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传统上,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通过拟合迭代反演计算得到大地模型,然而,由于航空电磁数据道间的较强相关性,导致病态反演,并引起超定问题;同时电磁数据的相关性使其与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复杂,增加了反演的复杂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航空电磁数据变换为正交的较少数量的主成分,不仅降低了数据道间的相关性,减小了数据量,同时压制了数据的不相关噪声。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逼近主成分与大地模型参数间的映射关系,避免了传统反演算法中雅克比矩阵的复杂计算。层状模型的主成分神经网络与数据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对比显示,主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网络结构简单,训练步数少,反演结果好,特别是对于含噪数据。准二维模型的主成分ANN、数据ANN以及Zhody方法的反演结果显示了主成分神经网络具有更接近真实模型的反演效果,进一步证明了主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适合海量航空电磁探测数据反演。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反演 电导率
  • 简介:中国气象局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际气象合作与竞争,从2001年起,通过一系列系统工程建设,在关键和典型地区初步建成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至2007年底,已建立大气成分观测站29个,沙尘暴观测站34个(包括10个中韩沙尘暴联合观测站),开展了包括气溶胶吸收特性、散射特性、能见度、质量浓度、光学厚度以及化学成分等观测,

  • 标签: 大气成分 观测站 沙尘暴 运行评估 站网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对塔中地区30个储层包裹体样品进行了MCI(包裹体成分)与单体烃同位素分析。观察到包裹油与储层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有6个包裹体特别是下奥陶统样品显示C28-甾烷丰度相对较高、甾烷异构化程度相对较低、低分子量甾萜类化合物丰度相对较高等寒武系的成因特征,指示寒武系源岩对塔中地区有成烃贡献。多数分析包裹油显示中上奥陶统成因生物标志物特征,以及介于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之间的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特征,个别包裹油显示与中上奥陶统完全一致的单体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中上奥陶统对塔中地区也具有成烃贡献。塔中部分包裹油与储层油间、包裹油间显著的地球化学性质差异,指示该区具明显的多期成藏特征。塔中储层包裹体成分分析可有效地用于识别端员油、多期充注与混源聚集、恢复生物降解、气侵等次生改造原油面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于叠合盆地的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塔中 包裹体成分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混源
  • 简介: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 标签: 盐度 脊尾白虾 存活率 特定生长率 营养成分
  • 简介:2005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区域大气成分数值预报系统”开发了CAPPS第3版,将原来的单箱模式升级为与中尺度数值模式一致的网格化模式,可预报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浓度分布;为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和业务平台。2006年5月CAPPS-3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试验,并建立了产品发布平台,每天发布SO2和PMIO的浓度预报图和预报结论,

  • 标签: 数值预报系统 大气成分 技术推广项目 空气质量预报 中国气象局 中尺度数值模式
  • 简介:摘要:目前,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水泥窑协同处置是水泥工业提出的一种新的废弃物处置的重要补充手段,因水泥窑工况稳定,热容大,窑内气氛呈碱性,水泥窑烧成带气体温度可达1 700℃(远高于其它焚烧炉),且烟气在水泥窑炉内停留时间较长,使固体废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等有毒气体在水泥窑中完全分解。同时,水泥窑系统处于负压状态,不易出现烟气粉尘泄露等问题,且有害成分的排放也较低。与其它固体废物处置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与水泥原燃材料同时煅烧成水泥熟料,各化学成分计算入水泥熟料配比,处置过程中,需保证窑工况平稳运行及废物处置量的最大化,增产降耗等,生产既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水泥产品要求,又要保证排放符合国家标准GB 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因此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各成分分析测定,与水泥窑生产分析测定同样需要准确度、精密度,以便制定合理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方案,合理贮存、预处理、配伍等有效利用,生产合格产品,保证排放达标。

  • 标签: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 化学成分分析 测定探讨
  • 简介:对十三陵盖柿果的营养成分研究表明,柿果中糖度和维生素C含量高,并且富含钾、钠、钙、镁、铜、锌、铁、锰、磷、硫和硼等矿质元素,主产区泰陵、康陵地区的盖柿品质最优。盖柿产地土壤氧化铁、锰、硼、钼、铜、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含量高,土壤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等养分大部分属于富足状态。

