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区和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多样,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流域多样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政区多样与可持续发展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采用秩评分方法,选取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实测”依据,以10统计特征值为基础,评估了21GCMs东南诸河流域17气候要素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气候变量表现出不同统计特征,GCMs不同气候变量模拟效果并不致.与地面气象站点实测值对比,CSIRO:MK30、GFDL:CM21、GFDL:CM20、INM:CM30降水和地面气温模拟效果相对较好;流域高空气候要素模拟效果更佳模式有CGCM2.3.2、GISS:EH、BCCR:BCM20、GFDL:CM20;综合所有气候变量,BCCR:BCM20、GFDL:CM20、CGCM2.3.2、GISS:EH表现更优.优选出GCMs可以为东南诸河流域气候变化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GCMS ERA-40 NCEP 评价 东南诸河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全球变暖响应。据已发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认识

  • 标签: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 简介:通过对照处理和5mg/L、10mg/L、30mg/L、60mg/L、100mg/L和150mg/L6Pb^2+浓度溶液水培试验,分析了菖蒲(Acoruscalamu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不同生长部位对于Pb^2+积累效果。结果表明,水葱、菖蒲和芦苇体内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b^2+含量均随着水溶液中污染物浓度增大而增加,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同Pb^2+浓度处理条件下,水葱、菖蒲、芦苇体内Pb^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菖蒲地下和地上部分富集Pb^2+含量最高,表现出较强富集能力。水葱地下部分对Pb^2+富集能力在各个浓度处理条件下均高于地上部分;在对照处理和较低处理浓度下,芦苇与水葱相同,地下部分pb^2+积累浓度高于地上部分,而菖蒲则是地上部分富集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在较高浓度处理条件下,菖蒲和芦苇地上部分富集浓度较地下部分高。3种湿地植物在高浓度Pb^2+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强富集能力,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遴选物种。

  • 标签: 菖蒲 芦苇 水葱 Pb~2+ 富集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中碳有着不同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变化将在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明确土壤碳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分配及碳浓度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2年原位模拟氮沉降(对照,CK,0kg·hm^-2·a^-1、低氮LN,30kg·hm^-2·a^-1和高氮HN,100kg·hm^-2·a^-1),分析亚热带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和针叶林(杉木)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变化,以探究土壤不同层次、不同植被类型和凋落物是否去除条件下土壤可溶性碳氮沉降响应.结果表明:针叶林土壤不同层次可溶性有机碳差异较大,表层0~15cm在HN水平下最高;而15~30cm和30~40cm在LN水平下最高,HN水平下15—30cm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15—30cm和30—4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施氮水平有小幅度升高.通过模拟氮沉降前后表层土壤(0~15cm)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比较,发现针叶林和阔叶林氮沉降响应存在差异,氮沉降后瞬时效应显示,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氮水平而降低,但阔叶林并没有降低,甚至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在罗浮栲林.土壤自身碳含量差异也是影响其响应氮沉降重要因素;且模拟氮沉降后瞬时效果在定程度上影响最终长期结果,而凋落物去除处理效果短时间还无法观察到.

  • 标签: 氮沉降 可溶性有机碳 凋落物 阔叶林 针叶林
  • 简介:为探讨温州三垟湿地底泥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及其水质影响,测定了三蛘湿地水体、底泥中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三垟湿地底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盐,当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可成为水体主要污染源;底泥中全氮、全磷若有1%释放,则会使水体中总氮增加0.63~3.10mg/L,总磷增加0.94~4.70mg/L;若次释放,则会使水体中总氮增加62.50~310.00mg/L,总磷增加94.13~470.00mg/L;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即便切断外源污染,三烊湿地水体仍将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 标签: 底泥 水体 湿地 总磷 总氮 水质
  • 简介: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2018年5月至7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我省开展了土地例行督察,并向省政府反馈了《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例行督察意见书》(沈[2018]3号),指出了我省在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提出了要求。省政府例行督察发现问题高度重视,要求按例行督察通报会部署开展整改工作。为保证整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按期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任务,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 标签: 整改工作 自然资源 督察 政府办公 黑龙江省 土地利用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基于第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胁迫这四方面对厦门市进行生态评估,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占最大比重,建筑用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递减。2)全市林地和园地相对生物量密度、叶面积指数为较高水平;而草地覆盖度大多为中低水平;耕地年均净初级生产力较高。3)厦门市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等功能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等级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他区域较低。厦门市食物供给以同安和翔安区为主。4)厦门市岛内两区(湖里区、思明区)人类活动胁迫相对其他各区较为严重,这和岛内两区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GDP等较大有联系。

  • 标签: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系统态胁迫 厦门市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与NDVI相关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年均归化植被指数ANDVI相关,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步分析NPP随NDVI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与aNPP空间分布特征与距河流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与aNPP相关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显著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从人工湿地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方法,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如何进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研究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都非常低,但却是全球N2O最大自然源之,因而推测极有可能存在N2O潜在源未被认识,有迹象表明真菌最有可能是这潜在源贡献者,但实际研究证据并不多.为此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土壤为对象,利用室内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研究在水分60%WHC和温度25℃条件下土壤真菌细菌活性比及其N2O产生相对贡献.结果显示真菌和细菌活性比例分别是0.7±0.3和0.3±0.1,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5),真菌与细菌活性比为2.00±1.00;与对照相比,添加放线菌酮(真菌抑制剂)处理N2O产生速率减少了50.8±11.3%,添加链霉素(细菌抑制剂)处理则减少了43.7±11.8%,前者减少是后者1.15倍,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该米槠天然林土壤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真菌活性比细菌大,但二者土壤N2O产生贡献几乎相等.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具有较多限制条件,若得出可靠结论,还应该利用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内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同时今后应加强真菌产生N2O途径及机理研究.

