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提高桑园产出是稳定蚕桑产业基础的重要措施,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这个目标。例如采取“6215”栽桑模式间作马铃薯、榨菜、黑花生等,重庆铜梁间套金钱草、四川阆中间套沙参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桑园半阴半阳的环境种植半夏等中药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 标签: 中药材 桑园 半夏 技术 优势 套种
  • 简介:近年来绿盲蝽在宜春的桑树上有危害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棉麻混栽区.研究该虫在宜春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有助于对症下药,适时防治.

  • 标签: 桑园 绿盲蝽 发生特点 防治
  • 简介:在几千年的蚕丝生产中,应用常规杂交技术育出了千百个家蚕新品种,为蚕丝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无疑地,它还将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包括种间杂交在内的家蚕育种新技术,乃是进一步发展蚕丝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家蚕(蚕蛾科)和蓖麻蚕(大蚕蛾科)属不同科昆虫;家蚕蓖麻蚕杂交(超远缘杂交)的研究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有关蚕的种间杂交研究尚处初始阶段(Deodikar等,1977;钱惠田等,1981;张果,1986)。蚕类

  • 标签: 杂交试验 大蚕蛾科 家蚕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 蚕丝业 同工酶谱
  • 简介:细蚕共育在广东蚕区兴起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如何认识细蚕共育对广东养蚕业的影响?认真总结二十年来广东细蚕共育的正反经验,对今后巩固、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广东细蚕共育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2年,广东蚕区已兴起细蚕共育。七十年代初,细蚕共育开展得最好的是化州县,细蚕共育率达90%以上。1975年省蚕业主管部门为了推广细蚕共育,在化州县那务镇举办了第一次全省细蚕共育培训班,推广化州县办好细蚕共育的经验。1976

  • 标签: 化州县 蚕业经营 蚕区 正反经验 养蚕技术 产茧量
  •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行业内部都存在着扩大经营的需求。对于养殖行业来说,融资行为的进行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文章针对养殖行业融资过程当中的困难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养殖行业 融资困难 诚信 贷款
  • 简介:选原种工作担负着繁育良种和保持品种种性的双重任务,鉴于原原种、原种繁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省一直把原原种、原种作为资源来统一管理.保持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延迟品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蚕品种资源的效益和作用,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是蚕业管理部门和选原种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品种性状 良种繁育 科学技术
  • 简介:六十年代通过人工饲料的研究,已查明蚕所需要七大类营养物质中,空气居首位,为什么?因空气涉及到蚕儿的呼吸代谢,特别是大蚕期为最,所以多年来农村中存在养蚕丰产的谚语:“小蚕要火,大蚕要风”,说明空气对蚕的重要性,否则会影响蚕儿的呼吸代谢,亦即影响蚕儿的体质。要

  • 标签: 蚕儿 呼吸代谢 大蚕期 小蚕 人工饲料 胸节
  • 简介:2010年3月16日,重庆市蚕桑站组织部分区县蚕业生产、经营、管理单位负责人赴广西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5人先后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横县蚕种场、横县校椅镇李有亿的益民蚕业服务部、上林县蚕业指导站、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蚕业生产 流通体制 考察学习 管理单位 技术推广
  • 简介: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台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1992年,“大蚕简易蚕台改进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大蚕 简易蚕台 改进与推广
  • 简介:施用除草剂,我国早在30年前(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开始施用于大农业生产,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经验和防治效果.近十年来,我省也应用于桑园,效果十分明显.它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持效久、效果好、省工节肥、简便易行的除草举措.既可杀灭杂草地上部的茎、叶,又能灭其地下的根、幼芽、种子,对快速抑制杂草的出土或生长、减少肥水争夺、增加产量、改善叶质,均有重要意义.尤其中、低产桑园效果更佳,一般可节肥25~40%,除草效果达80~90%以上.现将其施用技术简述如下,供作参考.

  • 标签: 桑园 除草剂 使用技术 灭草机理
  • 简介:文章主要概述纺织企业的管理和创新措施,用以提升纺织企业的效率,使纺织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纺织企业 管理 传承 创新
  • 简介:一、我市桑树概况:1983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调整了栽桑布局,在完善提高“四边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小桑园”、“大行桑”。并实行桑粮、桑经、桑菜的合理套作,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结构。

  • 标签: 栽桑 立体农业 单位面积 产叶量 为桑 生态农业
  • 简介:95年我县春、夏、伏、秋旱灾不断,气候异常。全年养蚕发种9.5万张,产茧4.1万担,养蚕单产21.4公斤,丝厂缫丝全年平均上车率91.42%,解舒率49.01%,一茧丝长864.5m。往年比,单产低,一茧丝长短。特别是春茧单产低、解舒差,一茧丝长短,是我县历年春茧最低值,而全年最高温期的正秋茧,单产高,解舒好,值得总结研究。农村栽桑养蚕是在大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农业

  • 标签: 气象环境条件 养蚕效果 茧丝长 生长发育 栽桑养蚕 蚕茧解舒
  • 简介:西充县地处成渝南两小时经济圈内,国道212线横贯全境,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地理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热适度,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306d,升钟水库控灌面积达80%以上,水保、长防,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明显,是生产优质蚕茧的最适生态区。《西充县志》也有"咸丰年间,谷雨之后,停征停讼,差不下乡重蚕也"的记载。

  • 标签: 西充县 蚕业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 控灌 停征 农业基础条件
  • 简介:文章以大连民族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为例,对应用型大学环境类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和改革,进一步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优化理论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教学更加适合环境类专业的特色,满足环境类专业需求。

  • 标签: 环境工程原理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 简介: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属性,要使一个蚕品种永恒不变是不可能的。家蚕是异体生殖的昆虫,即是一个很纯的家蚕品种,就其遗传基础而言,群体内各个体间还有一定的差异,只不过群体内不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处在平衡状态,保持一定的品种特性而已。如果蚕品种所处的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人们为了某种经济

  • 标签: 家蚕品种 种性 遗传基础 性状选择 品种特性 基因型频率
  • 简介:种桑养蚕是一项短、平、快项目,适宜在我县开发.要使项目扎根于凤山县,低产、低质的产品是经不起市场冲击的,特别是低技术含量和粗放经营、管理的项目更会没有前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革除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呢?凤山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分散,养蚕又习惯采用畜禽的养殖粗放方式,不乐意接受小蚕共育,亩产、单产、质量多年来得不到提高,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毁桑弃蚕.要想蚕业持续发展下去,并形成支柱产业,就得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经近6年来小蚕共育示范样板,效果很好,蚕茧单产、亩产及茧质都有所提高.根据凤山县的蚕业生产现状,养蚕生产必须全面推广小蚕共育技术,使之成为凤山桑蚕生产发展的有力技术措施,并长期巩固下去.

  • 标签: 小蚕共育 消毒防病 家蚕 产业化发展 共育员 共育室
  • 简介:1产业现状我县土质优良,气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条件。自古以来,农桑并举,栽桑养蚕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初,有四边桑8000万株,全县发种24万张,产茧500万kg,农民养蚕收入6000余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原南充地区第一位。此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受市场起伏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县蚕业开始下滑,到2003年陷入最低谷。2004年,我县蚕茧收烘、加工、蚕种生产环节全面进行改制,通过整合资源,新组建了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

  • 标签: 产业现状 武胜县 蚕桑 栽桑养蚕 气候温和 南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