  • 标签: 十三陵盖柿 品质 矿质元素 土壤养分
  • 简介:在岩石物性反演过程中,必须计算出作为孔隙度和矿物骨架性质函数的纵波速度(P波)和横波速度(S波)。然而,一些经验公式,比如时间平均方程或RHG公式只适用于单一均质,而不适用于混合矿物的情况;特别是碳酸盐岩地层,其骨架常常含有多种矿物并可能包含白云岩和石灰岩的混合物。本文中,我们建议使用有效介质近似方法(EMA)的均衡(或多晶质)变量来确定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介质的每一成分都被认为是一个三轴椭球体。颗粒和孔隙椭球体高宽比是孔隙度的函数。该技术由下列步骤组成:①确定孔隙和颗粒的高宽比,它们是孔隙度的函数;②对已知的矿物浓度和孔隙度,计算弹性速度。文中提供了双组分骨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计算例子。我们认为孔隙高宽比与矿物学无关,它们仅仅是孔隙度的函数。为了确定固体颗粒的形状,我们假定各组分的颗粒高宽比与单组分的固体骨架的高宽比是相同的。为了求出高宽比,我们求解由EMA预测的和由经验岩石物性方程计算的纵波速度、电导率之间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差异问题。我们对各独立的固体成分,使用经验的RHG公式计算纵波速度,用Archies法则计算电导率。然后为确定组分的几何形状,我们就可以求得多组分岩石的横波速度。在石灰岩一白云岩混合的情况下,横波预测值接近Castanga等人(1993)根据多矿物岩石Vp估算Vs的经验关系。为了验证这种模拟技术,我们把计算的纵波速度Vp和横波速度Vs与混合碳酸盐岩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它们非常一致。

  • 标签: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混合矿物 联合反演 椭球体模型
  • 简介:摘要:常规方法对装配式建筑中PC构件质量评价时易出现过程时间长效率低且结果不精确的现象,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方法。在选取质量评价指标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对建筑中各项操作以及成分所导致的PC构件发生形变原因进行分析。在选取质量评价指标后,需对指标设置权重,此操作中聚焦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质量,最终目的是让PC构件的生产质量符合装配式建筑项目要求。研究确定影响评价目标的指标层各元素,依据各元素特性进行归类,总结同类元素共同特征提取准则层元素。最后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等级构建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模型。为验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方法,与传统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方法和基于集对分析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质量评价方法更具有优势。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装配式建筑 PC构件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建筑物的数量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对于建筑工程城镇居民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程度。对于一个建筑来讲工程造价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影响建筑的整个施工进度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已经逐渐进入了产业化的模式,对于建筑造价的组成也需要更多的精确分析,本文根据实际的产业化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组成进行实际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书刊期望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帮助。

  • 标签: 产业化模式 建筑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
  • 简介:地震数据中的面波是严重降低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干扰波,它的存在影响了后续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本文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与反射波信号形态结构的差异,采用基于二维字典形态成分分析方法对面波噪声与反射波进行分离。根据面波信号的低频、低视速度和频散的特性,选择二维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作为面波的稀疏表示字典,根据反射波局部相关性较强的特点,选择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作为反射波的稀疏表示字典,构建地震记录在联合二维字典下的稀疏表示模型并采用块协调松弛算法进行求解,将地震记录分解为反射波部分和面波部分。对合成地震信号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有效压制强能量的面波干扰,而且还能很好保护反射波信号的波形。

  • 标签: 面波压制 形态成分分析 稀疏表示 二维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 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 简介:摘要:战备物资是为及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而筹措和储备的物资。战备物资储备的目的是使部队能够快速执行各类任务,确保部队能拉得出、跟得上。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战争具有持续时间短、对抗强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因此,做好战备物资储备工作,为部队初期作战提供快续、不间断的物资保障,对部队抓住战场主动权、夺取战争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对战备物资储备品种的确定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可行性的研究方法。

