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解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非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结果:53.3%(48/90)的标本显示P53蛋白向染色阳性.肺鳞癌和腺癌的阴性率分别为64.3%(36/56)和35%(12/34)。统计学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结果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无显著关系,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53蛋白染色阳性和阴性组病人中位生存月数分别是24个月和55个月。Kaplan-Meir图显示二组病人术后生存概率有明显差异。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阳性与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是非细胞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判断指标。

  • 标签: P53蛋白 异常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病人 阳性 预后
  • 简介: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肺,原发于子宫颈的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罕见。SCNEC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由于SCNEC发病率低,前瞻性研究少。作者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围绕SCNEC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特点 病理学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背景和目的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比较快的肝癌治疗手段,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可反复治疗的特点,多项研究证明其对于肝癌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小肝癌的主要替代手段,甚至可作为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TACE联合射频消融,TACE可发现和治疗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微小病灶,控制肝肿瘤周围可能存在的微卫星灶,并有利于日后射频治疗的施行;此外,射频消融术前行TACE治疗,可以减少肝肿瘤的血流,从而减少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热流失,从而增加消融范围;射频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协同发挥TACE过程中注入化疗药物的疗效。因此TACE联合射频消融可提高肝细胞癌的疗效。本研究是第一项研究RFA联合TACE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比较RFA联合或不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此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完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189例直径小于7cm的肝细胞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完成对照试验。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HCC单个病灶≤7cm,或3个或以下病灶,每个≤3cm;3无影像学证据显示大血管侵犯且无肝外转移;4B超下可见病灶且病灶和腹壁之间有安全距离;5ECOG体力状态评分0;6之前未接受过HCC治疗;7患者Child-Pugh肝功能A或B级。患者随机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n=94)或单纯RFA治疗(n=95)。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体生存率,次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第三终点为不良事件。结果随访7至62月期间,TACE-RFA组死亡34例,复发33例;RFA组死亡48例,复发52例。TACE-RFA组与RFA组患者1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6%、66.6%、61.8%以及85.3%、59%和45.0%。两组对应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4%、60.6%、54.8%以及66.7%、44.2%和38.9%。TACE-RFA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RR=0.525,95%CI:0.335~

  • 标签: 射频消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 无复发生存率 总体生存率 化疗术
  • 简介: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ductal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液相芯片分析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tu-bularandspindlecellcarcinomaofkidney,MTSCC-K)为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MTSCC-K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癌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过程中肿瘤体积动态变化的情况。方法2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NSCLC的患者接受IMRT,分别于放疗前、放疗20Gy、30Gy、40Gv、50.5Gy、61Gy时予以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检查,在各次cT扫描上勾画原发肿瘤(GTV)和纵隔转移淋巴结(GTvnd),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放疗剂量的增加,GTv和GTvnd的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Gy后肿瘤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选择放疗40Gv时肿瘤体积与放疗前肿瘤体积进行比较,GTV(t=5.019,P=0.ooo)和GTvnd(t=5.267,P=0.000)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中位值为分界点,GTV≥101.45em3GTV〈101.45cm3、GTVndI〉50.35cm^3和GTVnd〈50.35cm,放疗40Gy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与放疗前肿瘤体积缩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9,P=0.000;t=6.491,P=0.000;t=5.449,P=0.000;t=7.919,P=-0.000)。大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结论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放疗40Gy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逐渐缓慢,大体积肿瘤比小体积肿瘤缩小更快、更明显。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肿瘤体积 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5例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长春瑞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在每一周期的化疗期间联合5次局部区域热疗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盖诺)+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毒性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3例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有效率63.6%;对照组32例治疗完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3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66.7%,对照组37.7%,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方面,两组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0%和68%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1%和4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并能改善生活质量,而不增加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热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脑转移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厄洛替尼是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可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期,经选择患者获益更为明显。目前厄洛替尼也逐渐用于NSCLC脑转移的治疗。本文通过分析厄洛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NSCLC脑转移的靶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每2~3月评估疗效。结果: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厄洛替尼对脑转移灶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8%和81.1%,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6例,稳定(stabledisease,SD)24例。全身病灶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8%和64.2%,其中CR1例,PR18例,SD15例。脑转移灶的中位进展时间为7.3个月,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15.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7.7%和11.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S评分及EGFR状态为影响生存的因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75.5%和37.7%。结论: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 标签: 脑肿瘤 继发性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 简介:目的:探讨和比较GP、NP、MVP三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GP、NP、MV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x^2检验比较。结果:GP、NP、MVP三个不同化疗方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46.2%(12/26)、46.9%(14/32)、36.8%(14/38),各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NP组骨髓抑制和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P、MVP组(P<0.05),NP、MVP组脱发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GP组(P<0.05)。GP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GP、NP和MVP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GP方案更安全,值得推荐作为治疗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联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健择 诺维本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在保证与常规切口近似的疗效前提下,探讨经胸部切口实施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310例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切口组(改良组)143例,传统组167例,其中包括6例在术中由切口转换为传统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改良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疼痛程度、上肢功能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切口实施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损伤,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基本相同,但少部分病例应用受限。

