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选取158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应用普通胰岛素R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普通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应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D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①A组空腹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B、C组和D组三组间空腹血糖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和D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指尖空腹指尖血糖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4组间血糖下降差值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长,B组胰岛素用量最多;④D组低血糖发生率最高,C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结论: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糖尿病短期疗效均较好;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门冬胰岛素30可做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降糖方案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7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达美康缓释片,每日30-60mg,每日1次;对照组36例,口服格列齐特片,每日80-16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两组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达美康缓释片与普通剂型的疗效与安全性相似。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达美康缓释片
  • 简介:选取2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和单纯2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尿酸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酸
  • 简介:235例2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8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50株,占53.19%;真菌6株,占2.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占30.50%;大肠埃希菌72株.占25.5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大于6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为44%~6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呈上升之势。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率高。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 耐药
  • 简介: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西方某些不良生活方式侵入,健康卫生常识重视不足等使该病的患病率日趋上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2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就将2004年7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270例2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 人民生活水平 不良生活方式 2005年
  • 简介:2糖尿病病人在发病前约为80%的人群存在着进食过多油脂食品及运动量不足的现象,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病后控制油脂摄入,及加强运动量,可使糖尿病控制良好,不出现或少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油脂 运动 2型糖尿病
  • 简介:糖适平(格列喹酮,GLURENORM)因其快速、稳定的降糖效果,良好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代磺脲类药物,本文通过对537例2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的I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作用特点、临床使用方法和安全性作如下总结。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分析 糖适平 磺脲类药物 治疗 格列喹酮
  • 简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指南中已明确指出,但对于同时合并2糖尿病的患者,其使血糖升高的副作用又增添了我们的困惑,观察我科20例AECOP合并2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前提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无明显升高。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对于AECOPD合并2糖尿病者全身应在用胰岛素基础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AECOPD 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2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情况及关联因素。方法回顾曾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糖尿病患者,对290例患者的资料做分析研究,以是否具有心律失常为标准划分为两组,其中的68例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212例患者未见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和研究两组患者的资料与心电图,得出其心率失常的直接原因。结果2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达到24.3%,并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可知,2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高血压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等均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其中观察组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0%、120%、500%。结论2糖尿病病人的血管、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心肌细胞等都会因为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病程而受到损伤,所以2糖尿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要高于其他心血管方面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律失常 关联因素 探讨
  • 简介: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将76例T: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A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B组),采用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治疗结束时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A组三餐后血糖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和锐30控制餐后血糖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诺和锐30 2型糖尿病
  • 简介:研究表明2糖尿病在早期就出现了动脉硬化的表现。目前关于颈动脉病变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相关文献及研究极少,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大动脉及外周动脉,本文拟就2糖尿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做相关综述。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颈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患者 病变检出率 动脉硬化
  • 简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07至2008年对全国14个省市进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不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处理 高血压 H型 识别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6例自愿病人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2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明显高于非2糖尿病患者,同样合并抑郁症的2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亦明显困难于非合并抑郁症者结论2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应进行合理的干预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抑郁 分析 干预
  • 简介:以细胞膜转运机理和细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对葡萄糖的细胞膜转运作用及2糖尿病的eATP检测结果,分析2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及其它激素的分泌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和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结果:血浆eATP不足导致细胞膜转运障碍而致多机体细胞功能缺陷,多激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结论:细胞膜转运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糖尿病的内在原因。化学物质使用,饮用水加氯消毒,各种抑菌剂、防腐剂、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是2糖尿病发生的外在原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细胞膜转运 eATP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效果。方法分析50例老年2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治疗后,41例患者症状好转,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器官功能恢复,救治成功率82.0%;6例自行出院或转他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临术实践中应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降低血糖和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应兼顾其他辅助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收治的小儿厌食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健胃消食片加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本院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的血红白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厌食症可提高的治疗效果,且增加患儿的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促进患儿营养的吸收。

  • 标签: 小儿 脾胃虚弱 自拟健脾和胃汤 厌食症
  • 简介:采用飞利浦iuz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37例2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按颈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T2DM合并动脉硬化(AS)组及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纤维蛋白原(FIB)、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三个组的年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病程、高血压例数、TG、HDL-C、LDL-C、FI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AS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LDL-C、UA、FPG、PPG、IAI、U-AER、FIB、HbA1c、SPB、D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FPG、PPG、IAI、HbA1c、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有高血压、LDL-C等3个变量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即其数值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HDL-C是颈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其数值越大则越不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