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Gallucci和Quian(1979)提出引进一个参数ω=KL∞以取代冯·贝德伦生长曲线L(t)=L∞{1-e×P(-10(t—t。)]}中的参数L∞,因此原公式变为:L(t)=(ω/k){1-exp(-k(t-t。))}式中:Lt是时间t的体长,L∞是蕞大体长晶渐近值,K是生长常数。t。是开始的时间。

  • 标签: 生长参数 体长 引进 生长曲线 常数 取代
  • 简介:“禺山牌”尼鱼特点1、雄性率高。多年来,番禺农科所尼鱼雄性率稳定在99.5%以上。由于雌性鱼少,且雌性鱼在当年不产卵,不发生过度繁殖造成密度过大的情况,因而商品率高,市场售价好。

  • 标签: 奥尼鱼 鱼苗 过度繁殖 市场售价 雄性率 农科所
  • 简介: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喻清明等,1987)报道: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在4月龄开始明显地比雌性罗非鱼快,而且一直保持着这种差异。罗非鱼绝对增长量以4~8月龄最快,群体生长速度以10~12月龄最快;尼罗非鱼是由雄性利亚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

  • 标签: 奥尼 罗非鱼 反季节养殖 试验 生长速度
  •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水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作为主要出口水产品的罗非鱼的加工产业更具发展潜力,其在美国、中东、东亚、西欧等国有相当大的需求量。因此,罗非鱼的养殖规模将迅速扩大。如何生产雄性率高,质量上乘、生长速度快的苗种,已成为

  • 标签: 奥尼罗非鱼 苗种培育 池塘培育 清塘 水质调节 机械增氧
  • 简介:尼罗非鱼即人们常说的单性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Niliticatilapia)♀×利亚罗非鱼(Tilapiaaurea)♂杂交而成的F1代。因其生长快,抗病强,肉厚味美,骨刺少的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形成尼罗非鱼规

  • 标签: 奥尼罗非鱼 苗种培育技术 生长发育 池塘条件 水质
  • 简介:在13℃~15℃、18℃~21℃和28℃~31℃的土层温度下,将体质量7.0g和3.0g的活牛蛭Hirudinariamanillensis放养到湿度35%~45%、底铺水稻田土的体积为580mm×380mm×60mm的80目网箱中,网箱置于同等大的聚乙烯塑料箱中,密度变化在2~5kg之间,观察其越冬情况。150d的试验表明:温度为18℃~21℃时,牛蛭的越冬存活率最高,大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大个体的成活率最高(68.8±2.8%);小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高为61.0±1.9%。各试验组牛蛭的相对失重率随越冬温度升高而增大,28℃~31℃下大个体组的相对失重率最大(9.4±2.0%和10.2±2.2%);18℃~21℃下,小个体组相对失重率最大(9.6±2.8%和10.6±2.6%)。

  • 标签: 菲牛蛭 越冬 成活率 相对减重率
  • 简介:应用80:20池养技术,以尼鱼为主养鱼,鳙、鲢、鳢(鲶)等为“服务性”鱼,投喂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实施池塘面积91.5hm^2,养殖1周年,平均单产15562.4kg/hm^2,其中尼鱼11405.9lkg/hm^2,商品规格500-750g,主养鱼与“服务性”鱼产量73.3:26.7;平均单产值11.78万元/hm^2,获得每hm2纯盈利2.61元万。

  • 标签: 奥尼鱼 “80:20池养技术” 主养 增重率 雄性率 起捕率
  • 简介:蔗糖生产的副产品“滤泥”,蛋白质含量与麦麸相当。在饲料中混合一定数量的滤泥,鱼的增重和饲料累数略优于不用滤泥组,用滤泥代替大部分麦麸饲养尼鱼是可行的,试验组成本降低12.77%。节约成本效果显著。

