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表面压(π)-单分子面积(A)等温线研究了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的气-液界面行为。结果表明:升高亚相的温度、降低滴加成膜物质的浓度和挤压速度、挤压前停留一段时间均有利于亚相上形成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其原因可能是升高亚相温度能够增强亚相水分子和其表面成膜物质的流动性,降低挤压速度和挤压之前停留一段时间能够使聚集的成膜物质分散,从而有利于成膜物质在亚相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在优化的单层膜形成条件下,制备了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的Langmuir-Blodgett膜,其层数与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最大紫外吸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此Langmuir-Blodgett膜具有良好的纵向均匀性和结构周期性,也进一步证实了亚相表面形成了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

  • 标签: 两亲性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 LANGMUIR膜 LANGMUIR-BLODGETT膜 表面压(π)-
  • 简介:摘要:过氧亚硝基(ONO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氧化剂,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几种用于ONOO-检测的荧光探针,其对于研究ONOO-的生理意义及相关疾病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ONOO- 荧光探针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约88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肝癌的致死率排第二,国际肝癌发病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如何精确的识别肿瘤边界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此临床问题,以及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优异性,本研究构建一种肝癌靶向的新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近红外纳米探针,可以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并且可以利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达到精确的识别肿瘤边界的目的。

  • 标签: 纳米探针肝癌近红外荧光成像
  • 简介:利用Suzuki反应制备得到三苯胺三吡啶(TPPA),通过季铵盐成盐反应制备得到超分子荧光探针(TPPA-DBB).通过核磁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动态光散射测试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表现出很好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质(AIE)和长斯托克位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是一种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聚集诱导荧光 三苯胺 细胞成像 超分子
  • 简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n^2+荧光探针BMPD,并利用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实验研究了探针分子BMPD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探针BMPD对于Zn^2+表现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而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其他金属离子对此探针的荧光则没有影响,因此该探针可对Zn^2+选择性识别.

  • 标签: 合成 荧光探针 锌离子 识别
  • 简介:采用文献法,研究了初中遗传学探针的设计方法、制作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得出了概念探针有助于厘清学生混淆的概念、检测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结论。

  • 标签: 初中生物学 遗传学部分 概念探针 教学
  • 简介:人参、党参、西洋参三种参类提取液对DNA的保护作用作了初步的研究。利用EB(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人参、党参、西洋参三种参类提取液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参类与DNA相互作用的常数定义为D,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三种参类醇提液的浓度大小对DNA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参类的醇提液均能与之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D值越大,参类与DNA作用愈强。样品浓度为50mg/ml时,3种参类对DNA保护作用顺序为:人参>西洋参>党参。

  • 标签: 荧光探针 DNA 人参 党参 西洋参
  • 简介:为制备可视化的转移消失蛋白(MIM)的I-BAR结构域重组体,克隆了顺联绿色荧光蛋白(GFP)探针编码序列的MIM-I-BAR基因.在6xHis标签原核表达质粒上成功构建了DNA序列.同时,实现了未标记荧光探针基因的MIM-I-BAR质粒的构建以作实验对照.成功转染至BL21(DE3)大肠杆菌细胞后,GFP偶联的MIM-I-BAR(MIM-I-BAR-GFP)蛋白表现出很强的可视荧光,该表达产物可方便的通过目测、荧光显微镜、免疫印迹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多种手段进行检测.此外,在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效率过程中发现,带有GFP探针的MIM-I-BAR重组蛋白在温度为10℃时产率最高,而并非37℃.这一特征与非荧光标记的MIM-I-BAR明显不同.研究证实该最佳表达温度条件适用于重组蛋白产品中量制备.所开发的带有荧光探针的MIM-I-BAR蛋白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在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应用以及药物开发过程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转移消失蛋白 INVERSE Bin-amphiphysin-Rvs 绿色荧光蛋白 基重组因 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笔尖为一字螺丝刀型的试电笔,对其进行改良。将其现有的一字螺丝刀型的笔尖改为探针型,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试电笔检查电路时需要剥开导电线的绝缘皮层而造成导电线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有效节约电路检查的时间。

  • 标签: 试电笔 金属笔尖 改良 探针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加超声引导下探针探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嘱咐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经腹超声进行纵切、横切和斜切,从多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及双侧附件区,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肌层和内膜回声,双侧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并测量内膜厚度,仔细观察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同时外阴常规消毒后,上窥器,探针经窥器缓慢进入患者宫腔内,观察结果。结果8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例中,其声像图特征70例表现为宫腔内及宫颈管内实性高强回声结节,边界清,回声均匀。4例表现为混合性不均匀回声,曾误诊为子宫内膜囊性增生,6例为中等回声,息肉肉眼呈淡红色,其形态为条形、水滴状或椭圆形,可单发,也可多发,息肉大小不一等。结论经腹超声加超声引导下探针探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加超声引导 探针探查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分析。
  • 作者: 李万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9-19
  • 出处:《科学技术创新》 2008年第9期
  • 机构:摘要:针对探针流量计,将其从特点、精度、安装费用、运行费用等几方面与孔板流量计进行比较,尤其从压力损失角度进行计算分析,探针流量计的推广前景广阔。
  • 简介:目前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发展迅速。本文通过西弗碱反应制备了水溶性好的Cu2+荧光增强型探针RH-V,测试了其紫外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RH-V可以在水溶液中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地识别Cu2+,检测性极限达到了0.82μM。

  • 标签: 荧光探针 CU2+ 罗丹明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应用于临床肺结核/耐药肺结核患者快速诊断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收集成都市龙泉驿区临床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对比分析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和线性探针技术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耐药检测效能。结果传统比例法药敏实验检测出103份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异烟肼(INH)耐药14例(13.59%),利福平(RFP)耐药5例(4.85%)、耐多药肺结核(MDR-TB)41例(39.81%);线性探针技术检测出103份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异烟肼(INH)耐药13例(12.62%),利福平(RFP)耐药6例(5.83%)、耐多药肺结核(MDR-TB)41例(39.8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线性探针方法适用于临床肺结核患者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结核病 线性探针法 药敏试验
  • 简介: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 标签: 1 8-萘酰亚胺 高分子 荧光探针 高选择性识别
  • 简介:以6-甲基-2-(α-羟甲基)-IH-苯并咪唑(MHMBM)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蛋白质对MHMBM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人血清总蛋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中性水溶液中,MHMBM的荧光强度与牛蛋白(B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检出限2.3μg/mL,线性范围4.6—60.0μg/mL。本方法用于测定两种样品溶液中的总蛋白,RSD(n=6)分别为1.7%和1.3%,回收率95.5%和98.6%。

  • 标签: 6-甲基-2-(α-羟甲基)-IH-苯并咪唑 荧光探针 人血清蛋白质 牛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本项目针对卵巢肿瘤标志miRNAs,从精简传感体系组成和级联信号放大的综合效应出发,构建集目标miRNA识别、聚合引物、聚合模板、信号报告功能于一体的功能能集成式核酸探针(FOP),同时利用核酸聚合醇、内切酶等工具酶的功能特性和球形纳米材料的大比表面积、电学效应等优势,研发相应的级联放大型核酸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识别新策略。本项目拟深入开展卵巢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前沿性研究,进而形成一批恶性卵巢肿瘤早期针对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与新技术,有利于推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和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电化学增敏传感 核酸探针 卵巢癌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