  • 标签: 战备物资 储备品种
  • 简介:运用数理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阿拉善高原腾格里沙漠地区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21个盐湖、八种水化学特征变量进行研究,获得四个可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主成分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得出各盐湖在四个新的主成分变量上的得分值,从而解释八种水化学成分变量与盐湖类型之间的相关信息。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盐湖水化学 阿拉善高原
  • 简介:针对直径小于62.5μ(4Phi)的颗粒在颗粒组合中的重量或体积占比超过50%的沉积物和沉积岩,提出了三角成分分类法(tripartitecompositionalclassification)。Tarl(陆源-泥质)的颗粒组合中有75%以上的碎屑来自盆外,既包括来自大陆风化的碎屑,又包括火山成因的碎屑。Carl(钙质-泥质)的颗粒组合中来自盆外碎屑的占比低于75%,而且在其盆内颗粒中,包括碳酸盐集合粒(aggregates)在内的生物成因碳酸盐颗粒占主导地位。Sarl(硅质-泥质)的颗粒组合中来自盆外碎屑的占比低于75%,而且生物成因硅质颗粒的数量要比碳酸盐颗粒占优势。划分出这三种类型的细粒颗粒状(particulate)沉积物和岩石,有效区分了具有明确的沉积环境而且有机质含量和次要颗粒类型存在系统性差异的物质(materials)。在地下,定义这些岩石类型的颗粒组合经历了差异明显但可预测的成岩途径,而这些成岩途径对全岩性质(bulkrockproperties)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意义,因此把细粒沉积岩归入这三种岩石类型之一,是预测其经济价值和工程品质(engineeringqualities)的重要的第一步。为了便于进行描述,这三种岩石类型的名称还可以与指示岩石结构的修饰词、更准确的成分划分、重要性比较大的具体颗粒类型以及成岩特征等结合使用。

  • 标签: 颗粒状 成分分类 沉积岩 沉积物 细粒 岩石类型
  • 简介:描述和了解沙特阿拉伯东部深度超过5000m的含气储层Z砂岩的弹性特征,以确定识别孔隙与流体的可能性.分析不同的测井资料,了解储层全面的弹性状态,确定大部分有效的属性组合,用于从含水砂岩中识别含油气砂岩.Z砂岩的地震反射具有Ⅳ类AVO响应特征.进行同步AVA反演,试图查明并绘制研究区内含油气砂岩的分布.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含油气砂岩储层是可以检测的.

  • 标签: 砂岩 AVO响应 岩性 流体 最佳指示器
  • 简介:细粒沉积物和沉积岩的Milliken(2014)分类,是为取代基于沉积构造、粒径和成分的现有命名方案而提出改进分类的一种尝试,它所依靠的是解释的颗粒成因。Milliken认为现有的术语很混乱,因此提出用新名词tarl、carl和sarl来限定泥岩分类的三种主要类型。我们认为所提出的这种分类不具有可行性,原因在于:(a)存在与所解释的颗粒成因相关的模棱两可;(b)要确定经过成岩蚀变颗粒的原始矿物特征有难度;(c)需要有许多地质人员并不普遍具备的特殊设备和技术。在我们看来,这一新提出的分类相对于以前已确立的分类方法并没有增进地质以识.

  • 标签: 成分分类 沉积岩 沉积物 颗粒 细粒 沉积构造
  • 简介:Camp等对Milliken(2014)的细粒沉积物和沉积岩成分分类的讨论,是受欢迎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这一重要课题的机会。然而Camp等并没有提到作为这种分类基础的概念模式:原生颗粒组合的成分对于控制着地下岩石总体性质演化的化学和力学变化途径来说,是一种关键的预测因素。如果人们承认颗粒成分与成岩作用之间的这种基本联系,那么Camp@提出的异议虽然有意义和值得讨论,但也不应该用于阻拦对所提出分类的全面试验,因为可选择的其他分类都没有涉及这种基本联系。这一分类对于与页岩(石油、天然气和C02的储层和封盖层)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全岩性质预测具有潜在价值,同时支持更广泛地了解细粒沉积物在地壳沉积部分流体流动和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 标签: 成分分类 颗粒成分 沉积岩 沉积物 细粒 答复
  • 简介:  根据穿过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波波速结构,依据笔者反演的当地现今地温线对P波波速进行温压校正,得到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地壳在600MPa和室温条件下的校正P波波速值.……

  • 标签: 下地壳成分 地壳岩石学模型 南海北部陆缘 西沙海槽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基于数学模型的LF-RH冶炼过程中C成分控制精度的预测与优化方法。通过建立LF和RH设备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工艺数据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以提高C成分的控制精度和冶炼效果。

  • 标签: LF-RH冶炼 C成分控制 数学模型 预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