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老年机构”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弥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新举措。指出,执法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要推进大数据和养老服务业有机融合;子女要主动陪伴老年人和适当为老人购买正规保健品;关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城市老年人 精神慰藉 营销陷阱 自强自助
  • 简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对用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移位机进行了构型综合和尺寸优化。优化后的设备在满足患者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总质量尽可能降低,有利于此类康复设备家庭化的推广。结果表明在移位机应力许可范围内,本设计满足体重范围从40kg到112kg和身高从145cm到195cm的人员使用,并能进行参数化尺寸编辑。最后通过样机乘坐实验验证了本研究的正确性,为康复领域器械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型综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 辅助工程 移位机 医学工程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下肢康复器人对脑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训练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每天接受下肢康复器人治疗30分钟,每周5次,共3周;观察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每天30分钟,每周3次,共3周。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Timedwalkingtest)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而且治疗组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两方面得分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据统计,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出院3月后依旧不能独立行走,导致足下垂、内翻等病理步态,使生活能力下降。下肢康复器人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步态训练新技术,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康复中。本文就查阅相关文献,对下肢康复器人、下肢康复器人在脑卒中后步态异常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浅析和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对步行障碍改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任意选取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下肢康复器人训练的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步行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6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的改善情况,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运动想象疗法、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步行障碍,调节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步行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康复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上肢康复器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偏瘫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6例老年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康复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康复护理工作中采取何种护理措施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老年患者为例,由参与此次临床研究的调查人员商讨两种护理方案,为了探究选择哪种护理方案能够显著的改善广大患者的临床效果,特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组别,每个组别选择一种临床护理方案,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而剩余的90例患者则采取舒适护理方案,并将其所在的组别命名为试验组,在为期一个月的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两项数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中,28例表现为非常满意、37例则表现为满意,而剩余的25例患者则透露出对此次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满,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22%;在试验组的90例患者中,41例表现为非常满意、45例则表现为满意,而剩余的4例患者则透露出对此次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满,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5%,通过数据结果的比较清晰可见,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加快其预后康复,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须给予广大老年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堪称为广大老年康复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舒适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