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市政工程施设周期长、配套工作多、管线搬迁杂、拆迁压力大、长条形场地的特点,本章介绍了市政项目建设实施中商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和要领。在履约控制、预算管控、风险管理方面也提供了若干完善方法,为当前市政建设项目商务管理提供借鉴。

  • 标签: 市政项目 商务管理 管理要点
  • 简介:摘要老龄化是目前世界人口发展的重要特征,健康老龄化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预防传染病是确保健康老龄化、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疫苗接种是最有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目前,针对老年人群的疫苗(老年人疫苗)存在接种率低、种类匮乏和保护效果欠佳等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以提高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重视,加强老年人疫苗的研发。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具有衰老、炎症、差异大的特征,疫苗设计策略与儿童和年轻人不同是老年人疫苗研发的关键点。此文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现状和研发关键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典型老年人疫苗及疫苗研发近况,综合分析老年人疫苗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老年人 疫苗 现状 关键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内流通的砖茶品种、产地、氟含量,以及人群砖茶饮用情况,为实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 - 11月,根据历史资料,对青海省39个县(市、区,简称县)有饮用砖茶习惯的3 066个行政村,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每户家庭人口学资料及砖茶饮用情况,采集砖茶样本测定氟含量,计算> 16岁人口日人均茶氟摄入量。结果共采集砖茶样本31 067份,以茯砖为主,占全部砖茶的89.97%(27 952/31 067),康砖占5.12%(1 592/31 067),青砖占2.29%(710/31 067),黑砖占1.85%(574/31 067),金尖、花砖、黑毛等其他砖茶占0.77%(239/31 067)。全省居民饮用的砖茶来自523种品牌,其中产地为湖南省的品牌有410种,产地为四川省的品牌有26种,产地为湖北省的品牌有11种,产地为河南等其他省份的品牌共有76种。砖茶氟含量均值为646.1 mg/kg,范围为40.0 ~ 2 295.0 mg/kg,氟含量≤300 mg/kg的砖茶占全部样本的7.80%(2 422/31 067);全省> 16岁人口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09(0.35 ~ 7.40)kg,日人均茶氟摄入量为1.93(0.39 ~ 18.64)mg;日人均茶氟摄入量超过国家标准(3.5 mg)的有15个县、486个行政村。结论青海省流通的砖茶以茯砖为主,氟含量较高,对人群危害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标签: 砖茶 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状况,探索苏州市胃癌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队列,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长期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剔除自报既往诊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以及入组半年内罹患胃癌者,共纳入50 13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并确定苏州地区胃癌各类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比(HR),同时分析性别在其他危险因素与胃癌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7.19年,共374人罹患胃癌,标化发病率为94.57/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为1组,HR=2.20,95%CI:1.92~2.53,P<0.001)、现在吸烟(HR=1.84,95%CI:1.10~3.07,P=0.020)、每周(HR=2.28,95%CI:1.28~4.07,P=0.005)和每天(HR=2.05,95%CI:1.16~3.61,P=0.013)食用腌制蔬菜是胃癌危险因素,女性(HR=0.44,95%CI:0.25~0.76,P=0.003)和使用冰箱(10年为1组,HR=0.85,95%CI:0.74~0.97,P=0.016)是胃癌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冰箱使用年限与胃癌的关联在男女性中存在异质性(P=0.009),性别与使用冰箱在对胃癌发病的关联中存在交互作用(P=0.010)。结论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率高,胃癌危险因素众多。性别与冰箱使用年限在对胃癌发病的作用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

  • 标签: 胃癌 危险因素 队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冠心病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双生子人群中冠心病的分布规律,为遗传和环境对于冠心病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34 583对双生子进行分析,描述冠心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分别计算同卵双生子(MZ)和异卵双生子(DZ)的冠心病同病率,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2±12.4)岁,本研究双生子冠心病患病率为0.7%,女性、年龄较高、北方、肥胖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更高。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MZ冠心病同病率为25.3%,DZ为7.4%,MZ高于DZ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的遗传度为19.3%(95%CI:11.8%~26.8%)。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均有MZ的冠心病同病率大于DZ的趋势,女性、北方、18~30岁人群和≥60岁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冠心病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冠心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遗传效应大小可能不同。

