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根超声仪一次性完成乳牙根治疗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乳牙根治疗,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根超声仪一次性治疗(观察组,n=25),常规治疗(对照组,n=2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6.00%(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76.00%(19/25),(P<0.05)。结论:针对乳牙根治疗,根超声仪一次性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根管超声仪 一次性 乳牙根管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服务方案减少老年患者PICC置后非计划拔的效果。方法:摘取2023年6月9日—2024年6月9日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行PICC置患者106例进行研究,以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每组有患者53例,分析两组非计划拔率等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拔率低于常规组;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服务方案能减少老年患者PICC置后非计划拔,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满意度 PICC置管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穿动脉梗死溶栓后24小时内动静脉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穿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的患者分为3组(n=30),A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10ug/kg,B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5ug/kg,两组患者均续以静脉内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h。C组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在溶栓24h后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溶栓前、再闭塞后、溶栓24h、溶栓7d时NIHSS评分;30d及90d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24h后及溶栓7d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及7d后A组及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溶栓30d后A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溶栓90d后三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穿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神经功能,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治疗的患儿2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回顾治疗前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患儿,糖皮质激素干预方式有效性较高,如果无效可以基于手术方式取出封堵器,但可能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风险,如果存在合并心力衰竭,则可以采用左室起搏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穿皮辩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抽选80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分对照组(43名)和观察组(37名)。前一组使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后一组使用穿皮瓣修复术。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说明观察组的有效性更具优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明显低于对照组(25.7%),说明观察组的安全性更可靠。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修复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2例,均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入院治疗,并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各36例。计算比较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持续低流量吸氧
  • 简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可减少频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肿瘤患者多程化疗提供了方便;但患者因置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 标签: 置管后 护理问题 PICC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患者 肿瘤患者
  • 简介:骨静脉穿刺置,能满足不同病种病人的长期大量输血、输液,以及多次化疗浅静脉的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可以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感,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同时也可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001年10月~2003年11月,我科共行股静脉穿刺置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 护理 穿刺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T造影是很多胆道手术后拔T前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T造影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减少T造影相关不良反应,提高T造影准确率,临床进行了多项尝试,如严格规范操作,坚持无菌原则、"三不"原则等。在造影剂方面,通过严格执行造影前碘过敏试验,合理选择、配制造影剂,并在造影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对症处理,达到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T管造影 不良反应 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216个牙髓、尖周炎及其它合并症患牙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与二次法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病痛,防止感染的蔓延。方法将125个慢性尖周炎患牙分为两组,一组63个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另一组62个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二次法,根据临床情况合并牙周情况的应联合牙周治疗;合并根分叉病变的应常规进行根分叉搔刮术;合并咬合创伤的应进行咬合磨改;合并隐裂的在根治疗后行全冠保护;合并根尖吸收的行根内固定术;对酚类制剂过敏的抗过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一年。结果半年后一次法和二次法成功率分别为89%、91.5%,一年后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7%、85.8%。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临床效果良好。对于复杂性慢性根尖周炎病人可合并多种疾病,采取多种措施联合治疗。

  • 标签: 根管治疗 临床分析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式留置胃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普外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式留置胃管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留置胃管有较好的实用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留置胃管 改良式 护理 效果
  • 简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癌从基因水平上加以分型,不仅能够判断肿瘤的预后,还能够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以腔型乳腺癌为研究方向,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腔型乳腺癌的认识过程;腔型乳腺癌的形态特征;腔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腔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腔型乳腺癌的分子遗传学;腔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腔型乳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管腔型 免疫组化 HER-2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次法根治疗与一次性根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80例曾于2019年至2020年间在本院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经治疗后发现采用多次性根治疗的患者较采用一次性根疗法的患者相比术后疼痛评分略高并且根尖炎症消退所用时间也较长,且不良反应率也较高,P

  • 标签: []根管治疗 一次性 多次法 咀嚼功能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腕松解术治疗腕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分析其治疗价值。方法:取本院3年内(2021.01-2023.12)内120例腕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为传统腕切开减压术治疗,研究组为横形小切口腕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血肿、瘢痕痛与柱状痛、掌浅弓损伤)、康复效果对比,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横形小切口腕松解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仅能够减少腕综合征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过程,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患者xx,男,7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憋痛、气短2年、加重6小时,于2007年6月17日上午7时10分入院,病人无高血压病史,患糖尿病10年,有烟酒嗜好,入院当天病人休息时,出现胸骨后憋痛、气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查体:血压128/78mmHg,神志清晰,口唇微绀,无颈静脉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标签: 房性早搏未下传 右束支阻滞 交替现象 高血压病史 心律 等频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深穿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单个腔隙性梗死 临床特点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