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可靠鉴定都柏林念珠菌基因型方法。方法临床念珠菌分离自临床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45℃温度试验时几乎不生长,且其他表型实验结果也符合都柏林念珠菌特征。对41例临床念珠菌和1例白念珠菌标准株、1例都柏林念珠菌标准株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yF10Ⅵ酶切后观察PAGE图谱。结果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后,39例临床�

  • 标签: 念珠菌鉴定 都柏林念珠菌
  • 简介:为了解本地区头癣患者病原菌与家养宠物关系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来本院1998—2004年就诊1020例头癣病患者及其所养宠物进行了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头癣 宠物 病原学 探讨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无绿藻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免疫缺陷患者增多,无绿藻病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治疗至今尚无明确方案及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红菜苔是我国独有的蔬菜资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63对SSR引物检测来自全国45份红菜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63对引物扩增出12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近2条带,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50~300bp之间,相似系数在0.56~0.89之间。结果表明,红菜苔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菜苔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标签: 红菜苔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在我国有着广泛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体系中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在20μL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mmolMg^2+(10×Buffer),0.5mmoldNTPs、1.0μmol引物浓度、0.24U/μLTaq聚合酶、1.5ng/μL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适用性和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ISSR 居群
  • 简介:SCoT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该标记不仅能获得与性状联系紧密目的基因,而且能对性状进行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研究。本文概述了SCoT标记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点,并从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基因差异表达与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SCoT标记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标记发展应用前景。

  • 标签: SCoT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图谱构建 基因差异表达
  • 简介:本文对2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资源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影响穗粗,穗位高影响穗长,株高和穗位均低资源不会有较高单株粒重;叶片数对资源筛选、利用有一定影响,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利用生育期较短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85、白鹤、二夏、品综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 标签: 玉米 种质资源 筛选 评价 地方品种 灰色关联度
  • 简介:真菌过敏性哮喘是由环境中真菌致敏原暴露诱导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真菌过敏哮喘患者肺部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间有复杂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道壁重塑并伴渐进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致力于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新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得真菌过敏性哮喘治疗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方法外,在抗真菌感染及其免疫学治疗控制真菌过敏性哮喘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 标签: 真菌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影响。方法用加入0%、0.1%、0.15%硼酸(w/v)Lee’s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25℃培养条件下,0.1%硼酸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其中对HJ065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硼酸进一步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菌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白念珠菌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白念珠菌抑制作用与CAI重复数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硼酸 耐受性 CAI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酮康唑喷膜对豚鼠体癣模型疗效。方法选择健康豚鼠20只,用穿刺法制备豚鼠体癣模型。将体癣模型随机分A组(新型酮康唑喷膜治疗组),B组(喷膜基质治疗组),C组(复方酮康唑霜治疗组)和D组(对照组)。根据豚鼠皮疹和真菌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组和C组豚鼠治疗后局部红斑和水肿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2周时,A组和C组真菌镜检、培养阴性率均为100%,明显高于B和D组(P〈0.05)。结论新型酮康唑喷膜对豚鼠体癣模型有良好抗真菌活性。

  • 标签: 新型酮康唑喷膜 体癣模型 疗效 豚鼠
  • 简介:南方锈病是我国玉米产区主要病害,玉米抗病品种利用是控制其为害一条最为安全和经济途径。但是,在我国当前玉米育种中,所利用玉米南方锈病基因多来自美国杂交种78599等。为寻找新南方锈病抗病基因,本研究对CIMMYT自交系CML470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发现CML470抗性由一个显性抗病基因(定名为RppC)控制,该抗病基因被定位于10号染色体短臂端部,位于SSR标记umc1380和umc1291之间,分别与两标记相距3.5cM和8.8cM。通过回交,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RppC被转移到了优良自交系昌7-2中。

  • 标签: 玉米 南方锈病 抗病基因 基因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 简介:马拉色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正常菌群之一,其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对马拉色菌分类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综述。

  • 标签: 马拉色菌 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 简介:韧皮部蛋白在维持植物形态、物质转运以及植物伤口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地域来源和性状特性差异均较大2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获得这2种芹菜韧皮部蛋白基因cDNA序列。结果显示:这2种芹菜来源韧皮部蛋白基因全长均为546bp,编码181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序列有3个位点不同,分别为:88G/A、399T/C和489T/C;在氨基酸序列上有1个位点不同,为30T/A。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9kD,pI值为9.18。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韧皮部蛋白与忽地笑等植物韧皮部蛋白相似度较高,在保守位置分别具有5个亮氨酸残基和4个色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芹菜茎和根等部位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

  • 标签: 芹菜 韧皮部蛋白 实时定量PC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有效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是保持作物异位保存种质资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首要工作.降低贮藏种子基因突变累积效应,控制种质资源繁殖更新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选择和污染所引起遗传改变,对制定科学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自花授粉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研究最新进展,并对更新种质资源活力、繁殖群体规模和种子收获方式对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影响进行讨论.

  • 标签: 繁殖更新 种质资源 作物 自花授粉 遗传 种子基因
  • 简介:真菌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致敏真菌、真菌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 呼吸道 皮肤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破壁效果是白念珠菌研究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菌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白念珠菌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菌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破壁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目的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方法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h、24h、48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结果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在与T细胞共培养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释放.

  • 标签: 无绿藻 TH17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 简介:白念珠菌具有双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性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MAPK途径,Efg1调节cAMP/PKA途径,Tup1介导抑制途径,Rim101调节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致病性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5,在阈值O.65处(L1)可将苦瓜分为2个类群,第1类群为野生种,第Ⅱ类群为半栽培种和栽培种;在阈值0.80处(L2)将第Ⅱ类群分为5个亚类群,L2划分反映了苦瓜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与果实性状、来源或地理分布有较高相关性;在阈值0.83处,第Ⅱ类群1亚类群又分为4类,大致分为滑身苦瓜(粗棱无瘤)、大顶苦瓜(棱细大圆瘤、倒锥形)、棱细圆瘤苦瓜以及尖刺瘤或凸瘤苦瓜,分类结果与苦瓜刺瘤有无、棱条粗细、瘤形状和瓜色等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刺瘤苦瓜为较原始类型。

  • 标签: 苦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RAP
  • 简介:通过检索近10a国内外期刊发表资料包括以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报道临床资料,复习、探讨国内外有关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概况和防治对策。结果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儿童浅部真菌病主要是皮肤念珠菌病和头癣,老年人浅部真菌病主要是手、足癣和甲癣;深部真菌病主要是念珠菌病,其他依次为隐球菌病、曲霉病、马尔尼菲青霉病、毛霉病等。由于深部真菌病诊断困难,目前主张对高危人群,应及早给予预防治疗和经验治疗,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敏监测等确立具体治疗方案。

  • 标签: 真菌感染 儿童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