  • 标签: 基质诱导呼吸抑制 真菌细菌活性比 N2O 真菌贡献 米槠天然林 中亚热带
  • 简介:在河蟹养殖塘边上构建了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河蟹养殖尾水中总氮和总磷净化效果,以及尾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沿程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7月1-6日,该人工湿地总氮和总磷含量去除率分别为87.03%和77.21%,说明该人工湿地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氮、磷污染物。位于人工湿地系统前端湿地单元总氮和总磷去除起主要作用。随着水力负荷提高,其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减小。在建立总氮和总磷含量与水力负荷沿程衰减模型中,总氮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衰减模型,总磷最佳拟合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

  • 标签: 养殖尾水 表面流人工湿地 沿程衰减模型 水力负荷
  • 简介: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增温和养分有效细根生物量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增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量有显著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增温与氮沉降交互作用总细根生物量则无显著影响。2)增温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温细根总生物量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7月份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增温0~1mm细根生物量抑制作用大于1~2mm细根,表明0~1mm根系增温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增温对表层0~10cm细根生物量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量,并引起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和生长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增温 氮沉降 杉木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 简介:全球变暖愈演愈烈,IPCC(2013)报告指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增幅可能超过1.5-2℃[1],许多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温度升高影响[2]。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地下碳输入重要渠道,每年碳输入可占光合产物5%-21%[3],因为大多数根系分泌物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它是驱动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主要有机碳源[4]。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平均气温 有机碳源 杉木根 根系分泌物 全球变暖
  • 简介: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铅(Pb)和镉(Cd)及其复合胁迫黄菖蒲(Irispseudacorus)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将黄菖蒲幼苗培养于250mL培养瓶中,以1/2Hoagland营养液预培养7d后,然后进行500mg/LPb、25mg/LCd和500mg/LPb+25mg/LCd复合胁迫处理,28d后测定幼苗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所有处理地下部干重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下降;在所有处理下,幼苗叶绿素a含量都下降;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都不显著;在500mg/LPb和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根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增加,但是在25mg/LCd处理下,幼苗根和叶中POD活性和叶中MDA含量都显著减少。Pb和Cd可以有效诱导黄菖蒲幼苗Pro合成,提高黄菖蒲幼苗抗性。

  • 标签: 黄菖蒲 淡水湿地 胁迫 生理反应
  • 简介:本研究以杜塘水库大坝断面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对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好氧/厌氧连续培养模拟试验,比较灭菌与非灭菌条件下,上覆水中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变化以及沉积物中氨氮和总氮质量分数变化,并分析培养前后沉积物中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变化,研究微生物氮释放影响.结果表明,灭菌组沉积物氨氮和硝酸盐主要通过上覆水-沉积物浓度梯度作用力进行扩散释放,较快达到平衡;而未灭菌组氨氮和硝酸盐释放受溶解氧浓度影响,缺氧环境在微生物作用下会促进反硝化作用以及氨氮释放,沉积物中含有10^4CFU/g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暗示着沉积物中微生物作用下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较为激烈.

  • 标签: 沉积物 释放 微生物 杜塘水库
  • 简介: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湿地造成空前压力,在短期内以人类活动干扰为主要特征;强度各异、来源多样干扰以城市湿地为载体候鸟生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着候鸟越冬生境质量,进而影响了候鸟种群变化。其中,量化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与其候鸟生境格局影响是生物保护工作重要内容之。纳帕海湿地(Ramsar湿地)是黑颈鹤(Grusnigricollis)中部种群主要越冬地,然而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已经影响了黑颈鹤种群越冬生境质量,因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在研究区内,根据黑颈鹤可利用景观,识别黑颈鹤潜在生境,结合2010~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干扰源多次实地调查资料,将影响黑颈鹤生境主要干扰源进行分类,确定其强度和干扰范围,从而确定2010~2015年期间黑颈鹤实际生境格局及复合干扰位置、强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越冬种群稳定期和迁离期实际生境分别仅占两时期潜在生境48.9%和38.3%,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黑颈鹤实际生境和潜在生境差异主要原因;其中,低复合强度干扰影响面积在稳定期和迁离期都接近总干扰面积90%,所以,低复合强度干扰是黑颈鹤生境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低复合强度干扰,可以快速、有效地起到保护和恢复黑颈鹤生境目的。

  • 标签: 黑颈鹤 越冬 生境 格局 人类活动干扰 城市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