  • 标签: 饲养 滤泥 配合饲料 麦麸 增重 试验
  • 简介:佛耳蚌是广西特有的淡水野生贝类,其自然资源十分枯竭,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左江被糖厂、矿场数度污染,江中挖沙、淘金,电、毒、炸酷渔滥捕,种种致危因素使左江水域生态环境遭致严重破坏,本次调查表明:原左江盛产的佛耳蚌,其自然资源及其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对佛耳蚌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左江 佛耳丽蚌 资源 枯竭
  • 简介:通过研究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reochromis.aureus)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来探讨其仔鱼阶段vc的需求量。平均体重为0.006g±0.0005的尼罗非鱼仔鱼被放置在50升的塑料桶中,每桶100尾,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在第1、2、3、4和5组中,饲料中Vc多聚磷酸酯的添加量依次为0(对照)、100mg/kg、200mg/kg、400mg/kg和800mg/kg。每天投喂3次,通过其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进行生物学评估。结果表明: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在所有组中彼此间都有显著差异。综合所有实验结果看,添加Vc多聚磷酸酯400mg/kg的第4组,仔鱼的生长和营养利用效率最好。

  • 标签: 奥尼罗非鱼 仔鱼 维生素C 生长
  • 简介:近年来在渔业研究的实践中,培弗顿—霍尔特(Beverton-Holt)研究的鱼类种群数学模式得到了广泛传布。首先,这个模式的声望在于它具有直观性,即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能估计出种群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变化特性。

  • 标签: 生长方程 生物学参数 鱼类种群 估算 渔业 电子计算机
  • 简介:据《北方网》报道:坐落在天津市河东区的东兴观赏鱼早市即将全面关闭,整体迁入位于东丽区先锋路和利津路交口处的东花鸟鱼虫市场。

  • 标签: 观赏鱼 东丽 市场 鱼虫 迁入 关闭
  • 简介:在两口4m×2m×1.5m的水泥池中各放人体质量1.4~1.5kg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XY♂)1尾,体质量0.4,0.6kg利亚罗非鱼O.aureus(WZ♀)7尾和4尾,每尾注射0.5个鲤脑垂体(PG)悬浮液催产。另在池塘内两口1.5m×1m×1m的32目网箱中各放人体质量1kg左右的雄尼罗罗非鱼(YY♂)1尾,然后分别放人体质量0.4~0.6kg的雌利亚罗非鱼(WZz♀)2尾和1尾,未注射催产剂。各箱配组繁苗20d后,移走亲本,将子代单独饲养至性别鉴定,分析杂交子代的性比,以判断子代中WY型罗非鱼的性别。结果测得3组WZ♀×XY♂的子代性比(雌雄比)分别为:114:111、40:164和4:16,1组WZ早×YY8的子代性比为3:503。卡方分析表明,前3组中有两组子代性比与1:3的期望值相吻合(P〉0.089和P〉0.79),一组不吻合(P〈0.001);后1组的子代性比与0:N的期望值相吻合(P=0.92)。实验结果推断WY型罗非鱼为雄性,通过探讨导致少数实验值偏离理论值的原因,认为目前构建WY♀-YY♂超雄罗非鱼自繁体系不可行。

  • 标签: 奥利亚罗非鱼(WZ♀) 尼罗罗非鱼(XY、YY♂) 测交 性比 WY型罗非鱼性别
  • 简介:投放等氮(32%蛋白质)和等热(3600千卡/千克)的半提纯饵料饲养利亚罗非鱼苗12周,在这种饵料含有12%牛脂时,鱼苗的生长与缺脂饵料饲养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现用这种饵料和含有2、4、6、8、10或14%牛脂的饵料饲养鱼苗时,鱼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饵料转换率(投喂的干饵料量(g)/鱼增重量(g)]的差异与饵料对鱼苗生长的影响是相似的。投喂含12%牛脂的饵料时,饵料转换率最低(1.9),而投喂缺脂饵科时,饵料转换率最高(2.8)。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而损失的鱼苗主要是因为逃逸。这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牛脂对利亚罗非鱼来说是一种不好的食用脂类。一般来说鱼苗生长不好可能是因为饵料中有低度不饱和脂肪酸。

  • 标签: 饵料 鱼苗生长 投喂 罗非鱼 成活率 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