利益集团应定位于权力的监督者、决策的参与者、改革的推动者。

  • 标签: 利益集团 国家治理 角色
  • 简介: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是实现粮食规模生产的有效载体,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四川新津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为实证分析蓝本,立足于"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角度,归纳出产权制度改革、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是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主要动力;梳理出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成长的共性问题;最后,从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 产权改革 规模经营
  • 简介: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分析理论,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制度的.对行政决策过程附以民主的理念能为行政权力运行的技术层面的操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历时性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的变迁存在着难以避免的路径依赖,这成为制约我国行政决策民主的障碍;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共时性角度分析,制度同行性的压力使得行政决策的民主化难题有了突破的可能.

  • 标签: 历史制度主义 政府行政 历史性分析 共时性分析 决策民主
  • 简介: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针对四川省6-17岁的未成年人安全状况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安全感总体比较高,获取安全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对来自官方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信任感,学校安全教育是未成年人安全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同时,调查还发现在未成年人生活中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交通安全有待提升,用电安全需要加强,网络交友潜伏隐患,人际沟通不容乐观,救助常识相对缺乏,社会组织在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中的活力不足等安全隐患。构建政府主导,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未成年人自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格局,从改进社会治理的角度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安全服务的活力是改善未成年人安全状况的出路。

  • 标签: 未成年人 安全状况 对策
  • 简介:近年来,乐山市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乐山市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乐山市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为保证两位数增长,建议乐山“十二五”后两年强化工业支撑,在做大总量中加快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稳步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深入挖掘潜力,保持投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标签: 两位数增长发展环境产业支撑
  • 简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服力出现了面对现实稍显不足的情形。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一代文风,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写作风格,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文风,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创新传播与接收的效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 标签: 高校 毛泽东文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说服力
  • 简介:认同是国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认同与制度化构成一个互动的关系。正向的国家间认同为制度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际制度则为国家认同的塑造提供平台,高级制度化伴随着一个国家内化规范及认同建构的过程。探讨国家认同的含义和来源,分析认同与制度化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国家间关系的互动很有意义。二战后的欧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认同与制度化良好互动的典型例证。欧美在良好认同的基础上开始制度化进程,而在国际制度基础上的国家间交往,则进一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程度,改变它们对安全、权力、利益和主导规范的认识,推动欧美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

  • 标签: 认同 国际制度 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