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与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本文介绍了的数学知识,重点讨论了的数学与的传承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 标签: 管子 数学 九章算术
  • 简介:畸人、巧匠和特异功能者是庄子笔下经常出现的特殊人物形象。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他们极可能都是巫的化身。本文借用人类学的理论观念,通过考察先秦巫文化的历史流变,并深入解析《庄子》的相关文本,认为其中的畸人和巧匠应与当时的民间巫者群体有密切关联,而庄子描写的飞行、不为灾害所伤、变形等特异现象在古老的巫文化亦渊源有自。这些都表明,庄子思想深刻烙有或隐或显的巫魅印记。

  • 标签: 庄子 畸人 巧匠 特异功能者
  • 简介: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舞蹈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的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的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的审美层面都深深的影响着舞蹈的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的相互磨合和相互作用,儒家文化在构建当下和谐的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 标签: 儒家文化 舞蹈 社会价值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作为近代政治哲学的最高分野,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的对立构成了马克思进入政治哲学思考的总背景。个人与社会作为道德政治的两种主体其实是政治哲学理论反思的产物,西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在这两大原则消长的背后进行着。按照西方哲学对于政治的原初理解,政治的最高目标是道德性,即“应当存在的正义”,政治的本质则是精神的自由的创制领域。

  • 标签: 马克思政治哲学 个人与社会 社会原则 西方哲学 哲学理论 道德政治
  • 简介:<正>如果说先秦儒家(主要指孔子和孟子)是以道德理想的提升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超凡人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先秦道家(主要指老子和庄子)则是以其精神的净化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如果说先秦儒家采取的是一种积极肯定人生、提高道德学养的方法来实现其超越,那么先秦道家则是以消

  • 标签: 精神境界 性问题 肯定人生 道德理想 内在精神 普遍原则
  • 简介: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对于六十四卦卦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敷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 标签: 孟喜 卦气 卦序 四正卦 十二辟卦 象数学
  • 简介:信息公开过程的曲解、裁剪引致的信息异化是规划编制部门与建设单位为规避组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义务的微妙的机会主义策略。本文分析了基于分工深化条件下个体的知识接受机制、不同预算约束线下个体效用异质性的两类信息异化现象,从信息证明费用的维度对抑制机会主义的司法治理给出与传统环境法学不同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着眼于激励而非强制的推动义务履行的制度框架安排。

  • 标签: 分工 异质性效用 信息异化 司法治理
  • 简介:荀子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伦理内容,且富有独具的理论特色。荀子认为人的生命本质与人的先天之性并没有内在的自然联系,人之为人并不取决于人的先天之性,而在于人拥有一种反制其性的能力。"性不足以独立而治",必以礼义治之,人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荀子阐说生命问题的基本理路。在这一理路下,荀子深刻揭示了礼义之于人的生命的重大意义,即:礼义对于人的生命并非仅具规范意义,它更是人的生命本质和主体性得以显证的基本方式。礼义与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意志存在高度的同一性,其实质是人基于主体的精神自觉而建构出来的合乎人的生命意志的规范,是人的精神存在的客体形式。因之,荀子才将对礼义的恪守视为养护生命的根本方式。这些构成了荀子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也体现出荀子生命伦理思想的独特意义。

  • 标签: 荀子 生命伦理 礼义 养生
  • 简介:在近代早期的英国医疗行业,商业利益与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人道追求之间一直存在冲突。一方面,处于特权地位的医生通过各自的协会限制行医人数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药剂师卖药赚钱。另一方面,英国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有较好的济贫与慈善传统,再加上后来政府的干预,还有医生护士的自发行为,构成了医疗行业制约商业利益的人道主义因素。本文探讨了这种天使与魔鬼并存的现象,以期对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启迪。

  • 标签: 内科医生 药剂师 人道追求 商业利益
  • 简介:从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开始,魏晋玄学在本体论上的突破,业已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通识。在“魏晋玄学流别略论”一文,汤用彤先生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魏晋之玄学则不然。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物之本体。汉代寓天道于物理。

  • 标签: 本体论 《魏晋玄学论稿》 中国哲学史研究 郭象 汤用彤 万物
  • 简介:《孔子诗论》“邦风”及“夏”的诗类名称发现,解决与澄清了《诗经)研究中一些重要学术问题。《诗经》“风”类名原为“邦风”而非“国风”,说明《邦风》分类虽然参照当时的行政区划,但主要是以《风》产生区域的历史上著名地望为其命名原则的,而非尽以当时分封的诸侯国名称命名,由此可以揭开《风》“周南”、“召南”、“王风”、“由风”等为何不出自于“国”之述,而“国”在采风过程却起到了“统一音韵”的作用。《孔子诗论》还再次证明古时夏、雅二字互通,《大夏》主要为王室皇族所用,而《少夏》主要为贵族大夫所用。

  • 标签: 楚竹书 诗论 邦风
  • 简介:在职业协会惩戒,一方面,惩戒决定人不得对裁决结果享有个人利益,尤其是金钱利益,同时,也不得对被惩戒人存在着个人偏见;另一方面,惩戒决定人应当保持独立性,通过内部职能分离制度可确保惩戒决定人的独立性,这兼顾了公正和效率的双重价值。另外,可采合理怀疑标准作为撤销职业协会惩戒决定或主张该惩戒决定无效的判断标准。

  • 标签: 无偏私 职业协会惩戒 适用
  • 简介:4月25—26日在中国台中举行,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会议涵盖儒家、道家与佛教等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其中儒家方面包括先秦伦理学、政治理论、新儒家等主题,旨在对中国哲学的“心”与“自然”或“本性”提供完整的检视。

  • 标签: 中国哲学 “自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儒家 东海大学 政治理论
  • 简介: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的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数目字管理 管子 经济实践
  • 简介:《老子道德经注》所谓的“自然”包括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自然”是指人类本性当中所固有的天地之性、“知”和好恶取舍之情等多种能力;狭义上的“自然”用来称谓实现“无”或整体性存在的能力。通过自愿地运用“无”或“以无为用”,人类不仅可以成就“上德”和德性,而且也能消除“下德”和仁、义、礼的弊端。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提出,只有以“上德”与德性为“本”,人类才能有效地驾驭—F德”与道德规范所代表的“末”。

  • 标签: 王弼 《老子道德经注》 自然 德性 本末
  • 简介:姚配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数术 内算 外算 易位 中西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