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经阆中市科技兴农“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项目调查,家蚕病尤以病毒病发病面最广.危害最重,损失最大.一般在五龄中后期暴发成,大面积蚕茧减产20~30%,局部村社损失达50~70%,一旦暴发,病害成灾,蚕儿“无力回天”.在摸清发病规律,实施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蚕病暴发,把蚕病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蚕茧优质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控制在10%,示范社控制在5%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 蚕病 科技兴农 发病规律 配套技术措施
  • 简介:2月18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芭蕉林村委东瓜桥村的金柑果园里,前来参加全区推广“三避”技术开展生产自救现场会的代表们看到,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的金柑树上孤零零地挂着几个金柑,仔细一看,金柑果皮像被水煮过一般且大部分果实开裂,树下落了一地黄灿灿的金柑果;而实施了树冠盖膜避雨避寒栽培技术的金柑树上则是硕果累累,一片丰收喜人的景象,仿佛根本没有遭遇过灾害天气。代表们不禁感叹:小小一层膜,解决大问题。

  • 标签: 技术 广西 低温冷冻灾害 灾害天气 金柑 阳朔县
  • 简介:桑蚕5龄不除沙,自动上蔟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提高了养蚕劳动效益,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蚕劳动效率,缓解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与养蚕劳力不足的矛盾,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收益,将行之有效的常规技术改进、组装成从补催青至自动上蔟全程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

  • 标签: 省力化养蚕技术 自动上蔟技术 劳动强度 劳动效率 生产成本 技术改进
  • 简介:广西桑蚕业起步较晚,但各地纷纷把种桑养蚕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因而发展十分迅速.但广西种桑养蚕技术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停留在低水平的扩大再生产阶段.几年来,为了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广西在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但是由于技术培训等各种后期措施跟不上,不少农户尽管采用了新品种,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桑树的产量停滞不前,鲜茧的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面对我国入世的国际挑战,我们必须加大技术的投入.笔者结合本地实情,经过几年采用EM技术在蚕业上的应用实践,总结出一套桑蚕高产、稳产饲养技术,蚕病少,茧质优,茧层厚,解舒良好.现献给读者供参考.

  • 标签: 桑蚕 家蚕 饲育技术 养蚕消毒 催青收蚁
  • 简介:为了加强对全县茧丝绸生产的管理,振兴找县委业,县委、县府决定对全县的蚕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于1988年四月成立了县茧丝绸联合公司,对全县的种、茧、丝、绸主产买行统一瓴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将“农、工、贸”、“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系统;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大力投资,协调发展。公司成立以来,桑树基础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数量成倍增长,养蚕环境有些改善,蚕

  • 标签: 蚕业 茧丝绸 养蚕环境 联合公司 蚕桑生产 丝绸公司
  • 简介:重庆市的蚕种生产,多年来都是以春季生产为主,秋季生产为辅的生产格局,很少有种场进行夏季蚕种生产。为解决种场近几年劳动力紧缺的突出矛盾,提高房屋设备的利用率,解决秋用种入库计划困难的难题,我场从2004年开始探索夏季蚕种生产,见表1。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同行商榷。

  • 标签: 蚕种生产 夏季 技术 繁育 春季生产 房屋设备
  • 简介:省力化养蚕技术是蚕桑规模生产的重要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的优点和技术要点.五龄期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相对成熟,适宜在各地推广.

