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罂粟用于减轻疼痛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803年由罂粟生物碱分离物质出的晶体,被证实是天然阿片的镇痛活性成份,称为吗啡。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镇痛药,但易造成耐受和依赖等副作用1。慢性疼痛发生在30%-50%接受癌症化疗的人和70%-90%的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已经成为治疗这些中度至重度急性和慢性癌症疼痛的“金标准”2。使用阿片类激动剂的副反应包括意识混乱,毒性,恶心,呕吐,便秘。越来越多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高死亡率是人们开新的和更安全的镇痛药另一个原因之一。

  • 标签: 吗啡阿片阿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主要有四种亚型,包括μ、δ、κ三类经典的阿片受体及及ζ受体,既阿片生长因子受体(OGFr)。人们对阿片受体的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与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广泛参与各种生理以及病理活动。近年来,阿片受体的抗肿瘤效应逐渐被发现并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近5年国内外对阿片受体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供了癌症治疗研究新方向。

  • 标签: 阿片受体 抗肿瘤 癌症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雌激素膜蛋白偶联受体,近年来在内分泌代谢研究中广受关注。GPER介导的糖脂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失衡是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生机制之一,有望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糖尿病的新药物靶标。本文从糖脂代谢和炎症几方面简要综述了GPER介导的雌激素通路的相关进展。

  • 标签: 受体,雌激素 代谢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解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ER和P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阳性表达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对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配合内分泌的治疗,增强疗效。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检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嗅觉味觉诊疗中心的314例嗅觉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8例,女156例,年龄6~78岁。对照组为来自体检中心且性别年龄相匹配、无嗅觉相关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对嗅觉障碍患者分别进行主观嗅觉功能检查(Sniffin′s Sticks测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tERPs和鼻声反射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2组tERPs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影响三叉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tERPs波形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引出率有所不同:外伤性嗅觉障碍为54.9%,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为63.6%,炎性嗅觉障碍为68.4%,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为56.9%。与对照组相比,嗅觉障碍患者tERPs的N1波振幅显著降低(P值均<0.001),外伤、炎症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患者P2波的振幅显著降低(外伤t=-4.11,P<0.001;炎症t=-2.04,P=0.046;其他t=-2.40,P=0.020)。炎性嗅觉障碍患者N1波潜伏期延长(t=2.15,P=0.036),而其他几类病因的嗅觉障碍患者tERPs波形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ERPs与嗅觉功能的损伤程度、oERPs缺失率以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均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嗅觉障碍患者的三叉神经电生理功能存在异常,tERPs波形缺失或N1波振幅减小是嗅觉障碍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

  • 标签: 嗅觉障碍 三叉神经 电生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收治的77例PD、25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53例健康对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组,分别采用嗅觉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对比3组的诊断结果。结果:PD组患者的嗅觉障碍程度明显高于PD叠加组和对照组患者,其嗅觉障碍发生率也比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帕金森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嗅觉检测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仅,受体拮抗剂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90例。甲组予Ⅸ,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缓释胶囊0.2mg,1次/d)治疗;乙组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片5mg,3次,d)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期限均不超过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复合治疗率的情况。结果治疗观察期间的结石排出率,甲组80.00%(72/90),乙组38.89%(35/90),P〈0.05。结石排出平均时间甲组(4±3)d,乙组(11±3)d,P〈0.05。治疗观察期间因症状加重或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做复合治疗者甲组4例(4.44%),乙组30例(33.33%),P〈0.05。甲组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退出的患者,乙组有20例。结论α1受体拮抗剂比传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的特点。

  • 标签: 尿路结石 Α1受体拮抗剂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minal A型30例,Luminal B型31例,HER-2阳性型10例,三阴型12例。观察不同分子亚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病变组织中ER、PR、HER-2和Ki67表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临床总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69.8%(58/83),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9例,占比为10.8%(9/83)。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最高为Luminal B型26例,达pCR最高为三阴型3例。病理学结果显示相对于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表达增加6例,χ2=1.03,P=0.310)、PR(阳性表达增加8例,χ2=1.56,P=0.210)和HER-2(阳性表达减少2例,χ2=0.10,P=0.748)表达无明显变化;Ki67表达化疗后25例(30.1%)较化疗前59例(71.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P<0.001)。Luminal A型化疗后增加5例,均由Luminal B型转化而来,但Kappa值为0.919(P>0.75),一致率为91.9%,化疗前后一致性好。临床有效比较,化疗后HER-2表达59例不变(临床有效48例)、9例上调(临床有效4例)、15例下调(临床有效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P=0.002);Ki67表达35例不变(临床有效20例)、7例上调(临床有效2例)、41例下调(临床有效3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Luminal B型临床有效率最高,三阴型pCR率最高。且能够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HER-2、Ki67下调对临床有效率有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疗效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 简介: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特异的Ⅰ型跨膜受体及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它通过识别病原体,能立即启动先天性免疫,并能通过信号传导启动获得性免疫,在急性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TLR家族共有13个受体,分布于各个器官脏器,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发挥其识别作用。该文对TLRs的结构和分布、相应配体及免疫功能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 标签: Toll样受体(TLRs) 配体 天然免疫应答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月龄,以频繁成簇抽搐发作起病,予地西泮、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无效,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起病第4天因癫痫持续状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出现嗜睡、意识模糊、不能认人、不自主动作、偶兴奋尖叫、夜间睡眠时间减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化,监测到频繁后头部起源的临床发作及电发作,脑脊液抗AMPA2受体IgG抗体阳性,诊断抗AMPA2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免疫治疗,加用拉考沙胺并减停丙戊酸后抽搐缓解,意识转清。临床上以频繁局灶抽搐发作伴有意识水平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婴儿,应注意鉴别抗AMPA2受体脑炎,尽早启用免疫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的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的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的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优化镇静/镇痛术离不开受体学说的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的选择就能降低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镇静 镇痛 γ-氨基丁酸受体 受体 阿片样
  • 简介:近年研究显示,白癜风是一种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Toll样受体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感知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反应,是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近年来,Toll样受体与白癜风的关系备受重视,该文就Toll样受体的结构与配体、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其与白癜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癜风 TOLL样受体 黑素细胞 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