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年龄越小的猪潜伏期越短,通常在潜伏12-24h后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最长潜伏期在4d左右。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后,通常经历3-4d能快速爆发流行,在出现临床症状10d左右会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呈现逐渐缓和的态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是冬春季节高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均具有很强异感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高达100%,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5%-20%。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后,所表现的死亡率最高,有时死亡率在50%以上。基于此,文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临床症状及防控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收治的艾滋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艾滋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临床症状、影像表现、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4年至2021年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2 165例,其中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169例(1.4%);各年份艾滋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在AIDS住院患者中的占比总体变化不大,分别为1.8%(21/1 149)、1.1%(14/1 307)、1.3%(19/1 446)、0.9%(15/1 610)、1.2%(20/1 626)、1.2%(22/1 778)、1.7%(28/1 624)和1.8%(30/1 625),差异无统计意义(χ2=9.50,P=0.218)。169例患者中,男157例(92.9%),年龄为(37.9±12.2)岁,户籍为江西省者35例,上海市31例,浙江省29例,安徽省17例,福建省14例,江苏省11例,湖南省8例,黑龙江省4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河南省各3例,湖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云南省、广东省各2例,重庆市1例,来自非马尔尼菲篮状菌传统流行区的患者未查询到明确的传统流行区的旅居史。整个病程中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皮疹的患者分别为143例(84.6%)、73例(43.2%)和26例(15.4%);有肺部影像表现者147例(87.0%);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94例(55.6%),肝脾肿大者44例(26.0%);137例(81.1%)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2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13.6%,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OR)=3.33, 95%可信区间(95%CI)1.13~9.81, P=0.029)。结论上海市收治的艾滋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总体变化不大,近两年患病率上升,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损,无传统流行区旅居史和不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占比高。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2020年粤东地区411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粤东地区11家医院住院确诊为百日咳的411例儿童病例,对其临床及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11例确诊百日咳病例中,2019年有277例,2020年有134例;男女比例为1.52∶1,年龄(8.01±1.74)月龄,范围15日龄至6岁5月龄;>3月龄患儿占62.53%(257/411)。>3月龄患儿中,未接种百白破疫苗者占63.04%(162/257)。2019年发高峰主要集中在1—3月和7—9月;2020年发高峰集中在1—3月,8月份有一波小高峰出现。患儿均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持续咳嗽时间≥2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为(19.54±1.28)×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65.02±1.74)%,血小板计数为(479.42±19.98)×109/L;合并其他病原体者占54.50%(224/411)。结论粤东地区2019—2020年百日咳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多见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水平增高,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大部分病例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提示现行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策略可能需要调整。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病学 儿童 临床特征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惠水县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惠水县名居民采用自制冠心病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冠脉造影、冠脉CT检查,依据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学会制定《缺血性心脏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及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有关标准进行诊断,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冠心病患病率,对调查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惠水县20岁及以上3 152名居民中,冠心病现患人数187名,患病率5.93%(187/3 152)。其中男性冠心病现患人数119名,患病率6.62%(119/1 798)。女性冠心病现患人数68名,患病率5.02%(68/1 354),差异无统计意义(χ2=3.398,P=0.065);

  • 标签: 冠心病 流行特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惠水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有效的调查方法,从而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一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详细数据。包括病例的发现、追踪、检测、隔离和治疗过程。同时,运用统计方法对病例之间的传播链、感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发现,家庭聚集性传播是COVID-19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本次疫情中,初次感染者通常是因外出活动而感染,随后在家庭内部快速传播。家庭成员间密切的日常接触和共享生活空间是传播的主要原因。此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庭聚集性传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结论:针对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调查需重视家庭成员间的接触史和共享空间的风险。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和管理,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家庭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传播链 无症状感染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山东淄博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特征。方法: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通过整群抽样法在山东淄博地区抽取4248名60岁以上常驻居民开展问卷法调查,并开展肺功能检测,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调查6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在4248份问卷中有效问卷共4233份,调查结果显示患有COPD共415例,患病率9.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80岁以上、BMI超过24kg/m 、吸烟、家族史、职业接触、使用污染燃料取暖者COPD发病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山东淄博地区60岁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相对较高,且性别、年龄、BMI、吸烟、家族病史、职业接触以及污染燃料取暖的应用等均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需要对该类人群进行及时筛查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预防COPD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群 COPD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传染病,对于国家和养殖户来说,防止疫情扩散和控制病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家禽的健康,并维护养殖业的发展。

  • 标签: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 2015-2020年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流行分析,掌握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有效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 2015-2020年肺结核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嘉定全区共报告肺结核2657例,年均发病率为24.14/10万。其中男性1786例,女性871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76: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江桥镇年均病例数最高,为469例;嘉定镇街道年均发病率最高,为33.63/10万。按照发病年龄分组,发病数最高的组别为21-30岁。按照职业分组发病数最高的为民工。结论 近年来嘉定区肺结核发病率没有下降的趋势,防控工作仍很艰巨,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疫情的主动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其暴发流行

  • 标签: 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描述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下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科疾病谱调查、流行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初至2020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6586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前组,2020年2月初至2022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2293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后组。统计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比例。结果:疫情防控之前,男女比例为1.10:1,疫情防控之后,患儿总数量明显下降,男女比例为1.05:1;在疫情防控前后患儿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1岁至7岁之间,并且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在疫情防控之后患有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患儿占比有所提高。结论:疫情防控期间患儿数量明显下降,但是患儿男女比例以及年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同时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占比有所提高,临床应给予重视,及时调整医疗资源,保障患儿的健康。