  • 标签: 省力化养蚕 斜面立体条桑育 技术
  • 简介: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自引进以色列水果栽培技术后,番石榴产量翻了几番。这项试点工程于2008年成功引进阿拉阿巴德地区,该地区有约40户果农种植有番石榴40hm^2。这是一种密集型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方式更节约土地。目前每公顷土地约种植277株树苗。种植户计划将增至400株,种植密度远远大于传统栽培模式。

  • 标签: 番石榴 新技术 产量 印度 水果栽培 节约土地
  • 简介:本文分析认为桑蚕削口茧仓储条件应通风、干燥、遮光、防潮、防鼠与防火。削口茧入库前必须认真检查,让其水分含量控制在10.5%以下,利于防止霉变。削口茧出库加工包括选茧、煮茧脱胶和漂洗。建议应用蒸汽煮茧脱胶,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燃料。

  • 标签: 桑蚕削口茧 仓储 加工技术
  • 简介:如何能让传统的蚕桑产业在新的形势下让栽桑养蚕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过程中得以传承?黔江区在新一轮的蚕桑产业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找到了一条适合黔江发展的"六化五配套"栽桑养蚕技术体系,对助推全区蚕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六化五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的背景2001年,黔江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蚕桑与烤烟、生猪一并列为全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并立足建设重庆市优质茧丝绸基地,

  • 标签: 养蚕技术 栽桑 农业支柱产业 茧丝绸 小蚕共育 方格蔟
  • 简介:桑树复壮的技术方法较多,其中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对于枝干健全、桑拳已呈现衰老、发条数逐渐减少或树形偏低、枝干和桑拳偏少的桑树效果极为明显。但在实际的桑园生产管理过程中,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措施大多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年年复壮却不见效果。为此,作者就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主要措施分述于后,供同行参考,以期达到桑树复壮目的。

  • 标签: 复壮技术 桑树 剪伐 生产管理过程 枝干 衰老
  • 简介:即时浸酸法,又称普通盐酸孵化法。任何制种时期只要于产卵后一定时间内浸酸,且技术处理得当,就能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此法是解决夏、秋用种严重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目前夏秋蚕种紧张的情况下,更有它的实用意义。

  • 标签: 浸酸 孵化法 夏秋蚕 蚕品种 盐酸浓度 浸渍时间
  • 简介: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结构调整,百色市桑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加桑农收入,开展夏伐桑园套种红薯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夏伐桑园中套种红薯的有关技术措施。

  • 标签: 夏伐桑园 红薯 套种 栽培技术
  • 简介:为加快新建果桑园投产见效速度,笔者2013年在我市柏垭果桑示范园对果桑摘芯快速养型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养成了主干和一支干两级树干,且主干直径达3cm以上,一支干直径达1.5cm以上。现将主要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 标签: 技术 果桑 养型 摘芯 试验示范 示范园
  • 简介:1990年以来,我县进行了蚕病预测预报及防病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蚕病测报和防治配套技术的内容及方法,促进了养蚕单产和效益的提高。现将1991年我县主要蚕病测报防治配套技术研究情况简介如下:一、主要蚕病的检测技术(一)微粒子病。为了超前掌握各季饲养的蚕种是否代毒或超毒,就必须早作检测,才能避免壮蚕期爆发微粒子病。一是,催青期抽检蚕卵,各季蚕种催青中,在蚕胚子发育至反转、点青期分别抽取不同场别,不同品种、不

  • 标签: 蚕病 微粒子病 蚕种催青 中肠型脓病 蚕期 浓核病
  • 简介:多丝量品种781是七十年代初期引进的系列七字号品种之一,经选配和782×734配对,取代了“川蚕三号”成为我省春用当家品种,从1976年起年制种量逐年上升,到1987年累计制种量达1500万张,1987年以后年制种量均在150万张以上,仅我场年制种亦15

  • 标签: 原原种 多丝量品种 品种性状 原原母种 全茧量 当家品种
  • 简介:养蚕技术指导“十步法”作者通过多年来走村串户巡回技术指导蚕桑生产,工作中总结归纳出“十步法”。即一看环境卫生和养蚕设施;二闻室内气味鉴别空气是否新鲜;三看温湿度是否标准;四看蚕发育是否整齐;五看蚕座面积是否达到超前扩座稀放饱食;六看蚕沙多少,断定用叶...

  • 标签: 养蚕技术 “十步法” 蚕桑生产 环境卫生 养蚕设施 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