  • 标签: 冠心病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受访者驱动抽样(RDS)是一种专门针对隐匿人群的抽样方法,常用于跨性别者、暗娼、MSM等因耻辱感和法律制度的约束难以识别和接触的人群,并逐渐应用于一般人群。随着RDS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发现对RDS样本的社交网络规模赋予权重可以估计总体的情况及人群规模。本文对目前RDS在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RDS的发展及使用该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受访者驱动抽样 人群规模 估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中国≥50岁人群的衰弱轨迹,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中国项目第一至第三轮纵向数据,由32种变量计算衰弱指数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在组基轨迹模型中采用删失正态模型确定随时间变化的衰弱轨迹模式,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和行为影响因素对衰弱轨迹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 303名≥50岁且拥有3轮完整数据的调查对象进入分析,本研究识别出3条衰弱轨迹:低水平稳定轨迹(LT)、中度增加轨迹(MT)和高度增加轨迹(HT),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5.9%,19.1%和5.0%。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与LT组相比,HT组更倾向是女性(OR=1.88,95%CI:1.22~2.92)和农村居民(OR=1.87,95%CI:1.29~2.70)。在家庭人均财富方面,OR值有一个明显的梯度,较低的家庭财富更有可能归为HT组。结论本研究识别出了3种我国≥50岁人群衰弱轨迹的进展模式,并强调了干预措施应尽可能地以那些衰弱进展快速的脆弱人群为目标。

  • 标签: 衰弱 轨迹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 934名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1)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1 668/5 934),其中女性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40.6%(691/1 704)]高于男性[23.1%(977/4 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3,P=0.00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01)。(2)按性别不同对体检人群临床资料与甲状腺结节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男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3.0 kg/m2[82.2%(803/977)]、糖尿病[14.7%(144/977)]、高血压[44.4%(434/977)]及吸烟史[63.1%(616/977)]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78.9%(2 565/3 253)、8%(260/3 253)、29.3%(952/3 253)、56.9%(1 851/3 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39.59、78.35、11.80;P值分别为0.023、0.009、0.005、0.007)。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BMI≥23.0 kg/m2[55%(380/691)]、肥胖[31.1%(215/691)]、糖尿病[6.2%(43/691)]、高血压[28.9%(200/691)]、总胆固醇偏高[43.6%(301/691)]、甘油三酯偏高[28.4%(196/6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7.1%(49/69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29.1%(201/691)]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43.6%(442/1 013)、22.5%(228/1 013)、1.9%(19/1 013)、19.2%(195/1013)、34.7%(352/1 013)、17.9%(181/1 013)、21.5%(218/1 013)、4.5%(46/1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23、15.82、22.14、21.68、13.51、26.27、12.69、5.08;P值分别为0.007、0.006、0.009、0.007、0.008、0.005、0.005、0.024)。(3)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30,95%CI:1.463~1.621,P=0.009)、性别(OR=3.580,95%CI:2.931~4.381,P=0.005)、吸烟史(OR=1.360,95%CI:1.161~1.592,P=0.007)及高血压(OR=1.290,95%CI:1.121~1.482,P=0.006)为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素。结论襄阳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年龄较大者、女性、吸烟史及高血压为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患病率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我国糖尿病预防事业的重点对象。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早期临床干预对降低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专家共识对国内外关于糖尿病风险筛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作出界定,推荐因地制宜地通过无创糖尿病风险评分或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或脂联素检测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初筛,对风险评分≥25分或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或脂联素水平不达标的人群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糖代谢状态。推荐制定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将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教育贯穿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干预的全程。推荐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评估临床干预的效果,形成连续动态的糖尿病风险管理模式。