  • 标签: 肺肿瘤 食管肿瘤 根治术 胸部小切口
  • 简介:据意大利学者报道,对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或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的存活率是相同的。意大利那不勒斯NazionaleTumori研究所的BrunoDaniele博士指出,HCC患者经常采用肝切除术或PEI治疗,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意大利肝癌计划(CLIP08)中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肝切除术与PEI对存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进行肝切除术(病例)或PEI(对照)治疗的单结节HCC(≤5cm)患者进行研究,配对标准为诊断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经皮乙醇注射治疗 肝癌 手术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参一胶囊(人参皂甙Rg3)联合去甲长春花碱与顺铂方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参一胶囊20mg每日2次口服,白化疗前3天开始用药至化疗停药后7天止,共39天。对照组35例给予NP方案化疗。均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37.1%(13/35),对照组有效率31.4%(11/35),两组疗效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卡氏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CD4/CD8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率治疗后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一胶囊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并可改善行为状况,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参一胶囊/人参皂甙Rg3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近年来关于非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新的细胞分子受体,针对EGFR基因突变研究出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NSCLC策略中成功有效的靶点途径,与传统一、二线化疗方案相比,其具有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正常细胞损伤,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从而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对其持续精准治疗的有效性构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EGFR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突变及与NSCLC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EGFR受体在未来NSCLC治疗领域中的前景。

  • 标签: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bronchialarteryinfusion,BAI)化疗后再行手术切除治疗Ⅲ期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4例Ⅲ期NSCLC患者,在肺癌手术前先行BAI化疗,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中32例有效,30例取得手术机会,2例未能完全切除。结论术前BAI化疗是治疗Ⅲ期NSCLC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能明显提高Ⅲ期NSCLC的手术根治率,并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术前化疗 肿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NSCLC)中伴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41例NSCLC患者中ALK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与分析伴ALK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SCLC患者中A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2%(13/141)。ALK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是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病理分型、原发部位、是否有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年龄≤57岁)、EGFR阴性的NSCLC患者是ALK突变的高发人群,建议此类患者进行ALK检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 简介: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1例(1.6%)、PR25例(41.0%)、SD31例(50.8%)、PD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患者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联合长春瑞滨(NVB)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NDP80mg/m^2,静滴,d1;NVB25mg/m^2,静滴,d1、d8。对照组采用顺铂80mg/m^2,静滴(联合水化),平均分在连续3d内使用;NVB25mg/m^2,静滴,d1、d8。两个方案均为28天为1个周期。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6例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25例,其中3例CR,5例PR,10例SD,7例PD,有效率(RR)为32.0%(8/25);对照组21例,1例CR,4例PR,8例SD,8例PD,RR为23.8%(5/2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外(P〈0.05),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国产NDP联合NVB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胃肠道反应,病人耐受好。

  • 标签: 奈达铂 长春瑞滨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评价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为Ⅲb~Ⅳ期非细胞肺癌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DP方案化疗,试验组D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3个月乌苯美司胶囊,每位患者完成至少3个周期化疗,观察两组外周血有核细胞CD4/CD8、总生存时间、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服用乌苯美司胶囊后较对照组CD4/CD8比值显著提高(P〈0.05)。两组客观疗效(CR+PR)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36.0%和43.3%;总生存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非细胞肺癌DP方案化疗患者服用乌苯美司胶囊后虽客观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总生存时间,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 标签: 乌苯美司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TKI)的代表,对于治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耐药后出现EGFR-T790M突变阳性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疗效显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与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相同,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其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C797S突变、多种旁路途径激活、细胞肺癌(SCLC)转化、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等。本文将对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奥希替尼 耐药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 简介:目的检测Survivin和Skp2蛋白在非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例非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urvivin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和Skp2的表达,统计Survivin与病理特征及Skp2的关系。结果76.7%(23/30)肿瘤组织survivin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Survivin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7%),χ2=25.9,P〈0.001。Skp2在非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0.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0%),χ2=18.8,P〈0.001)。Survivin表达与非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χ2=8.32,P〈0.05)。结论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SURVIVIN SKP2 实时定量PCR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