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动气象站综合测试系统,基本上能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维修、维护实际业务中的测试需求。其能够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的在线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备件离线检查;采集器、智能传感器性能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线路板级维修辅助测试;地面探测设备维护、维修培训;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可以进行现场比对校验及作为应急气象站等。文章从该新型测试仪器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功能特点,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测试技术 仪器 测试仪
  • 简介:文章通过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寻找其规律,并查找观测中仪器、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为自动站代替人工站的观测提供准确数据、平均误差、预报规律和技术参考。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通辽国家基本站2011年逐日20时气温、湿度、气压资料,分析了自动观测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及产生差值的可能原因.分析认为:仪器的测量原理、感应原件的不同、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观测的时空差异和人为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采样和算法的不同是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产生差值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人工气象站 差值 对比 原因
  • 简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除工作中发现,DYYZ型自动气象站外转接盒及CAW$600型自动气象站地温变送器中使用的多片模拟开关集成电路CD4067BF及CD4066故障率较高,而且没有现成的测试仪器可以对其进行测量。再加上此类故障现象往往与采集器、传感器、电缆、外转接板或地温变送器板等故障现象相似,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模拟开关 集成电路测试仪 制作 CD4066 开关集成电路
  • 简介: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 标签: 格尔木 自动气象站 雷电防护
  • 简介:使用多参数估计方法评估自动气象站运行能力。该方法在提出单次最长故障时间和单次最短故障时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赋以不同影响权重,从而计算出自动气象站运行能力综合评估系数,该系数摒弃单一指标分别评估的不足,反映了自动气象站相对运行能力。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运行评估 综合评估系数
  • 简介:1.CAWS600自动站简单故障排除故障现象:在CAWS600自动站所采集的数据文件“Z”文件中,地温0-20厘米有时出现不连续的、或单个要素负值的不正常记录。这些负值数字常显示为“-245”或“-255”。

  • 标签: 故障排除 自动站 数据处理 报表 数据文件 不正常记录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2002年Milos500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两种定时气温记录和最高、最低气温记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记录值的差异,主要与仪器的观测原理不同和观测时间不一致有关;气温变化较剧烈时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气温差异存在季节性变化,但无明显的地域性;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剧烈,两者偏差较大,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十分重要。

  • 标签: Milos500型自动站 人工观测 气温记录 对比分析
  • 简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传输是依托GPRS/CDMA网络来实现的,通信网络不稳定及自身故障等原因.常造成数据资料不上传、上传不稳定、缺失和缺测等情况发生。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其在数据传输中几种故障的处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区域站 数据传输 故障处理
  • 简介:一、引言1968——1973年,位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区,因降水持续短缺,形成旱灾。受灾面积相当于美国领土的2/3,影响到16个非洲国家,死亡约25万人。持久的干旱使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张了500多公里。这一态势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1974年,由非洲国家首倡,联合国大会第29次会议就防止沙漠问题通过了3337号特别决议,其中包括倡议召开一次世界性会议,以便制订和通过一项防止沙漠的全面的行动纲领。这里,沙漠指的是,生产性土地的生物潜能衰减或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普遍退化,最终导致出现类似沙漠的景观。

  • 标签: 生物潜能 撒哈拉大沙漠 干旱半干旱区 萨赫勒 非洲国家 行动纲领
  • 简介: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笔者在近年来的业务管理中发现:云的记录简单,模式日趋严重,已成为阻碍观测内在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宝鸡站为例.1960—1969年和1980—1989年各十年的逐日各定时云状记录分类统计结果(表1)表明:①云类的观测记录总次数1960—1969年为23072次,29类云状均有记载;1980—1989年为15264次,减少了33.8%,尤其是1983年以后,29类云状中有

  • 标签: 云状 地面气象观测 云类 观测记录 积云性层积云 蔽光高积云
  • 简介:朱效民在2007年3月16日《科学时报》撰文指出,科学精神,从比较狭窄的意义上理解,可以认为是科学家在科研探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气质。然而即使近代科学确立以来,科学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对科学精神也越来越有相对多元的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日益呼唤科学精神,而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值得思索和探讨。其一,科学精神也是发展变化的,

  • 标签: 科学精神 多元化 精神气质 近代科学 科学传播 科学家
  • 简介:李禾在2007年3月30日《科技日报》撰文介绍,在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吴晓青指出,今年环保科技T作重点是:为实现总量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技术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和环境健康工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为控制污染总最减排、全国污染源普查等提供科技支撑。他说,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集中的重点区域,三湖、三河等流域的污染物减排目标,

  • 标签: 环保科技 控制污染 排污总量 污染物减排 《科技日报》 科技工作会议
  • 简介:陕西省一市和市一县通信租用两条2Mbit/s线路,电信SDH电路是主线路,移动SDH电路是备份线路。两条电路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当电信SDH电路出现故障,能够自动启用移动SDH电路,保证网络畅通。待电信SDH电路恢复正常,通信自动切换到电信SDH电路。

  • 标签: 通信质量 控制系统设计 市级 动态路由协议 SDH 主线路
  • 简介:自动气象站因其监控、观测、采集、存储资料方面的诸多优势,已成为今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主流.并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观测差异,这种差异对历史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并将深刻影响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因此对比分析两个观测系统之间的观测差异及均一性是非常必要的。结果表明合作气象站两种观测数据序列中,自动站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系统性偏低于人工观测值.平均气温则反之。在分析两个数据序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季的气温订正方程。订正后两个序列的差值明显减小.效果良好。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 均一性
  • 简介:介绍西北六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研究自动站资料的处理入库及MICAPS实时应用技术。以VisualBasic6.0为编译环境,完成逐时自动气象站资料的自动收集、处理、入库等,同时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和格式转换,实现用户所需的自动站资料调用,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利用率,从而实现高时空分辨率下的天气系统分析,为更精细的天气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西北地区 自动气象站 资料处理 MICAPS应用 精细化预报
  • 简介:加强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维护是确保自动站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本文从新型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下笔,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按照检修流程逐一检修,总结出了DZZ4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此加强对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标签: DZZ4型自动气象站 故障排除 方法
  • 简介:文章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区域自动气象站仪器运行和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为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人员提供维修、维护指南,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选址、安装和仪器选择提供借鉴和帮助。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环境 维护
  • 简介: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与保障是目前全区业务工作的一个重点,而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实时及准确性、连续性,也是自动气象站保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使观测数据具有代表、准确和比较性。通过近几年对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保障工作,总结出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定时数据异常的故障判断和检修方法、步骤,以及缺失数据补救办法。

  • 标签: CAWS600 数据异常 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