  • 标签: 糖尿病 筛查 危险分层 干预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期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妇科检查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包含20个问题的结构性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妇科检查的感受、对医生的期望、对检查医生的性别偏好以及不同性别医生检查场景下的陪人偏好等。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583份,有效回收率98.93%。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1 583例体检女性中,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感受是担心检查出不良结果[953例(77.4%)],对医生的主要期望是检查前沟通[779例(49.2%)];多数女性希望由女医生检查[1 354例(85.5%)],主要原因是感到放松[1 200例(76.0%)];在女医生检查时多数女性不希望有陪人[895例(56.5%)],男医生检查时则希望由护士陪同[793例(50.1%)]。家庭收入低于支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且文化程度与医生性别无偏好之间有强烈的反向关联,即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均P<0.05);在男医生检查场景下,年龄>55岁、妇科检查频率≥2次/1年的女性更倾向于不需要陪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无所谓(均P<0.05)。结论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期望是由女医生进行检查,且在检查过程中提供温和的方式和支持人员的陪伴;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医生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年龄、检查频率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 期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身体活动不足造成全球6%的死亡,而且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人群身体活动普遍不足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和充足的身体活动是保证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措施。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牵头,组织专家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科学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的编写。我们期待指南的发布与实施,能为科学指导中国各类人群身体活动、降低身体活动不足率,为促进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早日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指南 身体活动 促进 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远程诊疗在体检人群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21年9~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单位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睡眠远程诊疗认知相关问题(对远程诊疗的知晓程度、既往参与情况、远程就诊意愿、睡眠远程诊疗未来需求意向)。对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远程诊疗认知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现场调查单位体检人员204名,回收问卷204份,其中4份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98%(200/204)。结果显示总体远程诊疗认知情况:25%(50/200)从未听说过,59%(118/200)听说过并不了解,16%(32/200)听说过且了解。仅有9%(18/200)未来愿意选择远程诊疗,22%(44/200)未来愿意继续选择传统诊疗,69%(138/200)未来愿意选择传统和远程二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睡眠远程诊疗的就诊意愿调查情况:61.5%(115/187)表示愿意在有睡眠呼吸问题时尝试睡眠远程诊疗,11.8%(22/187)表示不愿意,26.7%(50/187)表示无所谓。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对远程诊疗认知度有差别,≥30岁且≤60岁认知度高于3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本科及以上学历认知度高于本科以下人群,在职上班人群认知度高于离退休等其他人群(P值均<0.01)。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远程诊疗认知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远程诊疗在体检人群中的认知度低,大多数人选择传统和远程相结合诊疗模式,未来选择远程诊疗模式的意愿不高,但愿意尝试睡眠远程诊疗的人群占大多数,文化程度是影响远程诊疗认知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睡眠 远程医学 认知
  • 简介:摘要:就医体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可影响患者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随国内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除医疗科技等的提升外,就医方式、就诊服务等也在新兴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不断实现更新升级。老年人、残障人士、军人等特殊就医群体或对网络技术等不熟悉,或对个性化就诊服务存在需求,对新型就医系统的合理建设提出了诉求。现结合患者实际诉求与新兴网络技术等的特点,试针对新就医方式下老年人、残障人士、军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改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就医方式 门诊服务 网络技术 特殊人群 就医体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崇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为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共完成筛查792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其中男性227例,女性515例,平均年龄63.93±6.38岁。结果:检出糖尿病患者116例,检出率14.6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超重肥胖、高血压史、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可以较好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高危人群 筛查 健康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检中高脂血症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0例体检中高脂血症人群,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常规干预)与实验组(40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体检中高脂血症人群干预中,对患者血脂水平有显著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脂血症 健康教育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由我院牵头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以2020年1月—3月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面对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患者生命质量总积分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到生命质量总分线性相关方程。结果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命质量总分(75.79±13.80)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3.20±0.78)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2.60±0.79)分。对于生命质量总分,女性、后遗症分级高及有吸烟史的患者得分低于男性、后遗症分级低及无吸烟史的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分型(r=-2.12,P=0.022)、后遗症分级(r=-4.13,P<0.01)、性别(r=1.83,P=0.048)、吸烟史(r=-0.18,P<0.01)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有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分级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呈线性相关(R2=0.170,P<0.01)。线性相关方程:Y=94.179-9.153X。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治疗方案也亟待整理与优化。今后,一方面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同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索更有效的康复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医患线上交流平台的建立,以及时督促指导患者居家康复。

  • 标签: 新冠 中医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解某县某镇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某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HIV 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HIV抗体1200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0人,确认阳性3人;其中男性占比47.25%,女性占比52.75%;以26~50岁年龄段为主,占比59.0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比52.42%;HIV抗体检测标本来源中体检门诊人数最多,检测构成比为30.58%;其次为孕产期检查,检测构成比为20.58%。结论:重点人群存在HIV感染及传播的风险,因此要加强该类人群健康知识及干预力度,通过HIV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者,便于遏制疾病的蔓延及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重点人群 艾滋病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开展深入分析,判断本地区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工作上潜在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7月1日3例社会体检,4例打hpv疫苗测血压,6例出入境的体检结果,对其进行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判断其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抗体监测结果。结果:13例结果中存在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69%。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很可能潜在存在着出境人群中,早日发现、早日诊断以及早日治疗,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体检 健康人群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