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 动脉入路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勃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栓子信号.方法2006年1~12月成功进行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的8例(女3例,男5例,平均年龄45.5±10.5岁).将手术过程分为4个阶段:(1)导引导管置放阶段;(2)导丝置放阶段;(3)支架输送阶段;(4)球囊扩张阶段.同步记录手术中各阶段TCD监测到的MCA远端栓子数目,记录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即刻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狭窄率为79.4%±7.8%,术后降至9.4%土8.2%,P<0.01.MCA近端狭窄处Vs术前305.3±61.5cm/s,术后即刻为201.1±40.5cm/s,P<0.01.4个阶段均可监测到栓子信号,分别为3.5±4.2、8.9±7.2、4.6±5.8及14.5±7.0(P<0.01),以第4阶段为著.结论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增加狭窄远端脑组织血流供应.术中各个阶段都能监测到栓子信号,但术中栓子脱落与术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经颅多普勃 大脑中动脉 支架成形术 微栓子
  • 简介:锁孔创神经外科手术经十余年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为规范应用锁孔手术技术,交流和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创理念,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定于2008年11月7~10日在美丽的古城苏州举办第八届国家级神经外科锁孔创手术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08-04-04-018),形式包括:讲座、手术录像讲解,头颅标本解剖操作。届时将邀请国内

  • 标签: 学习班通知 微创技术 技术学习班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卡氮芥(BCNU)球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此法研究缓释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ODS2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37nm。结果BCNU在0.005—0.35μmol/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2),最低检测下限为0.005μmol/ml。采用低、中、高浓度(0.03、0.1、0.3μmol/m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33%、101.43%和102.04%,日间及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4%和〈1%。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PLGA缓释BCNU时间可达3w以上。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缓释BCNU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 标签: 聚乳酸/羟基乙酸 卡氮芥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释放动力学
  • 简介: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的第六届“神经外科锁孔创手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NO.2005—04—04039)定于2005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苏州举行。重点介绍锁孔手术及相关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等神经外科创技术。形式包括讲座、手术录像讲解及实体标本操作、学术讨论。学习班还邀请了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HD.Jho(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T.Kawase(Kawase入路手术)及国内著名的创手术专家进行讲座。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学习班 六届 Kawase入路
  • 简介:目的对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目的探讨诗人的“痴狂”这一特殊的精神现象及其基本内蕴。方法运用中国型生命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古典诗学创作论与传统精神病理学互相关联的方法对诗人的“痴狂”加以考察。结果诗人的“痴狂”作为轻度神经症,来源于价值时空及其逻辑和工具时空及其逻辑间,灵性生命和肉体生命间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和现实时空维度和人文生命层面构成了“正邪两赋”的基本格局。结论诗人的“痴狂”对于麻木,庸俗的凡人具有提醒精神的治疗力量。

  • 标签: 治疗 麻木 轻度 神经症 病理学 生命
  • 简介:认知治疗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疗法之一但是其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矛盾。为了逋应中国的文化,本文引入效标的概念,封经典的认知治疗模式进行了修订:提出治疗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克服效标缺失、效标不当以及效标不力三类错误。并建议使用自然效标和虚拟效标来增进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认知治疗 中国传统思维 西方 传统思维方式 治疗模式 效标
  • 简介: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变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等复杂多样.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较多,而其结果及评价不一,有的差异较大,甚至因处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本章遵循唯物辩证的临床思维,根据临床客观实践,结合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治提出应普遍重视的原则及日常医疗中可采取的措施。特别在急性期给予正确的判断和针对性强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应重视临床病理类型(病变部位、范围等)及病期(主要是时间窗),以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综合治疗方案,力求在临床上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还能起到规范作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防治指南 临床病理类型 中国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 简介:第二节脑梗死诊断(一)常规诊断1.临床特点(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发病前可有TIA发作。(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 标签: 防治指南 脑血管病 心源性脑梗死 中国 神经功能缺损 偏身感觉障碍
  • 简介:二、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2周)、恢复期(2周~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脑循环;应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6h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

  • 标签: 防治指南 脑血管病 改善脑循环 降低颅内压 中国 支持治疗
  • 简介:我刊秉承紧跟国际卒中医学发展趋势的理念,每一期都针对特定的专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以期能传递国内外在卒中热点问题上的研究和进展。现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以及卫生系统科研、教学以及医疗单位征集优秀论文,详细内容如下.

  • 标签: 征稿启事 卒中 杂志 中国 医学发展趋势 高等医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