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是层位对比,纵、横波剖面上观测到的特征地层标志可作为对比的重要参考,如果纵、横波剖面具有相同的分辨率,则有利于识别特征地层标志,从而准确地进行层位对比,波长与分辨率密切相关,如果两剖面上波长近似相等,则分辨率大致相当,因此,为了有利于层位对比,需要进行等波长滤波,文中从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出发,导出等波长滤波要求的转换波与纵波理想的主频比,带宽比,滤波算子长度比等,并根据实际处理需要提出利用相关函数的频谱计算等波长滤滤算子的方法,实际资料的试验处理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等波长滤波 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层位对比
  • 简介:新港重力系指位于东经117°47’118°13’、北纬38°53’39°08’的一片重力值区,为沙垒田重力往北西方向的鼻状延伸,其东北、西北、西南分别为南堡、北塘、歧口重力低(图1)。1971年在其东部钻的海3井1750—3066.5m段钻遇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累积厚874m,由此引起对它的种种解释。笔者在收集研究有关重力、磁力、地震及钻井资料后认

  • 标签: 新港重力高 油气地质 基底凸起 剩余重力异常
  • 简介: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的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烃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的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的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的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的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烃裂解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岩中游离烃的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的深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烃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 简介: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王断裂带沙二段和沙三中段在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古流体势演化的关系又不完全一样.

  • 标签: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 古流体势 演化 油气藏分布 古孔隙度 古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