  • 标签: 新冠疫情 疾病谱 儿科 流行病学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收集2022年1月1至20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通过流行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分析Delta变异株引起的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本研究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分别为276例和599例,密切接触者的罹患率为5.43%(15/276),次密接触者的罹患率为0.17%(1/599)。传播链关联确诊病例10例,一至五代病例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分别为20.00%(5/25)、17.86%(5/28)、0.72%(1/139)、14.81%(4/27)、0(0/57)。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显示:与病例同住/同屋、同餐、邻居间接触、同一交通工具接触、同空间、工作接触的罹患率分别为26.67%、9.10%、8.33%、4.55%、1.43%、0。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减少家庭聚集性病例和社区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病学调查 家庭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独山县麻尾镇2015—2019年狂犬暴露人群流行特征。方法:独山县麻尾镇2015—2019年狂犬暴露后处置登记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对1440例狂犬暴露者进行了流行调查,男女比例为840:600,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比例为75.00%(1008/1440),是最容易受到狂犬暴露者;受伤的动物以狗为主,占61.81%(890/1440),620例被狗咬伤,占44.44%。通常以上肢为主,其中63.89%(1440/920)。90.28%(1300人/1440人)暴露于第二类暴露,97.22%(1400人/1440人)门诊处理,第三类暴露者(10.71%)接种了狂犬疫苗,第四类暴露者(150人/1440人)接种了狂犬疫苗。对接受过狂犬疫苗的人群及III级暴露的人群进行了注射,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加强犬只管理及免疫接种;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增强防病意识;暴露后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使用高效、可靠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狂犬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流行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 245例HFRS患者,分析HFRS患者的临床流行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地区、病死率等,分析2008年至2012年、2013年至2017年和2018年至2021年组HFRS患者的临床流行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P值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 245例HFRS患者的年龄为(42.3±15.9)岁,以男性[79.24%(1 779/2 245)]为主,发病地区以西安市[69.53%(1 561/2 245)]为主,死亡132例,总病死率为5.88%。2008年至2012年有1 088例(48.46%)患者,病死率为7.17%(78/1 088);2013年至2017年有647例(28.82%)患者,病死率为5.10%(33/647);2018年至2021年有510例(22.72%)患者,病死率为4.12%(21/510),2008年至2021年HFRS病例数和病死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组患者的病死率、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发病地区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6.84、49.22、83.47、19.29,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2018年至2021年组年龄>60岁患者比例[23.33%(119/510)]分别高于2008年至2012年组的12.13%(132/1 088)和2013年至2017年组的12.36%(80/64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2018年至2021年组大高峰期(10月至12月)发病患者比例为62.35%(318/510),2013年至2017年组为56.26%(364/647),均低于2008年至2012年组的75.18%(818/1 088),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年龄>60岁患者的病死率为9.67%(32/331),分别高于年龄<30岁患者的2.86%(16/559)和30~60岁患者的6.20%(84/1 35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30~60岁、年龄>60岁、吸烟、有高血压病史、低血压休克和低氧血症与HFRS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比值比(OR)=2.243、3.632、1.484、3.532、79.422、143.95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OR=2.467,P=0.004)、低血压休克(OR=11.658,P=0.001)和低氧血症(OR=67.767,P<0.001)是影响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08年至2021年HFRS流行出现新的变化特征,其发病人数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的老年HFRS患者比例较前增加。合并高血压、出现低血压休克和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HFR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送检分离培养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共406株。根据大肠埃希菌是否对头孢他啶耐药分为耐药组(109例)和敏感组(297例)。使用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药敏测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完成细菌同源性分型分析,并使用PCR方法完成耐药基因检测,统计病例资料并进行危险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6.8%(109/406),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占89.2%);耐药组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等呈现出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组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敏感组(均P<0.05)。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9株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呈现出不同条带。PCR结果显示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携带blaCTX-M有73株(占67.0%),携带blaTEM有48株(占44.0%),携带blaSHV有11株(占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疾病(OR=2.03,P=0.017)、尿路感染(OR=2.43,P=0.001) 、导尿管(OR=1.88,P=0.014)和头孢菌素使用史(OR=1.67,P=0.035)是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ESBLs基因以CTX-M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型别。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导尿管和头孢菌素使用史是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建议结合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征和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从而预防和控制该类细菌的出现。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头孢他啶 大肠埃希菌
  • 简介:目的:分析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2017—2021年法定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2017至2021年报告的86063例法定传染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4种(23757例,27.60%)、丙类传染病10种(62306例,72.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流行性感冒病例为报告的主要法定传染病,占病例报告总数的48.03%。2018年至2021年,流行性感冒连续四年报告病例数居首位。从年龄分布来看,少年儿童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其他传播途径(手足口等)为主;青年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传染病,中年组和老年组以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疾病为主。从职业分布来看,以散居儿童及学生相对较多。从传染病来源地来看,主要为芙蓉区和长沙市其他区县,占病例报告总数的77.32%。结论:芙蓉区传染病病例报告相对集中,以常见传染病报告为主,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报告居首位,占病例总数的57.07%,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病例报告居多,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 标签: 传染病;调查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晋江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总结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晋江市HFRS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22年福建省晋江市共报告HFRS病例26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9/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0.58/10万~2.07/10万之间。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率位前5位的镇/街道分别是深沪镇(0.30/10万)、龙湖镇(0.30/10万)、罗山街道(0.23/10万)、新塘街道(0.20/10万)、永和镇(0.1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5∶1。发病年龄介于7~84岁;以30~59岁为主(67.54%),职业以农民(27.99%)、家务及待业(26.12%)为主。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平均为6.6天,病例报告以地市级以上医院为主(54.10%)。【结论】晋江市HFRS病例有明显年龄、职业、地域特点,近几年发病水平有下降趋势,建议继续坚持综合控制措施,特别是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鼓励早发现早诊断,加强鼠类宿主动物监测,推广快速检测试剂应用等,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